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開鎖、配鑰匙、修鎖、修鞋、修傘、換拉鍊…….10塊錢內搞定,你留意過家門口這些老師傅們嗎?

潮人說:一門手藝, 大半輩子!

/ 一把太陽傘引發的好奇心 /

三年前, 潮妹買了把太陽傘, 非常喜歡!用了三年, 直到有一天, 潮妹撐著太陽傘走路時, 不小心撞上了空調外機, 撞斷了一根傘軲轆……它就這樣下線了。

後來, 潮妹將這悲傷的故事講給朋友聽, 朋友笑了3分鐘後, 淡定地告訴潮妹, 他們社區樓下有個修了20多年傘的師傅, 順帶還修鞋, 巨便宜!如果當時把傘留著, 讓師傅修一下, 幾塊錢就搞定了!

已經又花幾百塊買了新太陽傘的潮妹, 頓時淚牛滿面。 但是, 為了以後大家不走潮妹的老路, 潮妹還是來到了朋友社區樓下, 拜訪了這位老師傅。

人物名片: 賀師傅, 從業25年, 不止是修傘師傅, 幾乎全能 。

在萬松園的警備司令部社區, 我們剛找到店, 賀師傅就要騎上小電驢去給附近的黨校救急了(要開鎖)。 得知我們的來意後, 讓我們先在店裡坐會, 十分鐘左右他就回來了。

修修補補之余, 還自學了二胡

看到門口已經卷邊的招牌, 潮妹發現, 這不止是個修傘的地兒啊。 開鎖、配鑰匙、修鎖、修鞋、修傘、換拉鍊…….敢情老師傅還是個全才。

店鋪的門很小, 應該說, 整個屋子都很小。 但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進門, 滿屋子掛著各種鎖、鑰匙和其他工具零件。

說是小店, 其實就是賀師傅的家。 除了滿屋子的工具和零件, 掛在牆上的營業執照, 也彰顯著, 這不是一個普通住戶。

賀師傅是孝昌人, 27歲來武漢, 在這裡修傘、修鞋已經有25年了。 日復一日, 賀師傅都在這個位置, 服務著每個來找他的顧客。 每天早上7點開門, 晚上隨時有人敲門, 就會開門 。

屋內, 賀師傅的老伴正給小孫子喂熱乾麵吃, 於是, 我們跟阿姨聊了起來。 阿姨用一口方言告訴我們,師傅“姓huò,huò龍的huò”,潮妹反應了半天,啊,原來是賀龍的“賀”。

提到賀師傅,阿姨一臉自豪,“他很聰明,什麼事情都想琢磨一下,喜歡動腦筋。修傘、修鞋……這些都是他自學的,沒人教。”

牆邊那把落滿灰塵的二胡,也是賀師傅業餘時間自己搗鼓一下,什麼都是自學。

加上小孫子、女兒和奶奶,賀師傅一家五口,四代人都蝸居在這小小的房子裡。

“他做事非常踏實,價格也親民,鄉親們很信任我們。住了這麼多年,房子也沒買,就這樣一直住在這裡。”阿姨說著。

△屋子的一角,還放著一家人有點發黃了的全家福照片

晚上,賀師傅就在前廳打地鋪睡,一把掛在櫃子上的老電扇就是整個夏天的避暑神器。卻在小孫子睡覺的房裡,裝了個小空調,“孩子怕熱。”

自己再苦,也捨不得苦孩子,這大概是所有長輩們愛孩子的方式吧。

老街坊即便搬去了武昌、漢陽,還是會打包過來修”

一位老奶奶專程從武昌過來,只為換個拉鍊,剛好遇到修完鎖回來的賀師傅。賀師傅跟我們說,“這位老奶奶以前住這裡,搬走了,還是會坐車過來這邊找我,地鐵也怪方便的,搞習慣了。我這手藝不是像別個收的蠻貴。”

都是街坊鄰居來幫襯,所以賀師傅的價格一直很便宜,很多老街坊搬走後,要修東西還是回來修,“武昌、漢陽的都有。”

潮妹詳細詢問了一下,換一對高跟,賀師傅這只收10塊,外面一般都需要20到25塊的。換拉鍊賀師傅也只收3塊、5塊,他說原來只收2塊、3塊,現在原材料漲了,就收4塊,好一點的5塊,這讓潮妹花30塊換掉裙子上拉鍊的事情何以堪啊!

