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足1:0戰勝韓國,大快人心的同時,別忘了咱們的蹴鞠

昨晚, 國足在第34分鐘, 由王永珀助攻, 於大寶俯身頭球破門, 國足1-0領先, 並將比分保持到了最後, 是國足時隔7年再次戰勝韓國, 也是首次在主場戰勝韓國贏得勝利。 那麼在這個億萬人民歡呼雀躍的時候, 讓小編為你普及一下有關足球的歷史, 足球的起源者蹴鞠!

進球刹那

足球和蹴鞠的異別

現代足球比賽用球為圓形, 外殼是真皮或者其他不會使運動員受傷的材料。 而蹴鞠是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 高速砸到身上會受傷的。

蹴鞠的發展

簡單的說, 蹴鞠始於春秋戰國, 唐朝時期最為鼎盛。

戰國時期,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史書寫道:西漢時身為“安陵阪裡公乘”的項處, 因迷戀蹴鞠, 雖患重病但不遵醫囑, 外出玩蹴鞠, 結果不治身亡。 此外在《漢書》中也多有記載, 說齊國那時候蹴鞠已經成為廣為流傳的娛樂方式了。

蹴鞠表演

兩漢三國時期, 蹴鞠進一步發展。 表現為三點:第一, 有了表演性質的蹴鞠。 就是玩蹴鞠比較好的人會在肩膀上, 頭上, 腿上花式表演蹴鞠, 成為了當時一種表演方式。 第二, 開始了競賽性蹴鞠。 設立長方形場地, 南北設坐供人觀賞。 第三, 開始將蹴鞠用於軍隊上的訓練。

一方面給士兵枯燥的生活來點樂趣, 另一方面還能強身健體, 鍛煉靈活程度。

唐朝時期, 蹴鞠到達發展的一個巔峰。 因為出現了充氣蹴鞠, 這在世界上也是首例。 此外, 唐朝還將原來用兩片皮組成的球, 改成了用八片尖皮縫成的圓球, 這樣球比以前更圓了。 由於球又輕又圓, 女子蹴鞠業發展起來。 不過不像現在, 女子蹴鞠在唐朝是不用奔跑比賽的, 而是看誰踢得高, 誰踢的花樣多, 也叫白打。 唐朝蹴鞠還設定了球門, 並制訂了比賽規則, 每隊12或者16人參賽, 這樣不僅僅是規則的詳細程度還是場地的規範程度, 都達到了那個時代的巔峰。 足以看出在唐朝蹴鞠是多麼流行。

女子蹴鞠, 玩法也叫白打

宋朝時候蹴鞠更為普遍, 皇宮內院到百姓都以蹴鞠為樂。 元代錢選所繪《宋太祖蹴鞠圖》, 就是描繪宋太祖趙匡胤與趙炅、趙普等人踢球的場面。 還有男女相對踢球的紋飾, 宋代陶枕也描繪了民間少女踢球的情景。

明朝時期, 由於遼金這馬背上的民族對蹴鞠並不支持, 蹴鞠雖然沒有得到多大的發展,

但是也沒有淹沒。 而是逐漸演變成了純娛樂性的項目。 甚至是女子用來取悅男子的手段。 在明朝蹴鞠也和賭博淫樂相聯繫, 朱元璋曾下令嚴禁玩蹴鞠。

唐代蹴鞠競賽模擬圖

到清代以後, 蹴鞠就更少了。 更多的是白打代替了蹴鞠, 等於是毽子的模型,而後踢毽子的興起進一步削弱了蹴鞠的發展。中葉以後,西方足球傳進國內,蹴鞠基本開始被足球所取代。

蹴鞠是公認的足球的起源,如果每個朝代都和唐朝一樣興盛蹴鞠,那麼現在也許足球誕生紀念日就是我們自己定的啦!

等於是毽子的模型,而後踢毽子的興起進一步削弱了蹴鞠的發展。中葉以後,西方足球傳進國內,蹴鞠基本開始被足球所取代。

蹴鞠是公認的足球的起源,如果每個朝代都和唐朝一樣興盛蹴鞠,那麼現在也許足球誕生紀念日就是我們自己定的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