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伴孩子,就是陪伴自己!

胖乎乎, 圓滾滾的瀨子姐站在我面前, 盯著我手中的華夫餅, 嘴角流著口水, 讓幹嘛就幹嘛。

我憋著笑, 逗她叫了一圈爸爸媽媽哥哥,

急得她又是指小嘴, 又是拍手。 美食終於到手, 卻發現沒有想像的那般好吃。 看著她擠著小鼻子的樣子, 我們幾個不厚道地笑作一團。

瀨子姐是自我勵志型的好榜樣, 不管做什麼, 做完總要給自己鼓鼓掌。 扔了垃圾, 鼓掌, 自己吃飯送進嘴裡, 鼓掌, 給媽媽拿了拖鞋, 鼓掌。

這種自我獎勵方式讓她很陶醉, 如果她為你做了什麼, 而你除了“謝謝”二字並無其他表示, 她就兩會用大眼睛瞪著你, 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直到你說, 來, 快給金子鼓鼓掌, 她這才心滿意足地拍起兩隻小肉手。 一邊拍, 還一邊沖你點頭, 很有點兒老幹部開完會離場的架勢。

當然, 你也必須跟著拍, 否則她會往前伸伸小腦袋示意你, 直到你就範, 以至於我們家經常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韓先生和錢兒還經常起哄架秧子, 一邊拍手, 一邊搖旗呐喊:金子, 真棒, 小金子, 太棒了!

這讓瀨子姐找到了莫大的成就感, 與之相伴的是她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更強了, 她想要到處找事情做, 繼而獲得掌聲。

做得多了, 好事壞事就有些無法分辨。 經常是她把水灑了一地, 把飯弄了一身一臉, 把書撕了一角, 然後看著你, 自己帶頭鼓掌起來。

此事本想說她兩句, 但看著她那有點猶豫又無比期待的小眼神, 我們也不自覺地跟著她鼓起掌來。 而後就見姐精神一振, 又找新的事兒忙活去了。 而我也往往在那之後才想起囑咐她, 瀨瀨, 這樣不好, 以後別再做了。

數次跟她一起鼓掌, 看她伴著掌聲綻放的笑容, 我都會跟韓先生感慨,

一個人, 是多麼需要成就感的支撐, 需要被認可, 被鼓勵, 被以愛與掌聲溫柔相待!即便是一歲半的小baby, 對受到肯定和認可的期待, 也遠遠超過了我們對她這個年齡的認知。

由此, 我們也再次在心底提醒自己, 對待孩子, 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掌聲與讚美, 因為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超越一切外力的積極的因素, 而要激發出孩子強烈的主觀能動性, 必得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哪怕是小小的一點, 也會在孩子心底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 使得他們願意加倍付出, 以期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這個良性迴圈的過程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回過頭來, 再看眼前這個小萌物, 真是遺憾時間不能靜止, 她, 以及曾經如她般可愛,

現在卻已經非常有主見的哥哥, 都要慢慢地長大成人。

而我希望把這樣的瞬間牢牢的定格在腦海中, 生怕有一天他們長大了, 我腦海中的這些寶貴時刻卻模糊了。

我也無數次跟韓先生感歎這小傢伙長得太快, 從行動力, 到領悟力, 再到神態, 似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 你離開一會兒仿佛就跟不上她了。 因此, 我們非常努力地想要記錄下她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即便她現在才一歲半, 但再回看之前的那些相片, 已然覺得變化之大, 讓人唏噓。

我現在體會到, 時間的概念, 在孩子身上體現得最為清楚。 孩子是父母的參照系, 也是一個家庭的參照系, 橫向和縱向, 心理與生理, 都給了你一個一個很清楚的刻度。

所不同的是,

這刻度, 在有的人心中很清晰, 而有的則很模糊, 原因不言自明。 所以我想, 陪伴的意義, 一方面在於孩子, 還有另一方面, 在於我們自己。

既然如此不舍, 就傾心陪伴吧, 看似是我們陪伴孩子, 其實, 或許更是孩子陪伴我們自己!

Michael錢兒頻道:權威的雙語啟蒙理念, 前沿的育兒資源分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