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那些關於海軍的往事:戰艦提爾比茨號

這個可以看做之前寫過的俾斯麥號戰艦的後續(關於俾斯麥號, 文章連結在這裡——《那些關於海軍的往事:戰艦俾斯麥號》)。 俾斯麥這一級戰艦總共造了兩艘, 俾斯麥號首航沉沒後剩下的就是二號艦提爾比茨(Tirpitz)了。 這艘戰艦在有生之年沒有獲得一次出海作戰的機會, 作為艦隊存在(Fleet in Being)主義的一個典型案例, 提爾比茨號和其他龜縮港內的巨艦一樣下場悲慘——1944年11月被英國皇家空軍用巨型炸彈擊沉。

提爾彼茨號戰列艦的艦徽, 濃郁的維京風格。

這篇東西可能不像俾斯麥號那樣加入個人的許多私貨而是偏向考證多些。 提爾比茨號的建造, 作戰經歷是準備略述一下, 重點會講講提爾比茨號和俾斯麥號在考證上的區別, 最後會說說自己對二戰德國海軍戰略的認知。

提爾比茨號的建造和作戰經歷:

和俾斯麥號一樣, 提爾比茨號的名字也是取自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的一位大人物——德國海軍之父提爾比茨上將(Alfred Von Tirpitz)。

這艘戰列艦於1936年10月20日在威廉港(Wilhelmshaven)開始建造, 1939年4月1日, 艦體下水, 到目前為止, 提爾比茨號的工期比她的姊妹艦俾斯麥號只是稍晚了幾個月而已。 但是二戰爆發後, 威廉港處於英國轟炸機的攻擊範圍內, 英軍的炸彈雖然沒有對舾裝中的船體造成破壞, 但的確減緩了她的工期。 提爾比茨號服役的時候已經是1941年的2月25日, 比俾斯麥號晚了整整半年。

提爾比茨號的下水禮, 1939年4月1日。

提爾比茨號工期的延遲可能對德軍水面艦隊對英國的破交戰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 到了1941年5月德國海軍預定行動的日子, 能出動的大型戰列艦只有俾斯麥號一艘, 此時的提爾比茨號還在波羅的海忙著海試, 調試各種火炮雷達, 以及訓練艦員。 在俾斯麥號首航沉沒之後, 提爾比茨號就成了德國海軍碩果僅存的戰列艦(考慮到主炮口徑, 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諾實在不好意思叫戰列艦), 那麼自然地, 避戰保船是德國海軍一個可以理解的選擇,

這種選擇最終決定了這艘戰艦的命運。

在波羅的海中進行海試的提爾比茨號, 此時其姊妹艦俾斯麥號已然沉沒。

差不多在提爾比茨號開始具有戰鬥力的時候, 蘇德戰爭爆發了。 德國海軍組成了波羅的海艦隊防備蘇聯海軍可能的突圍,

當然如果有可能也會支援對列寧格勒的進攻, 提爾比茨號順理成章地成了這支小艦隊的旗艦。 然而隨著戰局的發展, 蘇聯海軍困守死港之內毫無突圍的意思, 並且大型戰艦過於深入芬蘭灣會很有危險(一戰時的德國海軍吃過很嚴重的虧), 於是這支小艦隊在1941年9月被解散, 提爾比茨號繼續恢復訓練。 這個時候, 提爾比茨號已經是德國海軍僅存的大戰艦了, 英國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必欲除之而後快。 英國轟炸機在提爾比茨號回航基爾港的時候進行過幾次空襲, 但沒有取得任何效果。

按照邱吉爾的話說, 他雖然極端痛恨蘇聯政權, 但“為了打敗納粹, 哪怕同魔鬼結盟也是可以允許的。 ”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英國開闢了北極航線對蘇聯進行援助(這種援助一直持續到1945年, 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光憑著政委督戰和人海戰術蘇聯早就完蛋了)。這條北極航線自英國北部出發,繞道挪威一帶,終於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德國海軍上將雷德爾的頭腦是清醒的,抵抗德軍的力量不是“背後就是莫斯科”的豪言壯語,而是源源不斷的英美援助。在這種情況下,切斷這條北極航線是德國海軍非常必要的任務,而能夠執行這個任務的就只有提爾比茨號了。自然地,挪威就成了提爾比茨號的下一個目的地。

