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許部下私藏金銀,他卻留下巨量藏寶,張獻忠的財寶是怎麼來的?

“張獻忠藏寶”長久以來, 在四川許多地方, 都是長盛不衰的話題。 一些野史記載, 1646年, 大西政權首領張獻忠, 撤出成都, 結果運輸船隊, 遭遇明將楊展伏擊, 戰敗船沉, 大批財物沉入江底。

這個江口, 為歷史古鎮, 在四川彭山縣境內, 位於武陽江、錦江與岷江交匯處, 依靠著暢通水運, 自古以來就是為商旅雲集之地。 據記載, “順治三年秋, 張獻忠部與楊展決戰于江口鎮, 張部戰船被焚, 沉沒過半, 傷亡慘重, 敗回成都。 ”

幾百年來, 當地各種傳說不斷, 有1000艘船的財寶, “誰人能識破, 買盡成都府”。

2017年1月5日, 江口沉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截至2017年3月15日, “江口沉銀遺址”的考古發掘面積已有10000餘平方米, 共出水文物近20000件。

據報導, 張獻忠江口沉船的藏寶的考古發掘現場, 有兩萬件各種金銀首飾, 金冊銀冊、馬蹄銀、西王賞功錢等, 和張獻忠有關的藏寶的出土, 再次點燃了人們對張獻忠藏寶的關注。

那麼, 張獻忠藏寶究竟是怎麼來的?

1644年正月, 張獻忠放棄長沙, 逐漸開始謀劃攻取四川的戰略。 明末, 四川各地民不聊生, 四川人多受五種害蟲的盤剝, 這些五種害蟲實際上, 就是當時各地的地方豪強、衙役、王府、官員子弟、生員中的壞人。 早在1640年四川,

就有王綱、王紀等揭竿而起。

張獻忠的大西軍進軍四川時, 打著“澄清川獄”的旗號, 爭取四川民心。 張獻忠又下通令, 各地守軍如果頑抗到底, 則城破之後, 割耳、割鼻子, 斷手, 如果封存好府庫, 前來歸降, 則秋毫無犯。 故而, 各地明守軍, 抵抗並不激烈。

七月初九,

攻破成都, 改國號大西, 改元大順。 同時, 張獻忠還設立了東閣、五府、六部官, 逐漸建立了一套管理體系。 可是的, 大西軍終究是根基淺薄, 並沒有對四川各地實現, 真正有效的統治。 四川各地明軍殘餘勢力, 或退往邊緣地方觀望, 或鼓動不滿著四處抵抗, 豪強劣紳亦是如此。

這時, 張獻忠卻又推出了一系列比較急酷的政策, 且隨意性非常大。 這一方面, 人多有論述, 再不贅言。 不過有幾條, 值得注意, 似乎透露是張獻忠藏寶的來歷。

張獻忠藏寶大體有幾個來源, 而且在張獻忠大西政權在四川頒佈的諸多政策中, 有一條明確就是為搜集財寶人制定的, 細讀起來頗為引人矚目。

其一,一部分金銀來自明宗室。明在四川藩王有重慶的端王、成都的蜀王等,大西政權建立後,大規模搜捕“明宗室”,大批明宗室逃到四川灌縣,被大西軍圍而殺之。蜀王後裔,躲在太慈寺,結果被搜出來,全部殺了。大西軍的目標不僅僅是,對大明宗室斬盡殺絕,更要奪取他們的金銀首飾。這次,出土金銀器物中,有不少金釵,造型非常精緻,不像是普通的民間工匠所為,似乎說明一個問題。當然,明藩王宗室的金銀終究有限,更多金銀則藏匿在民間。

其二,來自文武官員。張獻忠頒佈命令,民間不得私藏金銀,這是很厲害的一條。不過,比這個厲害的還在後面。在張獻忠的通令中,“禁不得私藏金銀”,後面又接著說,凡各文武官員家有窖金者,許其家人首告,然後將主人的妻妾馬匹財物,賞給告密者。這個辦法,威力巨大,大批金銀就源源不斷。

其三,來自民間豪紳富商。他看見那裡的民宅修建的高大華麗,就派人去把屋主抓來,罰以重金,動輒以萬計,根本不管這些能否拿得出來這麼多的錢。

其四,張獻忠撤離湖廣時,也將歷次征戰繳獲,帶到了四川。

有了金銀,還有嚴密的制度保證:搜斂的金銀珠寶,官兵不敢私藏分毫,全部上繳到了府庫中。

張獻忠究竟搜集了多少財寶,誰也說不清。有個故事,張獻忠出巡到新都,結果官員沒有出來迎。到了漢州,老百姓都出來趴在道邊歡迎。這下,張獻忠很開心,就給每個歡迎的老百姓,賞了一個金元寶。等他返回新都時,當地官員聞聽後,趕緊組織百姓出來歡迎。誰知,張獻忠見此情景,卻非常生氣,認為老百姓是沖著他的金元寶而來,就把前來,歡迎的老百姓,都釘死在了路邊的樹上。

