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世民和武則天都在自己墓前立了兩塊石碑,太宗告訴後人此地無銀

唐朝最出名的兩個皇帝, 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 一個是女皇武則天, 他們死後一個葬在陝西省禮泉縣城東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 叫做昭陵, 武則天則和丈夫李治葬在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 被叫做乾陵, 兩位皇帝死後都在自己陵墓前面立了兩塊石碑, 我們來看看都想告訴後人什麼。

一、李世民告訴後人:此地無銀三百兩

李世民之所以把陵墓建在九嵕山上, 主要是為了防止被盜。 因為李世民當初堪定陵址的時候, 虞世南曾上書說:“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 ”李世民經過認真考慮,

覺得把陵墓建在大山之中會相對保險一些。 但山也不是鐵打的, 如果盜墓賊想盜, 照樣能盜得了。

昭陵

為了打消盜墓賊的盜墓念頭, 在文德皇后下葬後, 李世民想了一個絕招兒, 他陵墓上豎了一通石碑, 上刻他的一道聖旨:“王者以天下為家, 何必物在陵中,

乃為己有。 今因九嵕山為陵, 不藏金玉、人馬、器皿, 用土木形具而已, 庶幾好盜息心, 存沒無累。 ”這是李世民寫給盜墓者的忠告, 意思是, 我這個陵墓裡什麼寶貝都藏, 想盜墓的人就別費心了, 省得白費力氣!李世民把陵墓建得固若金湯, 又把忠告碑立在山上, 覺得以後應該不會有人盜墓了。 誰知李世民想錯了, 他越說陵墓裡沒寶貝, 盜墓賊越要挖挖看。


李世民

《五代史》記載溫韜盜昭陵情景:“宮室宏麗, 不異人間, 中為正寢, 東西廂列石床, 床上石函中為鐵匣, 悉藏前朝書畫, 鐘(繇)王(羲之)筆跡, 紙墨如新”。 這些描述與昭陵玄宮裡的情景完全一致, 說明溫韜確實打開了昭陵玄宮。 溫韜從昭陵玄宮中盜走大量金銀珠寶, 把一些搬不動的東西留在了玄宮中。

二、武則天告訴後人:你們愛咋地咋地

武則天的無字碑天下聞名, 有人說武則天死後感覺自己身為第一代女皇後人肯定是褒貶不一, 實在不知道給自己寫點什麼墓誌銘好, 就索性一字不提, 空留下一個什麼也不刻的石碑。

無字碑

到了五代時期著名的皇陵大盜溫韜, 把唐皇陵18座挖了17座, 李世民白刻了一個石碑, 唯獨武則天的陵墓沒有被盜, 傳說溫韜每次挖掘山上都風雨大作, 一下山就風情日麗, 溫以為這是武則天和李治的鬼魂在作祟, 於是作罷, 乾陵才倖存下來。

武則天無字碑之謎 一中國文史出版社 ¥29.85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