△來修鞋的街坊

十年前,因為修傘手藝就上過報紙!

賀師傅是地道的農村人。

“從農村出來的時候都是蠻照業的,我以前做過木工、油漆、泥工,都做過。木工手藝不好做,在外面蠻吃虧。受父親的影響,後來修傘、修鎖都是自學自創。我喜歡動腦筋,看見什麼,看一次,腦筋一動,就會了。”

1991年,賀師傅來到武漢,一開始在礄口拖垃圾,做衛生;送煤,送煤氣。再後來,來到了現在的地方,在這個角落慢慢做。時間久了,名氣做起來了,“這附近隨便在哪裡一問,(街坊們)都知道。”

賀師傅說,“手藝都是時間久了,就慢慢搞好了。”

賀師傅的手藝慢慢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甚至有品牌鞋店專門找他長期合作,當作固定售後維修點,“因為修得好啊,修得不好,肯定不會找我們修,他們的顧客要不高興的。”

這讓潮妹想起了阿姨之前說賀師傅的話,“修個傘呐,修半天,快的半個小時,慢的一個小時。那還是細活,功夫,功夫,知道吧?”

說著說著,賀師傅長歎一口氣,感慨起來,

“哎呀,做這個手藝啊,往後都沒得人搞了。我的兩個兒子開鎖、修鎖都會,但是都不搞,現在都在孝感搞廣告平面設計,年輕都不願意學這門手藝了。做這個活,要耐心,如果是心智急躁都不行。蠻細!”

看到賀師傅黑黑的手指頭,大概這種敬業精神,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很難做到的吧。

三年後,這裡可能會拆遷,賀師傅也打算再重新找位置,“我們老不老少不少的,回家種田也種不好了,有個手藝,還是在外頭好生存些。等我們做不動了就回家。”

提到賀師傅的時候,阿姨滿臉的自豪感,“十年前,修傘還登報了,我們這邊修傘還是非常有名的。外面修傘的跟我們修傘的肯定不一樣!外面修傘的就把個鐵絲揪到,我們修完傘跟你剛買的傘一樣,看不出來。骨子斷了,一修,就跟新的一樣。”

阿姨跟潮妹講,很多人熱情地幫他們介紹位置,“說武昌那邊,我們那裡好,你們要是換位置,就到我們那裡去。但是一直沒空,還沒去看。”

賀師傅說,如果要換位置,估計也會在附近再找找,“重找位置,蠻生蔬,生意不是太好做啊。”

在這個城市裡,傳承一門老手藝的人,

又何止賀師傅一個,在武昌,同樣還有位甘師傅。

人物名片:甘師傅,武昌修鞋師傅,從業20年,喜歡武漢的四川人 。

在武昌的塗家嶺菜市場旁,有一位修了20年鞋的師傅,他雖然看上去身材很矮小,但手藝很是精湛。更有意思的是,他還是個很有趣的大叔。

修鎖手藝也得跟上時代變化的!

找到甘師傅的時候,正好碰上甘師傅坐在小攤邊上吃飯。簡單的飯菜,一杯豆漿,這就是甘師傅的午餐。見我們來,甘師傅邊吃邊跟我們聊起來。

到外省工作並生存下去,似乎一直是他的抱負,

“在外面打工比較自由,”最後選擇留在武漢,是因為“武漢隔我們家鄉不是蠻遠,生活飲食方面跟四川都差不多,在北方生活不太習慣了,所以最後選擇了武漢。”

剛開始,甘師傅在武昌火車站做了10年,之後,又來這邊有10年了。“手藝是在老家自己學的,基本上沒人教,自己邊學邊做。剛開始不會配鑰匙的時候,就慢慢搞,我有個老鄉,不懂就問他一下,他指導一下我就會了。”

然而,修鎖配鑰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現在的門鎖越來越複雜,花樣越來越多,要跟得上時代變化,也是要下一番功夫。

“鑰匙是千變萬化的,品種太多了。有的鑰匙2分鐘能搞定,有的鑰匙為什麼要搞四、五十分鐘?現在的鑰匙越來越複雜了,有的打眼,有的兩排雙眼,有的4面都要打,有的打眼了還要打花。所以我們學得太慢了,每把鑰匙,都是要花時間的。”

攤位開在麻將室門口?