嚴酷的政策,激起了四川民眾的強烈反對,後來清軍肅親王攻入四川,張獻忠不得不率部退出四川,這時尚有部眾五六十萬。張獻忠戰死,瞬間煙消雲散,後孫可望、李定國等召集到的殘部,十不存一。

凡此種種,似乎都從一個側面,透露了張獻忠所藏金銀珠寶的來歷,在那些血淋淋的珠寶後面,是一個人命如草,動盪年代的見證。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在此謹表謝忱。

各位朋友:您的學識、見聞、經歷以及與之有關的文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史地:與西北歷史、地理有關的新觀點新發現;

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偽識別;

藝術:書畫、攝影、雕刻等的創作體會及作品;

書介:各種圖書的推薦及評論

體驗:各種體驗類文章,如登山、飲食、手工、養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電話告知,也可發郵件。郵箱:358030614@qq.com

“隴史薈 知名文史學者王文元(蘭州老王) 講蘭州故事,探絲路風情,解西部地理,精彩每天都有哦!

其一,一部分金銀來自明宗室。明在四川藩王有重慶的端王、成都的蜀王等,大西政權建立後,大規模搜捕“明宗室”,大批明宗室逃到四川灌縣,被大西軍圍而殺之。蜀王後裔,躲在太慈寺,結果被搜出來,全部殺了。大西軍的目標不僅僅是,對大明宗室斬盡殺絕,更要奪取他們的金銀首飾。這次,出土金銀器物中,有不少金釵,造型非常精緻,不像是普通的民間工匠所為,似乎說明一個問題。當然,明藩王宗室的金銀終究有限,更多金銀則藏匿在民間。

其二,來自文武官員。張獻忠頒佈命令,民間不得私藏金銀,這是很厲害的一條。不過,比這個厲害的還在後面。在張獻忠的通令中,“禁不得私藏金銀”,後面又接著說,凡各文武官員家有窖金者,許其家人首告,然後將主人的妻妾馬匹財物,賞給告密者。這個辦法,威力巨大,大批金銀就源源不斷。

其三,來自民間豪紳富商。他看見那裡的民宅修建的高大華麗,就派人去把屋主抓來,罰以重金,動輒以萬計,根本不管這些能否拿得出來這麼多的錢。

其四,張獻忠撤離湖廣時,也將歷次征戰繳獲,帶到了四川。

有了金銀,還有嚴密的制度保證:搜斂的金銀珠寶,官兵不敢私藏分毫,全部上繳到了府庫中。

張獻忠究竟搜集了多少財寶,誰也說不清。有個故事,張獻忠出巡到新都,結果官員沒有出來迎。到了漢州,老百姓都出來趴在道邊歡迎。這下,張獻忠很開心,就給每個歡迎的老百姓,賞了一個金元寶。等他返回新都時,當地官員聞聽後,趕緊組織百姓出來歡迎。誰知,張獻忠見此情景,卻非常生氣,認為老百姓是沖著他的金元寶而來,就把前來,歡迎的老百姓,都釘死在了路邊的樹上。

嚴酷的政策,激起了四川民眾的強烈反對,後來清軍肅親王攻入四川,張獻忠不得不率部退出四川,這時尚有部眾五六十萬。張獻忠戰死,瞬間煙消雲散,後孫可望、李定國等召集到的殘部,十不存一。

凡此種種,似乎都從一個側面,透露了張獻忠所藏金銀珠寶的來歷,在那些血淋淋的珠寶後面,是一個人命如草,動盪年代的見證。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在此謹表謝忱。

各位朋友:您的學識、見聞、經歷以及與之有關的文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史地:與西北歷史、地理有關的新觀點新發現;

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偽識別;

藝術:書畫、攝影、雕刻等的創作體會及作品;

書介:各種圖書的推薦及評論

體驗:各種體驗類文章,如登山、飲食、手工、養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電話告知,也可發郵件。郵箱:358030614@qq.com

“隴史薈 知名文史學者王文元(蘭州老王) 講蘭州故事,探絲路風情,解西部地理,精彩每天都有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