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物產豐盈的中國東北,日軍苦尋寶藏十四年無功而返,原因太過滑稽

日本自從1931年侵佔中國東北至1945年戰敗投降, 長達十四年的傀儡統治, 從物產豐盈的東北掠奪了大量的煤炭和各種自然資源, 但是多少年來日本在中國東北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發現戰爭中最重要的一種自然資源:石油, 如果日本在中國東北發現了石油, 那麼面對美國的軍用物資封鎖, 日本也不會急於在中國戰事尚未解決之前去招惹美國這個尚未遭受任何戰爭損傷的龐然大物, 如若如此中國的抗日戰爭不知道會拖到什麼時候, 只是過去的二戰沒有如果。

在這十四年的野蠻統治中, 日軍也曾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中國東北找尋石油, 雖然當時的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地質勘探設備, 但是當時主流的石油形成理論認為中國東北並不適合石油的形成, 雖然日軍在開始勘探的過程中並不吝嗇於設備的投入, 最終遲遲不見油田的出現也讓日軍不得不接受“東北無石油”的定論。

而至於為何日軍如此賣力卻最終沒有在中國東北發現石油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 雖然日本國內擁有擁有世界上非常先進的找油設備, 但是這些設備都是從當時的美國進口的, 而各項技術保障也是由美國人負責,

所以日本關東軍並沒有將國內的設備調至中國境內, 而是以當時的偽滿洲國作為一個獨立的王國, 運用當時已有找油設備進行勘探, 但是當時他們擁有的設備最多只能勘探至1200米, 而大慶油田的最淺深度都已經是1800m。 而在探測過程中最滑稽的一幕發生了, 日軍曾將在與如今的遼河油田一山之隔的地方開採出了含硫量很高的重油, 日本軍方經過反復技術分析後認為, 以當時的日本煉油技術很難將這些重油加工成90以上的日本空軍用油, 即便是加工成日本軍用裝甲車用汽油也是極其困難的, 而如果從美國進口新的煉油設備, 以當時美軍和日軍已經劍拔弩張的態勢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日軍便單純地相信中國東北不會存在優質的石油資源。

其次, 隨著開採的不斷進行但是卻遲遲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日軍早已經將掠奪的目標指向了南太平洋的蘇門答臘和菲律賓, 在外部石油供應被美軍徹底切斷的日軍, 便將分佈在中國東北的勘探隊悉數派往蘇門答臘和菲律賓繼續進行石油勘探,

這是最終的結果依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時即便是日本造中國發現了儲量豐富的自然資源, 依舊無法阻止其滅亡的步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