提爾比茨號在去挪威之前,於1941年11月入船塢接受了改裝。加裝了魚雷發射管(大概是因為俾斯麥號實戰中被戰艦發射的魚雷擊中過),加強了防空火力。1942年1月,趁著壞天氣,提爾比茨號溜出德國,進駐挪威。

英國人繼續著對提爾比茨號的熱情。所以在挪威的提爾比茨號被嚴密地保護起來。船就停在一處陡峭的岩壁下以防備西南方向的空襲,船的甲板上用各種樹枝偽裝的嚴嚴實實,最後,船邊還密佈了一整圈防魚雷網。在這種情況下,提爾比茨號船員的生活非常無聊,也就是保證這船還能開起來,在英軍空襲的時候操縱下防空炮,再就是想辦法自娛自樂了——提爾比茨號的燃油消耗非常大,出動的機會並不多。

被嚴密偽裝起來的提爾比茨號。

提爾比茨號在挪威的日子漫長又無聊。從1942年初開始,有好幾支英軍運輸船隊都曾經是提爾比茨號的目標,但每一次提爾比茨號都在出發前取消了行動。其中的PQ17護航船隊聽說提爾比茨號出動的消息後亂成一團,於是德軍的U艇乘虛而入擊沉了34艘運輸船中的21艘——這算是提爾比茨號間接造成的重大戰果,也給了艦隊存在主義者信心。

1943年9月,提爾比茨號一生中唯一一次用主炮向敵軍開火——目標是一個有英軍氣象站的小島。15英寸炮徹底摧毀了島上的設施,提爾比茨號回到了挪威,不久後就被英國的袖珍潛艇炸成重傷,無法出港。時間進入1944年,提爾比茨號勉強修好,英國人用了各種辦法摧毀這艘戰艦,而提爾比茨號也用盡了各種辦法躲避空襲。

1944年4月,英國航母艦載機持續空襲下的提爾比茨號。

提爾比茨號旁邊的白霧是作為迷惑的存在干擾英國飛機的。

儘管沒有出戰,提爾比茨號這一艘戰艦的存在就牽涉了英國海軍相當一部分兵力。也因為如此,盟軍管提爾比茨號叫“孤獨的北方皇后”,後世的一些二次元文化中提爾比茨號有個諢名“北宅”,蓋因此得名。

提爾比茨號的歷史於1944年11月12日劃下句號。英國空軍出動的轟炸機攜帶了特製的高腳杯炸彈,這些炸彈終於摧毀了這艘巨艦。早上9:50分,提爾比茨號向左傾斜,很快地翻了個底朝天。由於提爾比茨號的泊位淺,艦底結構還露在水面上。隨著提爾比茨號沉沒的大約有1000人左右。有些人是被困在底艙裡悶死的。

戰後傾覆在原地的提爾比茨號殘骸。

提爾比茨號的殘骸後來賣給了一個挪威公司,被解體賣了廢鐵。有些保留下來的遺物在挪威當地的一個以戰艦提爾比茨號為主題的博物館裡。

到現在有種說法認為提爾比茨號是被反納粹的工程師炸沉的,這種說法是基於對歷史的嚴重無知。其一,提爾比茨號停留在挪威的時候操作這艘戰艦的是德國海軍而非某幾個工程師。其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德國二戰期間的大型軍工企業被反納粹的思潮洗腦。不要說炸沉這麼大一艘船了,某些消極罷工行為被發現都要被處以極其嚴厲的懲罰。有資料顯示1943年為德國陸軍生產突擊炮的阿爾凱特公司的某個工頭擅自調整了電焊機的電流使得電焊機壽命縮短,被發現後以破壞罪處以槍決。既然如此,德國海軍嚴加看管的提爾比茨號,更不可能是工程師有意破壞炸沉的。至於所謂敵後武工隊的奇談怪論更是無稽之談,一般而言所謂的突擊小分隊大都是戰局極其不利的情況下,或者是需要掩人耳目的情況下才派出執行任務的。到了1944年,英國贏得對德戰爭已是定局,而且英國人也毫不掩飾自己幾年來要摧毀提爾比茨號的想法,實在沒必要派個敵後武工隊做這些事情,何況可行性也基本等於零。

遊戲,小說和電視劇看著過癮,但真把裡面的世界觀陰謀論當真,那就真的無話可說——所以略懂歷史之人都會把“你小說看多了吧”當成惡毒的調侃。

提爾比茨號的考證:

關於提爾比茨號考證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她和俾斯麥號的區別;第二就是在這麼長的服役期內(相對於俾斯麥號)她的各種塗裝變化。

當然有一點必須說明,提爾比茨號1941年基本都在海試,真正地參與海軍行動是要到1942年初去挪威了。1941年11月到1942年1月,提爾比茨號進入船塢接受了一些重大改裝,這些改裝造就了她和俾斯麥號的許多不同——一般而言談論到提爾比茨號,如不特殊說明指的就是1942年以後的狀態。

關於提爾比茨號和俾斯麥號的區別,我的考證來源是這兩本書——Kagero的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3D建模圖集。

這兩本書豆瓣讀書上似乎沒有,我也在猶豫要不要添加上去。總之,這類基於嚴謹歷史資料的復原還是很贊的,當然價格也不便宜,一本這樣的書就要小200塊錢。筆者目前手頭有的是這麼幾本——德國海軍戰艦俾斯麥,提爾比茨;英國皇家海軍戰巡瑪麗皇后;日本帝國海軍航空母艦赤城,加賀;日本帝國海軍戰艦武藏。

手頭紙質版的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考證資料中,這兩本我覺得是最好的

在提爾比茨號的書裡很貼心地放了這樣一張對比圖,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的區別就一目了然了。

提爾比茨號和俾斯麥號的區別,上圖為1942年7月的提爾比茨,下圖為1941年5月的俾斯麥。

從艦體結構上來看,兩艘戰列艦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艦體兩側中部。俾斯麥號的水上飛機吊車直接安裝在甲板上。但在這個區域,提爾比茨號加裝了兩具魚雷發射管,為了不影響鄰近的副炮射擊,提爾比茨號的吊車被安裝在了上一層的甲板上。

在對空火力上,俾斯麥號的10.5cm防空炮中最前面兩組是舊式的C/31,剩下的是較新的C/37. 提爾比茨號上,這個口徑的防空炮都是C/37,較新的樣式。

俾斯麥號戰列艦上的10.5cm防空炮,前面兩座較舊的C/31。

提爾彼茨號上的10.5cm防空炮,新式的C/37。外觀上看和舊式的區別很大,射擊流程也得到了優化。

小口徑防空武器,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都裝有8座雙聯裝3.7cm防空炮。提爾彼茨號裝備有更多的2.0cm防空炮,有八座四聯裝的Flakvierling 38,俾斯麥號只有兩座。

陸地型的Flakvierling 38,這種四聯裝20毫米高射炮是德軍二戰的制式裝備,除了打飛機,放平打步兵效果也不錯。

尤其注意的是提爾比茨號在B炮塔上放了一個Flakvierling 38的炮臺。隨著戰爭的進行,空中威脅對於軸心國的戰艦越來越大,無論是德國的提爾比茨還是日本的大和,都不約而同地打起了在炮塔上架設高射炮的主意。

上層建築中很顯眼的圓球狀SL-8高射炮指揮儀,俾斯麥號只有兩座(分佈在艦橋左右),提爾比茨號有四座(後部艦橋和桅杆處追加兩座)。

提爾比茨號的雷達和通訊系統也相較於俾斯麥號進行了改進,所以從外觀上看,艦橋頂端和主桅杆也有很大差別。最後,提爾比茨號加裝了水下聽音器,艦首水線下有一些俾斯麥號沒有的裝置。

和只有兩周生涯的俾斯麥號不同,提爾比茨號的服役生涯長達三年,且大部分時間在挪威東躲西藏,因此她的迷彩塗裝和單調的俾斯麥號是非常不同的。關於這些資料,筆者參考的是這個網站——http://www.bismarck-class.dk/

如我所說,對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研究在西方已然是海軍史熱門的話題之一,相關的網站和論述也很多,但這一個我覺得是比較全面和靠譜的。