甘師傅每天早上八九點出攤,晚上收攤的時間並不固定,10點到12點之間。以前,甘師傅喜歡打麻將,將攤位開在麻將室門口,聽說也有這個原因。

“那時候,一天只賺三、四十塊錢,搓兩盤,搞點生活費撒。現在不打牌了,過來差不多十年都不打牌了,現在生意忙撒!”

現在,甘師傅偶爾還做點兼職,晚上收攤回家還得加班,有時候搞到晚上轉鐘兩三點才睡覺。

“每天顧客拿過來的鞋,我都要修完才回家,因為第二天顧客就要來拿了。這個位置人多,生意也還可以。這個手藝太慢了,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幾分鐘,有的一個小時。”

十年沒漲過價了

十年前,甘師傅的老婆帶著女兒去了遠方,“走的時候我姑娘已經十歲了,現在差不多有20歲了。我現在是一個人。”說這些話的時候,甘師傅眼裡閃過一絲落寞。

晚上收攤回去,甘師傅會自己做飯吃。中午有時候不忙,就回去吃。前一天晚上做好,放冰箱,中午用微波爐熱一下就可以吃了。“我一直在外面租房子嘛,買不起啊。”

憑藉自己的雙手掙錢生活,也要根據自己的內心掙錢,十年來,不管是修鞋還是修鎖,“價格一直沒漲,跟十年前一樣的。”問他生意怎麼樣,他說,“男女老少都要修鞋,夏天配鑰匙生意好點,冬天修鞋生意好點。”

沒事聽聽鄧麗君

看到櫃檯上有一對小音箱,甘師傅說,偶爾會聽聽音樂,“我喜歡聽一些老歌,喜歡聽鄧麗君的歌。”

這大概就是,甘師傅十年來的生活狀態了。一絲不苟的髮型和著裝,一絲不苟的生活。

以後,甘師傅也打算一直留在武漢,“做任何生意,都不能瞎換位置的。”

老小區的樓下,通常都會有些修鎖配鑰匙的老師傅們,

每天從他們的攤位旁經過,

在夜深人靜鑰匙卻丟了進不了家門的時候,

他們是我們最重要的依靠,

但,更多時候,

他們是屬於輕易就被我們忽略掉的一群人。

聊過之後,

你會發現,

任何一門老手藝的背後,

都是一代人的堅持和信念,

那種在年輕一代身上久違了的精氣神,

向他們致敬,

向天下手藝人致敬!

·END·

編輯:潮妹-撇撇 主編:王瑾

圖片拍攝:潮妹-大大

投稿郵箱:785225521@qq.com

湖北又要修兩條高鐵,快看是不是通到你家門口的!

阿姨用一口方言告訴我們,師傅“姓huò,huò龍的huò”,潮妹反應了半天,啊,原來是賀龍的“賀”。

提到賀師傅,阿姨一臉自豪,“他很聰明,什麼事情都想琢磨一下,喜歡動腦筋。修傘、修鞋……這些都是他自學的,沒人教。”

牆邊那把落滿灰塵的二胡,也是賀師傅業餘時間自己搗鼓一下,什麼都是自學。

加上小孫子、女兒和奶奶,賀師傅一家五口,四代人都蝸居在這小小的房子裡。

“他做事非常踏實,價格也親民,鄉親們很信任我們。住了這麼多年,房子也沒買,就這樣一直住在這裡。”阿姨說著。

△屋子的一角,還放著一家人有點發黃了的全家福照片

晚上,賀師傅就在前廳打地鋪睡,一把掛在櫃子上的老電扇就是整個夏天的避暑神器。卻在小孫子睡覺的房裡,裝了個小空調,“孩子怕熱。”

