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誰說好心無好報?看看他靠好心當上了皇帝

誰說好心無好報?明仁宗朱高熾就靠他仁善、純樸本性, 靠誠敬、謹慎的性格, 征服了所有人, 特別是他的父親朱棣, 而當上了皇帝。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 他生性端重沉靜, 言行識度, 喜好讀書。 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

在位期間為人寬厚, 為政開明, 發展生產、與民休息, 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 平反了許多冤獄, 廢除了許多苛政, 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 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 文化得到了復興, 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 朱高熾天稟純明, 從善改過, 恭檢愛民, 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

靖難之役時, 擁有五十萬大軍的李景隆, 趁燕王去大寧收編甯王兵時, 包圍了北平, 在九個城門駐軍。 北平城裡只有燕王妃、燕王長子朱高熾、和一萬士兵。 朱高熾遵從父親“嚴加守備, 敵至, 要謹慎, 不要出城應戰”的命令, 與母親一起,

堅守北平, 使燕王妻、兒得以保全。

他的倆個弟弟生性狡猾, 會討好父親。 宦官黃儼等與他弟弟結党, 詆毀他。

方孝孺趁機行反間計, 為建文帝獻計說:“燕世子孝謹仁厚, 深得國人之心, 燕王最喜愛他, 而其弟高燧狡猾, 素來妒忌世子受的寵愛, 屢次對他父親進讒言誣陷世子, 他父親都不信。 現在只要用計離間燕王的世子, 燕王既疑世子, 則必歸北平。 ”

方孝孺就起草了書信, 派錦衣衛送書信給朱高熾, 許諾以王位。 但朱高熾不開啟書信, 就把信連同信使, 送到燕王軍中。

當時的宦官黃儼為人奸詐陰險, 向來被朱高熾反感, 而朱高熾的弟弟與黃儼結黨。 等錦衣衛拿著書信到達時, 宦官黃儼已經先派人對燕王報告說:“世子已與朝廷(指建文帝)通信密謀。 ”

朱高熾的弟弟也說黃儼沒說錯, 燕王不信。 當時, 朱高熾留守北平、燕王在外領軍, 溝通解釋多有不便。 戰爭異常激烈, 連燕王都多次險些戰死。 如果燕王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就只有死路一條。

朱高熾如果背叛, 等於把燕軍將士至於死地,

燕王如果不處置, 難以向燕軍將士交代。 朱高熾收到這種書信, 是非常被燕軍將士忌諱的。

黃儼等人剛說完讒言, 朱高熾派人押送書信的錦衣衛信使就到了。 燕王開啟書信, 看後, 歎道:“(使反間計的人)差點害了我的兒子。 太陰險奸詐了。 我至親父子都被他離間, 何況(皇帝和我)君臣呢?”嫌疑盡釋。 朱高熾才得倖免, 使燕王父子沒能被離間。 這歸功於朱高熾秉性誠實的品格。

假使換一個狡猾性格的人處在他的境地, 一定會狡猾的為自己盤算, 開啟書信, 就有嘴說不清了, 難逃被離間的下場。 可見, 人不能狡猾。

朱高熾被立為太子的緣故, 是因為他不像他弟弟那樣狡猾。

當時, 皇后規勸皇帝不要立朱高熾的兩個弟弟為太子, 因為朱高熾的兩個弟弟狡猾、驕橫,

品德、性格不好, 而朱高熾品德好。

皇帝聽從了皇后的規勸, 立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熾後來能當上皇帝, 都是因為他不狡猾的品格啊。

朱高熾被立為太子後, 他父親數次出征, 留朱高熾監國, 他默默無聞的處理政務、及時賑災, 使父親沒有後顧之憂。

他的倆個弟弟,伺機用讒言構陷他。有人問他:“知道有進讒言的人嗎?”他說:“不知,我只知道盡職做兒子的份內事罷了。”

宦官黃儼等謀立他的弟弟高燧,事被發覺,伏誅。朱高熾不記前嫌,盡力為弟弟高燧解釋,使弟弟高燧得以免死。

朱高熾即位後,改元洪熙,開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雖然朱高熾因為建文屬臣的建議險些被扣作人質、又險些被建文屬臣的反間計害死,但他不怨恨。朱高熾繼位後,下令赦免了建文諸臣家屬、外親全家。

他下詔說:“用刑是用來禁暴止邪,引導民向善,而不是為了誅殺。”“自今起定罪都要依照法律。”“各司不得鞭打囚犯的背、以及施加宮刑。有自宮的以不孝論。非謀反。不要連坐親屬。”“其餘誹謗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即是禁止誹謗、遇到誹謗者告發、對被誹謗的人一概不要治罪的意思。

朱高熾遭遇反間計、和誣陷,數次瀕臨被猜疑的危險邊緣,但他都能靠誠敬、謹慎獲得保全;並能施行仁政,都是因為他本性仁善、純樸啊。

他還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採辦珠寶;他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愛民如子,他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採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於納諫,曾經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

洪熙皇帝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時由於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純樸,忠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洪熙皇帝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北四”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1425年仁宗皇帝由於心臟病突發猝死,終年四十七歲。

使父親沒有後顧之憂。

他的倆個弟弟,伺機用讒言構陷他。有人問他:“知道有進讒言的人嗎?”他說:“不知,我只知道盡職做兒子的份內事罷了。”

宦官黃儼等謀立他的弟弟高燧,事被發覺,伏誅。朱高熾不記前嫌,盡力為弟弟高燧解釋,使弟弟高燧得以免死。

朱高熾即位後,改元洪熙,開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雖然朱高熾因為建文屬臣的建議險些被扣作人質、又險些被建文屬臣的反間計害死,但他不怨恨。朱高熾繼位後,下令赦免了建文諸臣家屬、外親全家。

他下詔說:“用刑是用來禁暴止邪,引導民向善,而不是為了誅殺。”“自今起定罪都要依照法律。”“各司不得鞭打囚犯的背、以及施加宮刑。有自宮的以不孝論。非謀反。不要連坐親屬。”“其餘誹謗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即是禁止誹謗、遇到誹謗者告發、對被誹謗的人一概不要治罪的意思。

朱高熾遭遇反間計、和誣陷,數次瀕臨被猜疑的危險邊緣,但他都能靠誠敬、謹慎獲得保全;並能施行仁政,都是因為他本性仁善、純樸啊。

他還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採辦珠寶;他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愛民如子,他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一些山澤,供農民漁獵,對於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採取妥善安置的做法,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他統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於納諫,曾經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勵他們進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見,皇帝可以擇善而行。

洪熙皇帝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時由於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進士之中多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純樸,忠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洪熙皇帝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北四”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1425年仁宗皇帝由於心臟病突發猝死,終年四十七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