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甲午海戰後,這個文弱的大清外交官組織了一支奇襲日本的艦隊,可惜卻被昏庸的慈禧太后否掉了!

宋育仁(1858-1931), 四川富順人, 被譽為四川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宋育仁

1894年, 宋育仁隨大清公使龔照瑗出使歐洲, 任中國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

這一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 宋育仁當時正在倫敦, 因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 宋育仁暫時代其職務。

宋育仁十分關心這場戰爭, 經過深思, 他上書清廷, 提出和日本打持久戰的戰略:

“倭兵少財乏, 持久足以困之”

然而清政府連連失利, 失利的消息不斷傳來。

甲午海戰

情急之下宋育仁竟然產生了一個大膽設想:出一支奇兵, 突襲日本本土, 以支援北洋水師, 或可反敗為勝。

宋育仁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而是說幹就幹。

他與使館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等商量, 形成了共識:

購買英國賣給阿根廷、智利兩國的兵艦五艘, 魚雷快艇十艘, 招募澳大利亞水兵兩千人, 組成一支奇襲艦隊, 掛名澳大利亞商團。 以保護商隊名義, 自菲律賓北上直攻日本長崎和東京。

商量完畢, 宋育仁一面報請朝廷批准, 一面又與劉坤一、張之洞等這些封疆大吏聯繫, 以取得他們的支持。

同時, 宋育仁又與美國退役海軍少將夾甫士、英國康敵克特銀行經理格林密爾等商定:

由中國與康敵克特銀行立約借款200萬英鎊,

另戰款100萬英鎊, 以支付兵船購買費用。

經過一番努力, 宋育仁的構想變成了事實:

艦隻、槍彈武器、各級戰鬥人員都齊活了, 準備交由前北洋水師教習琅威裡率領出擊。

然而不幸的消息傳來了:

清政府已經打算與日本講和。

回國的大清公使龔照瑗得知此事, 當即以宋育仁妄為生事電告清廷。

李鴻章堅決反對宋育仁等人的做法。

慈禧更是認為宋育仁“妄生事端”, 立即下旨將購船募兵等事, 一概作廢, 同時電召宋育仁立即回國。

1895年3月, 清政府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好在清政府被內憂外患所困, 沒再治宋育仁的罪。

奇襲日本的構想終成泡影。

實在令人惋惜, 否則甲午戰爭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

《借籌記》手稿(左)

回國途中, 宋育仁寫成了《借籌記》, 詳細記錄了這事的經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