自己再苦,也捨不得苦孩子,這大概是所有長輩們愛孩子的方式吧。

老街坊即便搬去了武昌、漢陽,還是會打包過來修”

一位老奶奶專程從武昌過來,只為換個拉鍊,剛好遇到修完鎖回來的賀師傅。賀師傅跟我們說,“這位老奶奶以前住這裡,搬走了,還是會坐車過來這邊找我,地鐵也怪方便的,搞習慣了。我這手藝不是像別個收的蠻貴。”

都是街坊鄰居來幫襯,所以賀師傅的價格一直很便宜,很多老街坊搬走後,要修東西還是回來修,“武昌、漢陽的都有。”

潮妹詳細詢問了一下,換一對高跟,賀師傅這只收10塊,外面一般都需要20到25塊的。換拉鍊賀師傅也只收3塊、5塊,他說原來只收2塊、3塊,現在原材料漲了,就收4塊,好一點的5塊,這讓潮妹花30塊換掉裙子上拉鍊的事情何以堪啊!

△來修鞋的街坊

十年前,因為修傘手藝就上過報紙!

賀師傅是地道的農村人。

“從農村出來的時候都是蠻照業的,我以前做過木工、油漆、泥工,都做過。木工手藝不好做,在外面蠻吃虧。受父親的影響,後來修傘、修鎖都是自學自創。我喜歡動腦筋,看見什麼,看一次,腦筋一動,就會了。”

1991年,賀師傅來到武漢,一開始在礄口拖垃圾,做衛生;送煤,送煤氣。再後來,來到了現在的地方,在這個角落慢慢做。時間久了,名氣做起來了,“這附近隨便在哪裡一問,(街坊們)都知道。”

賀師傅說,“手藝都是時間久了,就慢慢搞好了。”

賀師傅的手藝慢慢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甚至有品牌鞋店專門找他長期合作,當作固定售後維修點,“因為修得好啊,修得不好,肯定不會找我們修,他們的顧客要不高興的。”

這讓潮妹想起了阿姨之前說賀師傅的話,“修個傘呐,修半天,快的半個小時,慢的一個小時。那還是細活,功夫,功夫,知道吧?”

說著說著,賀師傅長歎一口氣,感慨起來,

“哎呀,做這個手藝啊,往後都沒得人搞了。我的兩個兒子開鎖、修鎖都會,但是都不搞,現在都在孝感搞廣告平面設計,年輕都不願意學這門手藝了。做這個活,要耐心,如果是心智急躁都不行。蠻細!”

看到賀師傅黑黑的手指頭,大概這種敬業精神,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很難做到的吧。

三年後,這裡可能會拆遷,賀師傅也打算再重新找位置,“我們老不老少不少的,回家種田也種不好了,有個手藝,還是在外頭好生存些。等我們做不動了就回家。”

提到賀師傅的時候,阿姨滿臉的自豪感,“十年前,修傘還登報了,我們這邊修傘還是非常有名的。外面修傘的跟我們修傘的肯定不一樣!外面修傘的就把個鐵絲揪到,我們修完傘跟你剛買的傘一樣,看不出來。骨子斷了,一修,就跟新的一樣。”

阿姨跟潮妹講,很多人熱情地幫他們介紹位置,“說武昌那邊,我們那裡好,你們要是換位置,就到我們那裡去。但是一直沒空,還沒去看。”

賀師傅說,如果要換位置,估計也會在附近再找找,“重找位置,蠻生蔬,生意不是太好做啊。”

在這個城市裡,傳承一門老手藝的人,

又何止賀師傅一個,在武昌,同樣還有位甘師傅。

人物名片:甘師傅,武昌修鞋師傅,從業20年,喜歡武漢的四川人 。

在武昌的塗家嶺菜市場旁,有一位修了20年鞋的師傅,他雖然看上去身材很矮小,但手藝很是精湛。更有意思的是,他還是個很有趣的大叔。

修鎖手藝也得跟上時代變化的!

