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台媒:中美關係下 蔡當局還能單相思嗎

臺灣《中華日報》24日社論指出: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日前訪問北京, 頗不尋常提到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中關係, 這也是美國首度呼應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目前東亞局勢波詭雲譎, 諸多問題需要中美攜手處理, 當美國已傾向以中國大陸用語描繪建構的雙邊關係時, 臺灣必須嚴肅面對美國的轉變。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近30餘年來, 中美關係已發生質變。 上世紀90年代末期, 美國國力遠遠優於大陸, 當時, 如何定義兩國關係, 美國喊話的音量明顯較大。 例如, 克林頓執政時期,

將中美關係定義為“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 小布希就任初期, 將中美關係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 但在“911事件”爆發之後, 為爭取大陸聯手反恐而調整為“建設性合作關係”。

但隨著美國國力衰退、大陸國力漸強, 大陸也開始定義兩國關係。 奧巴馬執政8年, 先後喊出“重返亞洲”、“亞洲再平衡”, 大陸學界認為美國對大陸戰略定位在“對手”與“夥伴”之間不斷搖擺。 而習近平上任之後, 推出胡錦濤首先使用的中美“共同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胡錦濤所論述的“新型大國關係”為“相互尊重, 擴大合作”, 習近平進一步擴充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奧巴馬當局對“新型大國關係”有所保留。

令人詫異的是, 美國大選前後對中國大陸怒目以對的特朗普普當局,

竟然在就任短短僅約兩個月就急速髮夾彎的先是重回美國“一中政策”, 甚且附和大陸對中美關係的定義、想望與描述。 這不僅再一次印證國際舞臺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更讓臺灣必須戰戰兢兢的評估美國的政策意向。

儘管美國在重返美國“一中政策”之後傳出將對台大舉軍售, 但蔡當局仍應謹慎評估是否照單全收。 以引爆這一波東北亞緊張局勢的朝鮮半島而言, 朝鮮發展核武、導彈固然是始作俑者, 但美韓建構“薩德”, 卻是引發大陸對美韓強烈反彈的主因。 以此例而言, 美國以其國家利益為最高考量, 至於韓國是否必須承擔後果, 則由韓國自付成本。 而目前在韓國總統大選中較佔優勢的文在寅已放話反對薩德,

並稱願與大陸協商此一議題。

韓國與大陸尚有協商管道, 而目前兩岸之協商機制則已中斷。 特朗普當局研擬對台大舉軍售, 以美國全球分攤軍費的思維而言, 臺灣必須思索是否應付出額外且不必要的成本?未來臺灣是否成為交易的籌碼?蔡當局不可不慎!

文章最後說, 臺灣在兩大之間, 最優之狀態為“左右逢源”, 獲兩大供輸資源;最劣之狀態為“左支右絀”, 遭兩大予取予求。 當美國已露出擺向大陸的跡象時, 蔡當局不能再樂觀的單相思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