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陶朱公的傷心事看排行對性格的影響

陶朱公的傷心事看排行對性格的影響

陶朱公是商業保護神, 也是民間信仰裡的財神爺之一。

但這尊神並不是人們憑空創造的,

而是曾經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陶朱公真名叫範蠡, 也就是吳越戰爭時期越王勾踐手下的重要謀臣。 借助范蠡深謀遠慮和精心策劃, 越王勾踐始得臥薪嚐膽、一雪前恥, 最終給予了吳國無情的打擊。

功成名就以後, 范蠡熟悉勾踐“只可共患難, 不可共享樂”的性格, 就辭去所有職務, 變賣掉所有財產, 帶著自己心愛的女人西施, 開始了隱姓埋名、隱逸山水、浪跡江湖的生涯。

從此, 世界上就多了叫陶朱公的商人, 他將謀國理政的聰明才智全部用在了經商方面, 稍加努力就可以富甲一方。 為了保持低調、維護安全, 他曾經數次散盡家財, 舉家遷徙。 但很快他又能成為一個大富翁。 所以, 後世人對陶朱公的崇拜, 主要是沖著他的商業智慧來的。

話說這位商業奇才也遇到了一樁傷心事。

陶朱公共有三個兒子, 他的二兒子某次誤傷了人命, 被關進了大牢。 因為事情還有商榷的餘地, 陶朱公就準備了一大袋黃金, 準備作為活動經費去營救他的次子。

按照陶朱公的計畫, 他本打算派他的小兒子去實施這件事,

但他的大兒子不樂意了。 大兒子向父親哭訴:“我是您的長子, 家裡有這麼大的災禍, 作為長子我更應該衝鋒在前, 絕沒有退縮旁觀的道理。 老三年輕不經事, 倘若這件事辦不好, 讓我有何面目面對我的兄弟姐妹?”

禁不住一番哀求, 陶朱公改變了主意, 把人選改為了長子。 臨行之前, 陶朱公把行動方案細細給長子說了, 最後鄭重強調:“不論辦事的人答應不答應, 這一袋黃金千萬不能帶回來, 即使是偷著扔, 也要扔進那個人的院子裡。 ”

按照父親的指點, 長子一路花錢打點, 終於見到了父親所說的那個能夠辦事的權臣。 這個在朝廷裡能量相當大的權臣聽了所要辦理的事情, 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至於黃金, 他則表示千萬不能留, 什麼區區小事之類的客套話說了很多。

這長子也不傻, 就把一袋黃金強留了下來, 然後回了旅館。 到了晚上, 這個權臣又差了一大幫人把黃金送了回來。 面對一大袋黃金, 陶朱公的長子犯了難:看來關於這人貪戀黃金的說法純屬是江湖謠言啊, 這個人如此清廉持守的, 怎麼好意思把黃金再次給扔進院子裡去呢?而且, 家裡雖然說有錢, 但是父親每一個銅子都來之不易啊, 他眼前更浮現出了當初跟著父親創業的種種艱辛……

為了感謝這個權臣的幫助和清廉, 陶朱公的長子第二天高調回家:一個大馬車上載著沉甸甸的一大袋黃金, 幾個家人沿途向人宣說某權臣的清廉和神通廣大……

回到家裡, 看到一大袋完璧歸趙的黃金, 又聽了長子的述說, 陶朱公當即昏倒, 口中連連大叫:“老二活不了了, 老二活不了了, 老二活不了了……”

半個月之後, 城裡傳來消息, 陶朱公的兒子被斬首了。 一切果如陶朱公所預言。

為此, 陶朱公沒有責駡長子辦事不妥, 而是反復自責,責怪自己主意不定,害死了自己的兒子。他告訴自己的兩個兒子,當初選擇讓小兒子去辦這事,是有理由的。

原來,陶朱公要托的那個人,是個非常貪婪但又很愛面子的人,他既想發財,又想落個好名聲。對於陶朱公長子所求的事,他在當時其實就已經想好了辦法,所以就很快答應了。

而且他按照慣例,當這別人的面推辭賄賂的黃金,還大張旗鼓地派人把黃金送回旅館,其實這都是作秀,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接待完陶朱公的長子,這個權臣就立即進了宮,向王上進言,說是天上出現了某種特異的星象,可能是某種警示,需要王上大修善德以禳改,王上一聽,這還了得,最好的修善活動就是大赦天下啊。於是,一個大赦令就頒佈了。陶朱公的二兒子由於是誤傷人命,名字當然在大赦範圍之內。

