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形意拳“八不練”

點上面關注“功夫之詠春”……

1、 不講束綁身手的五行拳相生相剋, 內養五臟, 外通五官;

2、 不講沒有實例, 難以檢驗的丹田之言;

3、 不練脫離外形技擊使用的內功;

4、 不追求特異功能;

5、 不能練累, 先師們主張, 練拳不僅累了不練, 而且不能練累, 身體疲勞時不練, 精神疲勞(如憂鬱、悲傷、憤怒、亢奮時)也不練;

6、 不練硬功, 先師們禁止弟子練習打沙袋、舉石鎖、撞樹木之類的硬功, 因為它對健康有害, 於技擊無用;

7、 不長時間練靜功, 每次站樁的時間不能太長, 可增加次數, 每次站三、五分鐘即可;

8、 不走丟失形意拳傳統風格的演練長拳化、拳理神秘化之路。

形意界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演練長拳化, 動作與名稱是形意拳, 但是練出的姿勢、協調、勁力、節奏上則長拳化, 搞得長拳不長拳形意不形意, 這種練法在擂臺散打比賽中表現成純力量對抗型;

另一種則是拳理神秘化, 把道家、儒家、佛家、醫家的東西生搬硬套到形意拳中來,

搞得宗教、神秘化了, 在鍛煉上表現為過度追求內功型。 此兩種現象早已有之, 於今為烈。

車永宏、李複楨、布學寬前輩在世時, 這兩種傾向在先師們中根本吃不開, 沒市場。 老一輩師父們告誡弟子, 一定要保持形意拳簡樸實用, 以巧取勝的獨特風格, 牢記我們傳統的或新創的招式套路, 沒有高難花樣動作, 男女老少都能做得來;我們的拳理, 有實例, 能操作, 可檢驗, 看得見摸得著, 不識字的人也能聽懂;我們的技擊屬於實用技術, 以巧取勝, 上午學了下午就能用得上;我們歷代的代表人物, 七八十歲了仍雄風猶在, 與人交手仍能打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