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一種山東民間流傳的小吃,兩個字咋寫不知道,做法近乎失傳

這是舊日山東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小吃, 發音由兩個字組成, 音似qí, liú, 或者叫做“菜qí liú”。

qí, liú是哪兩個字?查遍詞典無從得知。

只是近年來, 魯菜的餐飲文化研究者找到了兩個字來替代這兩個發音——薺榴。

現在有少數人家還記得薺榴的做法

薺是破音字, 為人所熟知的薺菜餃子, 這裡它的讀音是jì。

它還有一個讀音是qí, 比如荸薺(俗稱馬蹄), 一種即可以當水果生吃, 也可以入味入藥煮熟後再吃。

那麼, 薺榴是一種什麼樣的小吃?

野菜是做薺榴的必備

其實, 薺榴的做法比較簡單。 在舊日的山東, 人們通常把各種野菜從田地采來, 清洗乾淨後, 用鹽微微醃漬, 把粗糧和野菜拌成團子, 上鍋蒸熟。 吃的時候, 蘸著用醋、醬油調製好的蒜泥。

薺榴配蒜泥吃口味最佳

按照民間的說法, 薺榴除了能實現最基本的果腹功能之外, 因為其主要原材料取自各種野菜, 因此具有藥用功能和價值, 吃後會給身體帶來意料之外的保健效果。

很多野菜是藥食同源的代表

更重要的是, 烹製的過程中沒有一絲油葷,

就是簡單的蒸食, 回歸了中國餐飲最自然、本真的狀態, 易於消化, 營養不流失, 是十分健康的烹飪方式。

那麼, 薺榴是怎麼來的呢?

對此民間有兩個傳說:

1、一說來自于神醫扁鵲。

說是有一年春節, 齊魯大地上瘟疫盛行, 加上糧食欠收, 災民遍野。 扁鵲見狀就取了各種具有藥用價值的野菜、野果, 灑裹上糧食, 用大鍋蒸熟, 讓大家食用。 一方面可以治病, 另一方面還具有果腹的作用, 人們吃了不僅不餓, 還把病治了。

一說認為扁鵲是薺榴發明者

後來, 就成為一食兩用的民間小吃, 每年春季家家戶戶都挖野菜、做薺榴吃。 因為這種做法為齊國人所有, 烹製的做法是餾(山東人的方言, 把蒸食稱為餾, 比如把饅頭餾一餾再吃), 因此人稱這種小吃為“齊餾”

2、另一說法源自於濟南相曹操。

還有一說認為曹操是薺榴發明者

說是曹操在濟南練兵準備起家之時,自己的寶馬生病,曹操非常傷心,就讓兵士牽馬到野外遛遛,任其自生自滅。但沒想到,寶馬到了野外自己嚼食了田地的野菜、野果居然又恢復了健康。曹操大喜,令兵士都給馬餵食野菜,後來發現把野菜和糧食拌起來吃也有益於人體,因此,曹操經常讓兵士吃在“齊”地“遛”馬時發明的野菜和它的烹製做法。

遍野的野菜很多是可以吃的

這種做法流傳到民間,就成為一種藥食兩用的小吃。也被簡稱為“齊遛”

傳說歸傳說。但可以看出來,薺榴中最主要的食材就是野菜,尤其是具有藥用作用的野菜更是不可缺少。

過去的百姓沒有錢找醫生看小病小災,這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野菜,不需要花費錢財就能解決頭疼腦熱,漫地遍野都是,百姓自然大為喜愛。

榆錢也是現代人的盤中餐

薺榴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依然還是春季許多家庭的桌上必備。尤其是一些貧困家庭人家,春天時去田地裡挖野菜、甚至地瓜葉子和柳樹葉子也用來食用,至於濟南人春天愛吃的“無事忙”、榆錢、槐花等就更是一道大餐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薺榴就漸漸退出家庭餐桌。

其原因也非常簡單:

野蘑菇中毒的事也曾發生過

1、多數年輕人和老一輩相比,對地裡的野菜都不熟知,有的人甚至完全不認識。即使采來野菜,能不能吃也不知道,不是發生過“XX吃野外采來的野蘑菇中毒”的新聞嗎?所以,乾脆就對所有的野菜都不吃了。沒有野菜這一主要食材,薺榴也就自然消失了。

大棚菜讓人們吃菜更方便

2、因為生活水準的提高,尤其是大棚菜的發明,人們吃菜更方便、更經濟,各種各樣的菜、果……琳琅滿目,南來的、北往的小吃不斷出現。所以,何必再去吃曾象徵貧困、吃不飽飯又沒有油水的薺榴呢?