在這個網站裡有提爾比茨號各個時期的塗裝。

提爾比茨號1941年3月到7月的塗裝。

1941年3月到7月,提爾比茨號在波羅的海試航的時候全艦是很樸素的海灰色,炮塔是白色的。

1941年7月到12月的提爾比茨號塗裝。

1941年7月提爾比茨號參加了波羅的海艦隊準備可能的對蘇聯艦隊的作戰,炮塔頂部被塗以暗色。

1941年12月到1942年2月的塗裝1941年12月提爾比茨號在船塢整修期間,塗裝又恢復了原貌。

1942年3月到5月的提爾比茨號塗裝到達挪威後,為了隱蔽戰艦,提爾比茨號的艦體側面兩端被刷上了暗影,到了1942年3月,炮塔恢復了暗色調。

1942年5月到6月的提爾比茨號。

在這個時期,戰艦的炮塔和上層建築被塗布豎條紋黑白灰迷彩。

1942年6月到7月的提爾比茨號。

一個月後,考慮到戰艦一側靠著峽灣附近的高山,所以一側的船體上塗布了不規則的黑白條紋,另一側是簡單的幾何條紋。

也有色彩還原的結果顯示,此時右側艦體的迷彩花紋其實是綠,棕兩色。且在甲板上繪有色塊並堆放樹木。

提爾比茨號1942年7月到9月的迷彩塗裝。

1942年7月到9月,提爾比茨號的塗裝再度變更。艦體一側是放射狀幾何條紋,一側是鋸齒狀幾何條紋。和俾斯麥號不同,提爾比茨號的對空識別標誌(艦尾納粹旗子)非常小。這時期的塗裝是提爾比茨號最著名的塗裝案例,包括Kagero的3D復原,許多遊戲和模型的復原都是參考了這一時期的塗裝。

提爾比茨號1942年9月到1943年7月的塗裝

1942年9月,提爾比茨號把炮塔頂部漆成了橘紅色,這個醒目的塗裝一直保持到1943年7月。

提爾比茨號1943年7月到1944年3月的塗裝。

1943年7月,提爾比茨號的炮塔又回到了樸素的顏色,船體兩側的幾何紋路稍有變更,船尾的對空識別標記也被抹去了。

1944年3月到7月提爾比茨號的塗裝

1944年3月以後,提爾比茨號在甲板上塗布了大塊不規則的淺灰色迷彩,對空識別標記出現在艦首的位置。

1944年7月到11月,提爾比茨號最後的塗裝。

在1944年7月以後,提爾比茨號的艦體不規則圖案被全部抹去,艦首的對空識別標誌也被遮蓋,提爾比茨號保持著這個塗裝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軍擊沉。

此外再提一句,在建造過程中,提爾比茨曾被偽裝成一群碼頭建築,在側舷和上部建築上畫了很多假門窗。

一點題外話——二戰德國的海軍戰略

大約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這人非常討厭談論任何軍事的話題,因為許多這樣的談話都會繞進什麼大國崛起咧,美日韓陰謀咧之類的怪圈,最終以一些吹到不知哪裡的牛皮和虛榮心收場。當然我對於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的興趣會不可避免涉及到許多軍事的內容,特別是海軍和航海史——考慮到海軍的特性,任何不談當時政治單純談論海軍的行為都是在耍流氓。

就像分析甲午海戰的時候一定要講講當時日本和清朝的政治制度一樣,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的悲劇自然也有其政治原因,那就是德國作為一個非海洋國家對海權的過分執迷。

自從馬漢寫了海權論之後,許多“爭取海權”,“藍海戰略”之類的名詞甚囂塵上,直到最近,什麼突破島鏈之類的言辭還能在某國的許多書店和報刊上看到。20世紀見證了馬漢海權論的興衰,馬漢的信徒們,德國海軍,日本海軍,都試圖挑戰盎格魯美利堅民族的海權,當然也無一例外地失敗了。戰艦俾斯麥,戰艦提爾比茨,都是這樣失敗挑戰的犧牲品。這個時候回想起來,之前聽說過的地理決定論雖然被很多人批的體無完膚,但也確實不能說是錯誤的。

蒙古不挨著海,當然不可能有海軍。德意志帝國雖然臨海,但她既然選擇同英國為敵,她的出海口就可以被英國從兩個方向封得死死的。曆觀一戰二戰,無論是日德蘭海戰還是俾斯麥號的航跡,英國人都能有效地把德國的主力艦封在北海裡。二戰時德國人雖然佔領了法國,但那些沿著大西洋的港口從來就沒有被德國人有效地利用起來。甚至到了1942年,德國人還把駐紮法國的主力艦撤回了國內。名義上講,德國軍艦在英國的眼皮底下通過了英吉利海峽,戰術完勝,但從戰略上德國是完敗——再也不可能用主力艦有效遏制英國航線了。