這位權臣回到了家裡,一方面為自己的聰明精幹沾沾自喜,另一方面就坐等陶朱公的長子把黃金——一大袋黃金送回來。但他卻等來了“黃金已經運送回去,沿途如何宣說這件事”等消息。

這個權臣一下子感覺到自己被人戲弄和侮辱了,第二天,就立即進宮求見王上,說是大王大赦天下,功德無量,但大赦的人之中有一個人千萬不能放過。大王一聽,就問這是怎麼回事,這個權臣告訴王上,大赦名單裡有一個人,是當今富可敵國的富商陶朱公的兒子,這人一定是罪大惡極,但通過花錢消減了罪名。而且,都城裡正傳說陶朱公的長子用馬車拉著黃金活動的消息。

就這樣,陶朱公的二兒子就很不幸地從大赦名單中被清理了出來。

悲傷之余,陶朱公告訴他的兩個兒子,這件事全是自己的錯,兩個兒子都不要自責。當初選擇小兒子去,是因為小兒子從小沒有受過苦,不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所以那一大袋黃金對他而言是個沉甸甸的負擔,他也一定會遵從父親的話,派人偷著再次扔回權臣的院子,這個權臣名利雙收,自然萬無一失;而長子呢,跟著父親受苦受累,知道求財的艱辛,所以看到對方推辭,就會難以捨棄,做出違背父命,將黃金拉回家的決定。

而是反復自責,責怪自己主意不定,害死了自己的兒子。他告訴自己的兩個兒子,當初選擇讓小兒子去辦這事,是有理由的。

原來,陶朱公要托的那個人,是個非常貪婪但又很愛面子的人,他既想發財,又想落個好名聲。對於陶朱公長子所求的事,他在當時其實就已經想好了辦法,所以就很快答應了。

而且他按照慣例,當這別人的面推辭賄賂的黃金,還大張旗鼓地派人把黃金送回旅館,其實這都是作秀,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接待完陶朱公的長子,這個權臣就立即進了宮,向王上進言,說是天上出現了某種特異的星象,可能是某種警示,需要王上大修善德以禳改,王上一聽,這還了得,最好的修善活動就是大赦天下啊。於是,一個大赦令就頒佈了。陶朱公的二兒子由於是誤傷人命,名字當然在大赦範圍之內。

這位權臣回到了家裡,一方面為自己的聰明精幹沾沾自喜,另一方面就坐等陶朱公的長子把黃金——一大袋黃金送回來。但他卻等來了“黃金已經運送回去,沿途如何宣說這件事”等消息。

這個權臣一下子感覺到自己被人戲弄和侮辱了,第二天,就立即進宮求見王上,說是大王大赦天下,功德無量,但大赦的人之中有一個人千萬不能放過。大王一聽,就問這是怎麼回事,這個權臣告訴王上,大赦名單裡有一個人,是當今富可敵國的富商陶朱公的兒子,這人一定是罪大惡極,但通過花錢消減了罪名。而且,都城裡正傳說陶朱公的長子用馬車拉著黃金活動的消息。

就這樣,陶朱公的二兒子就很不幸地從大赦名單中被清理了出來。

悲傷之余,陶朱公告訴他的兩個兒子,這件事全是自己的錯,兩個兒子都不要自責。當初選擇小兒子去,是因為小兒子從小沒有受過苦,不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所以那一大袋黃金對他而言是個沉甸甸的負擔,他也一定會遵從父親的話,派人偷著再次扔回權臣的院子,這個權臣名利雙收,自然萬無一失;而長子呢,跟著父親受苦受累,知道求財的艱辛,所以看到對方推辭,就會難以捨棄,做出違背父命,將黃金拉回家的決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