人們的餐飲也回歸自然

隨著近年來魯菜的時代創新和傳統的回歸,薺榴作為共同的民族記憶,再次進入魯菜餐飲文化研究者的視野,只是在烹製技法上增加了現代化元素,比如除了野菜,還有其他菜品可以烹製,並加入中草藥養生概念,所用的糧食也不僅限於粗糧……

人們常說,文化需要傳承,文化需要發展。

這句話用在餐飲文化上同樣適用。也許,薺榴就是一種需要傳承、發展的小吃吧。

希望魯菜的廚師們,能夠從民間挖掘出更多像薺榴這樣的小吃,豐富現代人的餐桌。

(本文為指動濟南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還有一說認為曹操是薺榴發明者

說是曹操在濟南練兵準備起家之時,自己的寶馬生病,曹操非常傷心,就讓兵士牽馬到野外遛遛,任其自生自滅。但沒想到,寶馬到了野外自己嚼食了田地的野菜、野果居然又恢復了健康。曹操大喜,令兵士都給馬餵食野菜,後來發現把野菜和糧食拌起來吃也有益於人體,因此,曹操經常讓兵士吃在“齊”地“遛”馬時發明的野菜和它的烹製做法。

遍野的野菜很多是可以吃的

這種做法流傳到民間,就成為一種藥食兩用的小吃。也被簡稱為“齊遛”

傳說歸傳說。但可以看出來,薺榴中最主要的食材就是野菜,尤其是具有藥用作用的野菜更是不可缺少。

過去的百姓沒有錢找醫生看小病小災,這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野菜,不需要花費錢財就能解決頭疼腦熱,漫地遍野都是,百姓自然大為喜愛。

榆錢也是現代人的盤中餐

薺榴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依然還是春季許多家庭的桌上必備。尤其是一些貧困家庭人家,春天時去田地裡挖野菜、甚至地瓜葉子和柳樹葉子也用來食用,至於濟南人春天愛吃的“無事忙”、榆錢、槐花等就更是一道大餐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薺榴就漸漸退出家庭餐桌。

其原因也非常簡單:

野蘑菇中毒的事也曾發生過

1、多數年輕人和老一輩相比,對地裡的野菜都不熟知,有的人甚至完全不認識。即使采來野菜,能不能吃也不知道,不是發生過“XX吃野外采來的野蘑菇中毒”的新聞嗎?所以,乾脆就對所有的野菜都不吃了。沒有野菜這一主要食材,薺榴也就自然消失了。

大棚菜讓人們吃菜更方便

2、因為生活水準的提高,尤其是大棚菜的發明,人們吃菜更方便、更經濟,各種各樣的菜、果……琳琅滿目,南來的、北往的小吃不斷出現。所以,何必再去吃曾象徵貧困、吃不飽飯又沒有油水的薺榴呢?

人們的餐飲也回歸自然

隨著近年來魯菜的時代創新和傳統的回歸,薺榴作為共同的民族記憶,再次進入魯菜餐飲文化研究者的視野,只是在烹製技法上增加了現代化元素,比如除了野菜,還有其他菜品可以烹製,並加入中草藥養生概念,所用的糧食也不僅限於粗糧……

人們常說,文化需要傳承,文化需要發展。

這句話用在餐飲文化上同樣適用。也許,薺榴就是一種需要傳承、發展的小吃吧。

希望魯菜的廚師們,能夠從民間挖掘出更多像薺榴這樣的小吃,豐富現代人的餐桌。

(本文為指動濟南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