站在後世的角度講,有些事情是很荒謬的。英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對海上航路的依賴。德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不能直接用海軍截斷英國的海上航路,一戰已經吃了虧,為何二戰的時候還是如此。許多時候不惟普通人,大人物們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除此之外,海權絕不僅僅是幾艘軍艦的事情。作為真正的海上強國,英國可以為了追殲俾斯麥動員半個皇家海軍,為了堵住提爾比茨一次次用不同的方式突襲挪威,哪怕對方是自己潛在的威脅也一定要消滅掉——與之相反,很難想像德國人會對一艘英國軍艦,或者一支船隊帶著這種窮追猛打的態度。遇上了倒楣鬼(像PQ17船隊)就猛打一頓,大部分不走運的時候就只好避戰保船,提爾比茨號如此,歐根親王號也是如此。當然,同所有避戰保船的案例一樣,這些船終於還是沒能保住。

一個地理原因決定了不能發展海權的國家非要同老牌的海上帝國爭霸,站在這個角度,二戰德國的海軍戰略面對英國海軍實在沒有一點點取勝的可能。後世的許多遊戲如果不是把英國船各種削弱讓德國船各種嗑藥,想操縱德國海軍打贏大西洋海戰也的確是癡人說夢——除非拖到核潛艇面世,或者拖到英國工黨政府自己作死把海軍的船都拆了。當然德國海軍的海上戰略也並非一無是處,1945年1月面臨排山倒海進攻東普魯士的蘇聯紅軍,德國海軍還是用很高的效率動員了能動的所有大型軍艦和運輸船把許多東普魯士的難民轉移到了德國西部,使之免受荼毒——這次的人道救援在我看來是德國海軍二戰時最光輝的事蹟,筆者有空的話會整理下資料把這個人道救援的歷史寫一下。

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光憑著政委督戰和人海戰術蘇聯早就完蛋了)。這條北極航線自英國北部出發,繞道挪威一帶,終於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德國海軍上將雷德爾的頭腦是清醒的,抵抗德軍的力量不是“背後就是莫斯科”的豪言壯語,而是源源不斷的英美援助。在這種情況下,切斷這條北極航線是德國海軍非常必要的任務,而能夠執行這個任務的就只有提爾比茨號了。自然地,挪威就成了提爾比茨號的下一個目的地。

提爾比茨號在去挪威之前,於1941年11月入船塢接受了改裝。加裝了魚雷發射管(大概是因為俾斯麥號實戰中被戰艦發射的魚雷擊中過),加強了防空火力。1942年1月,趁著壞天氣,提爾比茨號溜出德國,進駐挪威。

英國人繼續著對提爾比茨號的熱情。所以在挪威的提爾比茨號被嚴密地保護起來。船就停在一處陡峭的岩壁下以防備西南方向的空襲,船的甲板上用各種樹枝偽裝的嚴嚴實實,最後,船邊還密佈了一整圈防魚雷網。在這種情況下,提爾比茨號船員的生活非常無聊,也就是保證這船還能開起來,在英軍空襲的時候操縱下防空炮,再就是想辦法自娛自樂了——提爾比茨號的燃油消耗非常大,出動的機會並不多。

被嚴密偽裝起來的提爾比茨號。

提爾比茨號在挪威的日子漫長又無聊。從1942年初開始,有好幾支英軍運輸船隊都曾經是提爾比茨號的目標,但每一次提爾比茨號都在出發前取消了行動。其中的PQ17護航船隊聽說提爾比茨號出動的消息後亂成一團,於是德軍的U艇乘虛而入擊沉了34艘運輸船中的21艘——這算是提爾比茨號間接造成的重大戰果,也給了艦隊存在主義者信心。

1943年9月,提爾比茨號一生中唯一一次用主炮向敵軍開火——目標是一個有英軍氣象站的小島。15英寸炮徹底摧毀了島上的設施,提爾比茨號回到了挪威,不久後就被英國的袖珍潛艇炸成重傷,無法出港。時間進入1944年,提爾比茨號勉強修好,英國人用了各種辦法摧毀這艘戰艦,而提爾比茨號也用盡了各種辦法躲避空襲。

