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老家的味道:滑肉湯

還記得那年外甥十來歲, 暑假期間沒人帶, 一張車票從杭州將押他上車, 任其獨行數百里回常山的外婆家。 小毛孩也不懼, 一路顛簸, 五六個小時後已站在外婆的家門口。

飯菜早為他備下了, 還有滑肉湯, 一直在鍋裡為他溫著。 看樣子是真的餓了, 飯菜下肚, 再加一大湯碗的滑肉湯, 丁點不剩就差舔碗。 這以後每餐吃飯, 小傢伙必先去打探, 桌有滑肉湯兩碗米飯不成問題, 若是少了這碗湯, 碗裡的米飯則只鋪碗底, 反差這麼大, 真讓人擔心從那麼遠回來還要餓肚子。 於是, 家裡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母親在廚房裡敲打滑肉的聲音。 暑假結束, 姐姐來接, 看到肚子溜圓已成小胖墩的外甥, 直呼:天哪天哪, 再怎麼減得了呀? 媽媽做滑肉時, 買的是新鮮的裡脊肉, 她說只有這個部位的肉敲打出的滑肉細膩嫩滑。 將肉切成兩三指大小, 裹以番薯粉再敲打以斷筋絡,

當砧板上的肉薄如紙時, 滑肉就成形了。 鍋裡的水開後將滑肉入水, 再加調料, 米醋切不可少, 三兩分鐘肉已燙熟, 然後淋入番薯粉汁調一層薄薄的勾芡, 再次滾開後即可出鍋, 最後在湯麵上撒以蔥薑蒜, 熱騰騰的滑肉湯就可以上桌了。 入口只覺肉嫩湯滑, 難怪外甥要舔碗, 也難怪他能用一個暑假就將自己變身小胖墩。

吃滑肉最熱鬧的要數農村宴請酒席, 巴掌大的肉塊裝滿了一臉盆, 四五個村婦圍著案板, 手裡的錘子急速敲打, 還一面家長里短聊得火熱, 在此起彼伏的敲打聲中, 案板上的滑肉便漸漸疊成了小山。 “有滑肉, 有滑肉……”來吃飯的孩子們見了奔相走告。 當開席的鞭炮響過, 大家陸續上桌, 酒宴開始了。 小孩也端碗喝酒, 酒是加井水煮沸的米酒, 酒味已淡不醉。 大人們喝東家自釀的燒酒, 酒後話多這桌喊話那桌應, 喝著喝著兩邊的聲音就高起來的也有, 旁邊有清醒未醉的瞧出苗頭, 趕緊插科打諢叉開二人, 各桌繼續勸酒。

小孩自有小孩的熱鬧, 前面的菜吃得差不多了,

速度也慢下來了, 或者乾脆擱筷, 一面從兜裡掏瓜子嗑著, 一面巴望著那碗滑肉湯上桌。 終於瞧見那碗湯由幫廚端著來了, 把孩子們高興得雙眼亮晶晶的, 一人舀得小半碗, 三兩下哧溜下肚, 想要再添一點, 桌上的那碗已空。 知道滑肉已是酒席的壓軸, 已基本吃飽的孩子們便紛紛放下飯碗離桌, 在八仙桌間追逐或去地上尋找未燃盡的小鞭炮。

媽媽有一手好廚藝, 在老家時常被宴客人家邀去幫忙做菜, 我便沾光有了去廚房加菜的特權。 其它的菜我也不再饞, 只惦念那滑肉湯, 桌上瓜分到的那幾勺還真的是沒有解饞, 又一碗下肚終於心滿意足。

幾年過去, 當年的小胖墩已噌噌噌長成了一米八的帥小夥,

來老家還是饞著外婆的那一碗滑肉湯。

作者:林志貞

編輯:汪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