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驚險的對手其實是李淵,真正一錘定音者

千百年來耳熟能詳的話題, 玄武門之變, 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 事隔一千多年, 我們無法想像那種緊張刺激以及血腥殘酷的場景, 但是在史書的字裡行間中仍然透著刺骨的寒意, 李世民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也從此背上了逼父殺兄弟的一世汙名。

李世民為大唐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破薛舉穩定西方政局;擊敗宋金剛、劉武周, 鞏固唐帝國北方;虎牢之戰更是名震天下, 一舉剷除中原兩大勢力, 洛陽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李世民功勳卓著, 的確是不世出的奇才良將, 兩《唐書》和《資治通鑒》對於李世民都是歌功頌德, 不吝華麗的言辭。

當然事實證明, 李世民的確當得起四海八荒的稱讚, “天可汗”之名也絕非是浪得虛名的。 但是回到正題, 玄武門之變史書記載的有點含糊敷衍之味了, 對於李建成是極具嘲諷之意味的, 其實認真研究過李建成的人,

就應該知道這是一個合格的太子, 其功績比起秦王李世民而言是絕不差勁的, 言歸正傳, 今天我們不說李建成, 只說說那個玄武門之變中被一筆帶過的唐高祖李淵。

都說李淵是虛有其表, 唐帝國的建立, 李淵的功績其實是被大幅度的打壓了,

因此出現在史書和影視作品中的李淵都是一副怡然自得, 玩世不恭, 胸無大志的模樣, 表現出在大唐的建立上他完全是靠著兒子們的征伐, 特別是李世民的獨當一面才僥倖得到的天子之位。

事實上, 沒有金剛鑽哪敢攬瓷器活, 縱觀上下五千年, 開國之君, 會是一個弱者, 能被人隨隨便便, 玩弄於鼓掌之間?顯然從各方史料的記載來看, 李淵此人非但是能力出眾, 精明能幹, 更是雄才大略。

玄武門之變, 都說是三兄弟兩方勢力的角逐, 其實大家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人— —李淵。 作為開國之君, 李淵絕不是一個優柔寡斷之人, 可是說到秦王和太子之間的爭鬥, 他的確是猶豫了一下, 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很多的歷史愛好者, 都一度想當然的認為, 李世民只要成功擊敗了太子和齊王, 那天下就必定是秦王的, 這種想法只能說可能, 卻風險不小, 為什麼?

要知道李淵原配夫人生下的嫡子雖然也就李世民幾兄弟, 可是別忘了, 李淵的女人可是不少, 而歷史記載他的兒子有22人,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李淵對於選擇繼承人上面, 完全有可能選其他的兒子來繼位, 由此玄武門之變斬殺太子和齊王只能說是取得了第一步的勝利, 而接下來控制住李淵才是重中之重。

李淵在朝堂上可不是一個裝飾品, 相反支持他的良臣武將可是不少的, 否則他也無法從容駕馭大唐帝國這艘戰艦縱橫各方勢力,最終定鼎乾坤。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裹甲去見正在池中泛舟的李淵,於是逼迫式的得到了唐高祖所賜手詔,從此“內外始定”。看起來很是簡單明瞭,可是其中卻是有著莫大的兇險,大家不妨仔細想像一下,李淵作為皇帝,而且是帝王之術玩得絕對不賴的開國之君,他怎麼就如此輕而易舉被拿下了呢?

在玄武門之變中,軍隊的支持是政變的關鍵,由此在發動政變之前,李世民專門去拜訪了兩個人,而這兩個人就是李淵軍事上的支持者,李靖和李勣。這兩個人掌握著軍隊,他們的態度,決定著李世民政變的關鍵,為此李世民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試探深淺。李靖當時並沒有表態而李勣則表示:這是你們家事,我只是一個外人,沒權插嘴。這很明顯兩位將軍選擇的是中立,只看最終的勝利者,這無形之中就給了李世民一顆定心丸。

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這是李淵所想像不到的,在斬殺太子和齊王后,又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迫李淵,這更是出乎其意料之外,為此大局已定李淵也只能乖乖交出權利,成為了半軟禁狀態的太上皇,強勢一生卻也落得個被軟禁失勢的下場,也的確是令人唏噓感歎不已。

但無論如何,歷史也證明,李世民成為帝王的確是國家之幸甚,百姓之幸甚,華夏之幸甚,千古明君— —唐太宗。

否則他也無法從容駕馭大唐帝國這艘戰艦縱橫各方勢力,最終定鼎乾坤。

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裹甲去見正在池中泛舟的李淵,於是逼迫式的得到了唐高祖所賜手詔,從此“內外始定”。看起來很是簡單明瞭,可是其中卻是有著莫大的兇險,大家不妨仔細想像一下,李淵作為皇帝,而且是帝王之術玩得絕對不賴的開國之君,他怎麼就如此輕而易舉被拿下了呢?

在玄武門之變中,軍隊的支持是政變的關鍵,由此在發動政變之前,李世民專門去拜訪了兩個人,而這兩個人就是李淵軍事上的支持者,李靖和李勣。這兩個人掌握著軍隊,他們的態度,決定著李世民政變的關鍵,為此李世民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試探深淺。李靖當時並沒有表態而李勣則表示:這是你們家事,我只是一個外人,沒權插嘴。這很明顯兩位將軍選擇的是中立,只看最終的勝利者,這無形之中就給了李世民一顆定心丸。

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這是李淵所想像不到的,在斬殺太子和齊王后,又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迫李淵,這更是出乎其意料之外,為此大局已定李淵也只能乖乖交出權利,成為了半軟禁狀態的太上皇,強勢一生卻也落得個被軟禁失勢的下場,也的確是令人唏噓感歎不已。

但無論如何,歷史也證明,李世民成為帝王的確是國家之幸甚,百姓之幸甚,華夏之幸甚,千古明君— —唐太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