1944年4月,英國航母艦載機持續空襲下的提爾比茨號。

提爾比茨號旁邊的白霧是作為迷惑的存在干擾英國飛機的。

儘管沒有出戰,提爾比茨號這一艘戰艦的存在就牽涉了英國海軍相當一部分兵力。也因為如此,盟軍管提爾比茨號叫“孤獨的北方皇后”,後世的一些二次元文化中提爾比茨號有個諢名“北宅”,蓋因此得名。

提爾比茨號的歷史於1944年11月12日劃下句號。英國空軍出動的轟炸機攜帶了特製的高腳杯炸彈,這些炸彈終於摧毀了這艘巨艦。早上9:50分,提爾比茨號向左傾斜,很快地翻了個底朝天。由於提爾比茨號的泊位淺,艦底結構還露在水面上。隨著提爾比茨號沉沒的大約有1000人左右。有些人是被困在底艙裡悶死的。

戰後傾覆在原地的提爾比茨號殘骸。

提爾比茨號的殘骸後來賣給了一個挪威公司,被解體賣了廢鐵。有些保留下來的遺物在挪威當地的一個以戰艦提爾比茨號為主題的博物館裡。

到現在有種說法認為提爾比茨號是被反納粹的工程師炸沉的,這種說法是基於對歷史的嚴重無知。其一,提爾比茨號停留在挪威的時候操作這艘戰艦的是德國海軍而非某幾個工程師。其二,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德國二戰期間的大型軍工企業被反納粹的思潮洗腦。不要說炸沉這麼大一艘船了,某些消極罷工行為被發現都要被處以極其嚴厲的懲罰。有資料顯示1943年為德國陸軍生產突擊炮的阿爾凱特公司的某個工頭擅自調整了電焊機的電流使得電焊機壽命縮短,被發現後以破壞罪處以槍決。既然如此,德國海軍嚴加看管的提爾比茨號,更不可能是工程師有意破壞炸沉的。至於所謂敵後武工隊的奇談怪論更是無稽之談,一般而言所謂的突擊小分隊大都是戰局極其不利的情況下,或者是需要掩人耳目的情況下才派出執行任務的。到了1944年,英國贏得對德戰爭已是定局,而且英國人也毫不掩飾自己幾年來要摧毀提爾比茨號的想法,實在沒必要派個敵後武工隊做這些事情,何況可行性也基本等於零。

遊戲,小說和電視劇看著過癮,但真把裡面的世界觀陰謀論當真,那就真的無話可說——所以略懂歷史之人都會把“你小說看多了吧”當成惡毒的調侃。

提爾比茨號的考證:

關於提爾比茨號考證的重點有兩個,第一是她和俾斯麥號的區別;第二就是在這麼長的服役期內(相對於俾斯麥號)她的各種塗裝變化。

當然有一點必須說明,提爾比茨號1941年基本都在海試,真正地參與海軍行動是要到1942年初去挪威了。1941年11月到1942年1月,提爾比茨號進入船塢接受了一些重大改裝,這些改裝造就了她和俾斯麥號的許多不同——一般而言談論到提爾比茨號,如不特殊說明指的就是1942年以後的狀態。

關於提爾比茨號和俾斯麥號的區別,我的考證來源是這兩本書——Kagero的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3D建模圖集。

這兩本書豆瓣讀書上似乎沒有,我也在猶豫要不要添加上去。總之,這類基於嚴謹歷史資料的復原還是很贊的,當然價格也不便宜,一本這樣的書就要小200塊錢。筆者目前手頭有的是這麼幾本——德國海軍戰艦俾斯麥,提爾比茨;英國皇家海軍戰巡瑪麗皇后;日本帝國海軍航空母艦赤城,加賀;日本帝國海軍戰艦武藏。

手頭紙質版的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考證資料中,這兩本我覺得是最好的

在提爾比茨號的書裡很貼心地放了這樣一張對比圖,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的區別就一目了然了。

提爾比茨號和俾斯麥號的區別,上圖為1942年7月的提爾比茨,下圖為1941年5月的俾斯麥。

從艦體結構上來看,兩艘戰列艦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艦體兩側中部。俾斯麥號的水上飛機吊車直接安裝在甲板上。但在這個區域,提爾比茨號加裝了兩具魚雷發射管,為了不影響鄰近的副炮射擊,提爾比茨號的吊車被安裝在了上一層的甲板上。