找到甘師傅的時候,正好碰上甘師傅坐在小攤邊上吃飯。簡單的飯菜,一杯豆漿,這就是甘師傅的午餐。見我們來,甘師傅邊吃邊跟我們聊起來。

到外省工作並生存下去,似乎一直是他的抱負,

“在外面打工比較自由,”最後選擇留在武漢,是因為“武漢隔我們家鄉不是蠻遠,生活飲食方面跟四川都差不多,在北方生活不太習慣了,所以最後選擇了武漢。”

剛開始,甘師傅在武昌火車站做了10年,之後,又來這邊有10年了。“手藝是在老家自己學的,基本上沒人教,自己邊學邊做。剛開始不會配鑰匙的時候,就慢慢搞,我有個老鄉,不懂就問他一下,他指導一下我就會了。”

然而,修鎖配鑰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現在的門鎖越來越複雜,花樣越來越多,要跟得上時代變化,也是要下一番功夫。

“鑰匙是千變萬化的,品種太多了。有的鑰匙2分鐘能搞定,有的鑰匙為什麼要搞四、五十分鐘?現在的鑰匙越來越複雜了,有的打眼,有的兩排雙眼,有的4面都要打,有的打眼了還要打花。所以我們學得太慢了,每把鑰匙,都是要花時間的。”

攤位開在麻將室門口?

甘師傅每天早上八九點出攤,晚上收攤的時間並不固定,10點到12點之間。以前,甘師傅喜歡打麻將,將攤位開在麻將室門口,聽說也有這個原因。

“那時候,一天只賺三、四十塊錢,搓兩盤,搞點生活費撒。現在不打牌了,過來差不多十年都不打牌了,現在生意忙撒!”

現在,甘師傅偶爾還做點兼職,晚上收攤回家還得加班,有時候搞到晚上轉鐘兩三點才睡覺。

“每天顧客拿過來的鞋,我都要修完才回家,因為第二天顧客就要來拿了。這個位置人多,生意也還可以。這個手藝太慢了,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幾分鐘,有的一個小時。”

十年沒漲過價了

十年前,甘師傅的老婆帶著女兒去了遠方,“走的時候我姑娘已經十歲了,現在差不多有20歲了。我現在是一個人。”說這些話的時候,甘師傅眼裡閃過一絲落寞。

晚上收攤回去,甘師傅會自己做飯吃。中午有時候不忙,就回去吃。前一天晚上做好,放冰箱,中午用微波爐熱一下就可以吃了。“我一直在外面租房子嘛,買不起啊。”

憑藉自己的雙手掙錢生活,也要根據自己的內心掙錢,十年來,不管是修鞋還是修鎖,“價格一直沒漲,跟十年前一樣的。”問他生意怎麼樣,他說,“男女老少都要修鞋,夏天配鑰匙生意好點,冬天修鞋生意好點。”

沒事聽聽鄧麗君

看到櫃檯上有一對小音箱,甘師傅說,偶爾會聽聽音樂,“我喜歡聽一些老歌,喜歡聽鄧麗君的歌。”

這大概就是,甘師傅十年來的生活狀態了。一絲不苟的髮型和著裝,一絲不苟的生活。

以後,甘師傅也打算一直留在武漢,“做任何生意,都不能瞎換位置的。”

老小區的樓下,通常都會有些修鎖配鑰匙的老師傅們,

每天從他們的攤位旁經過,

在夜深人靜鑰匙卻丟了進不了家門的時候,

他們是我們最重要的依靠,

但,更多時候,

他們是屬於輕易就被我們忽略掉的一群人。

聊過之後,

你會發現,

任何一門老手藝的背後,

都是一代人的堅持和信念,

那種在年輕一代身上久違了的精氣神,

向他們致敬,

向天下手藝人致敬!

·END·

編輯:潮妹-撇撇 主編:王瑾

圖片拍攝:潮妹-大大

投稿郵箱:785225521@qq.com

湖北又要修兩條高鐵,快看是不是通到你家門口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