在對空火力上,俾斯麥號的10.5cm防空炮中最前面兩組是舊式的C/31,剩下的是較新的C/37. 提爾比茨號上,這個口徑的防空炮都是C/37,較新的樣式。

俾斯麥號戰列艦上的10.5cm防空炮,前面兩座較舊的C/31。

提爾彼茨號上的10.5cm防空炮,新式的C/37。外觀上看和舊式的區別很大,射擊流程也得到了優化。

小口徑防空武器,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都裝有8座雙聯裝3.7cm防空炮。提爾彼茨號裝備有更多的2.0cm防空炮,有八座四聯裝的Flakvierling 38,俾斯麥號只有兩座。

陸地型的Flakvierling 38,這種四聯裝20毫米高射炮是德軍二戰的制式裝備,除了打飛機,放平打步兵效果也不錯。

尤其注意的是提爾比茨號在B炮塔上放了一個Flakvierling 38的炮臺。隨著戰爭的進行,空中威脅對於軸心國的戰艦越來越大,無論是德國的提爾比茨還是日本的大和,都不約而同地打起了在炮塔上架設高射炮的主意。

上層建築中很顯眼的圓球狀SL-8高射炮指揮儀,俾斯麥號只有兩座(分佈在艦橋左右),提爾比茨號有四座(後部艦橋和桅杆處追加兩座)。

提爾比茨號的雷達和通訊系統也相較於俾斯麥號進行了改進,所以從外觀上看,艦橋頂端和主桅杆也有很大差別。最後,提爾比茨號加裝了水下聽音器,艦首水線下有一些俾斯麥號沒有的裝置。

和只有兩周生涯的俾斯麥號不同,提爾比茨號的服役生涯長達三年,且大部分時間在挪威東躲西藏,因此她的迷彩塗裝和單調的俾斯麥號是非常不同的。關於這些資料,筆者參考的是這個網站——http://www.bismarck-class.dk/

如我所說,對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研究在西方已然是海軍史熱門的話題之一,相關的網站和論述也很多,但這一個我覺得是比較全面和靠譜的。

在這個網站裡有提爾比茨號各個時期的塗裝。

提爾比茨號1941年3月到7月的塗裝。

1941年3月到7月,提爾比茨號在波羅的海試航的時候全艦是很樸素的海灰色,炮塔是白色的。

1941年7月到12月的提爾比茨號塗裝。

1941年7月提爾比茨號參加了波羅的海艦隊準備可能的對蘇聯艦隊的作戰,炮塔頂部被塗以暗色。

1941年12月到1942年2月的塗裝1941年12月提爾比茨號在船塢整修期間,塗裝又恢復了原貌。

1942年3月到5月的提爾比茨號塗裝到達挪威後,為了隱蔽戰艦,提爾比茨號的艦體側面兩端被刷上了暗影,到了1942年3月,炮塔恢復了暗色調。

1942年5月到6月的提爾比茨號。

在這個時期,戰艦的炮塔和上層建築被塗布豎條紋黑白灰迷彩。

1942年6月到7月的提爾比茨號。

一個月後,考慮到戰艦一側靠著峽灣附近的高山,所以一側的船體上塗布了不規則的黑白條紋,另一側是簡單的幾何條紋。

也有色彩還原的結果顯示,此時右側艦體的迷彩花紋其實是綠,棕兩色。且在甲板上繪有色塊並堆放樹木。

提爾比茨號1942年7月到9月的迷彩塗裝。

1942年7月到9月,提爾比茨號的塗裝再度變更。艦體一側是放射狀幾何條紋,一側是鋸齒狀幾何條紋。和俾斯麥號不同,提爾比茨號的對空識別標誌(艦尾納粹旗子)非常小。這時期的塗裝是提爾比茨號最著名的塗裝案例,包括Kagero的3D復原,許多遊戲和模型的復原都是參考了這一時期的塗裝。

提爾比茨號1942年9月到1943年7月的塗裝

1942年9月,提爾比茨號把炮塔頂部漆成了橘紅色,這個醒目的塗裝一直保持到1943年7月。

提爾比茨號1943年7月到1944年3月的塗裝。

1943年7月,提爾比茨號的炮塔又回到了樸素的顏色,船體兩側的幾何紋路稍有變更,船尾的對空識別標記也被抹去了。

1944年3月到7月提爾比茨號的塗裝

1944年3月以後,提爾比茨號在甲板上塗布了大塊不規則的淺灰色迷彩,對空識別標記出現在艦首的位置。

1944年7月到11月,提爾比茨號最後的塗裝。

在1944年7月以後,提爾比茨號的艦體不規則圖案被全部抹去,艦首的對空識別標誌也被遮蓋,提爾比茨號保持著這個塗裝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軍擊沉。

此外再提一句,在建造過程中,提爾比茨曾被偽裝成一群碼頭建築,在側舷和上部建築上畫了很多假門窗。

一點題外話——二戰德國的海軍戰略

大約熟悉我的朋友會知道我這人非常討厭談論任何軍事的話題,因為許多這樣的談話都會繞進什麼大國崛起咧,美日韓陰謀咧之類的怪圈,最終以一些吹到不知哪裡的牛皮和虛榮心收場。當然我對於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的興趣會不可避免涉及到許多軍事的內容,特別是海軍和航海史——考慮到海軍的特性,任何不談當時政治單純談論海軍的行為都是在耍流氓。

就像分析甲午海戰的時候一定要講講當時日本和清朝的政治制度一樣,俾斯麥號和提爾比茨號的悲劇自然也有其政治原因,那就是德國作為一個非海洋國家對海權的過分執迷。

自從馬漢寫了海權論之後,許多“爭取海權”,“藍海戰略”之類的名詞甚囂塵上,直到最近,什麼突破島鏈之類的言辭還能在某國的許多書店和報刊上看到。20世紀見證了馬漢海權論的興衰,馬漢的信徒們,德國海軍,日本海軍,都試圖挑戰盎格魯美利堅民族的海權,當然也無一例外地失敗了。戰艦俾斯麥,戰艦提爾比茨,都是這樣失敗挑戰的犧牲品。這個時候回想起來,之前聽說過的地理決定論雖然被很多人批的體無完膚,但也確實不能說是錯誤的。

蒙古不挨著海,當然不可能有海軍。德意志帝國雖然臨海,但她既然選擇同英國為敵,她的出海口就可以被英國從兩個方向封得死死的。曆觀一戰二戰,無論是日德蘭海戰還是俾斯麥號的航跡,英國人都能有效地把德國的主力艦封在北海裡。二戰時德國人雖然佔領了法國,但那些沿著大西洋的港口從來就沒有被德國人有效地利用起來。甚至到了1942年,德國人還把駐紮法國的主力艦撤回了國內。名義上講,德國軍艦在英國的眼皮底下通過了英吉利海峽,戰術完勝,但從戰略上德國是完敗——再也不可能用主力艦有效遏制英國航線了。

站在後世的角度講,有些事情是很荒謬的。英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對海上航路的依賴。德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不能直接用海軍截斷英國的海上航路,一戰已經吃了虧,為何二戰的時候還是如此。許多時候不惟普通人,大人物們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除此之外,海權絕不僅僅是幾艘軍艦的事情。作為真正的海上強國,英國可以為了追殲俾斯麥動員半個皇家海軍,為了堵住提爾比茨一次次用不同的方式突襲挪威,哪怕對方是自己潛在的威脅也一定要消滅掉——與之相反,很難想像德國人會對一艘英國軍艦,或者一支船隊帶著這種窮追猛打的態度。遇上了倒楣鬼(像PQ17船隊)就猛打一頓,大部分不走運的時候就只好避戰保船,提爾比茨號如此,歐根親王號也是如此。當然,同所有避戰保船的案例一樣,這些船終於還是沒能保住。

一個地理原因決定了不能發展海權的國家非要同老牌的海上帝國爭霸,站在這個角度,二戰德國的海軍戰略面對英國海軍實在沒有一點點取勝的可能。後世的許多遊戲如果不是把英國船各種削弱讓德國船各種嗑藥,想操縱德國海軍打贏大西洋海戰也的確是癡人說夢——除非拖到核潛艇面世,或者拖到英國工黨政府自己作死把海軍的船都拆了。當然德國海軍的海上戰略也並非一無是處,1945年1月面臨排山倒海進攻東普魯士的蘇聯紅軍,德國海軍還是用很高的效率動員了能動的所有大型軍艦和運輸船把許多東普魯士的難民轉移到了德國西部,使之免受荼毒——這次的人道救援在我看來是德國海軍二戰時最光輝的事蹟,筆者有空的話會整理下資料把這個人道救援的歷史寫一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