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深陷廣告門 銷量冠軍旁落 在華而立的奧迪需要一場保衛戰

在中國市場即將迎來而立之年的奧迪, 收到的不是禮物, 而是任務。

眼下的奧迪在中國, 似乎多少有些流年不利的味道。

最新引爆大眾憤怒的,

是一條公司二手車業務的視頻廣告。

日前, 奧迪在萬達院線等平臺上線了一條《奧迪二手車廣告之整容篇》, 廣告中一對新人舉辦婚禮, 新郎母親在婚禮上對新娘進行捏鼻子、揪耳朵等各種檢查, 而後對新郎比出OK手勢, 表示滿意過關。

緊接著, 畫面切換到奧迪二手車介面, 配合廣告詞“重要決定必須謹慎”、“奧迪二手車線上4S店, 官方認證才放心”等。

該廣告隨即引發爭議, 不少聲音認為其涉嫌物化女性、歧視女性, 有的還對其進行了更嚴重的指控。

事件最終以廣告撤下、公司致歉收場。

奧迪在聲明中指出對該廣告“深感遺憾”, 稱廣告是其在華合資公司的二手車部門製作的, 不符合公司的價值觀。

奧迪同時表示合資公司責任部門已對事件程序展開全面調查, 確保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至於之後會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現在還不好說, 但之前, 類似事件可不是沒有發生過的。

很顯然, 這並不是奧迪今年第一次向中國消費者道歉。

就在今年3月, 奧迪在其全球年會上鬧出了一場“地圖門”,

使用的中國地圖中少了中國臺灣、南海地區等多個區域板塊。

彼時也是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質疑者直指奧迪使用中國領土不完整的地圖是在挑戰中國消費者底線。

該事件最後同樣是以致歉來平息事態, 儘管當時不少人認為所謂的道歉並沒有什麼誠意。

事實上, 最近這半年裡, 奧迪在中國一直沒閑著。 除了忙著向大眾致歉、為各種失誤埋單, 也一直在忙著為經銷商及合作夥伴“滅火”、為先前的決策善後。

去年11月, 大眾與上汽簽署合作框架協定, 擬成立合資公司生產、銷售奧迪品牌, 這就是我們後來一直在說的上汽奧迪項目。

而由於大眾此前在中國已有合作夥伴, 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奧迪在中國的江山就是這些合作夥伴們幫忙打下的,

所以擬建上汽奧迪項目猶如一枚深水炸彈, 瞬間挑起了經銷商敏感的神經。

隨即而來的是經銷商層面的談判、施壓、逼宮等各種戲碼的輪番上演, 而奧迪方面則只能是見招拆招地各種調停與安撫。 【傳送門:經銷商手撕的奧迪 是碎紙一片or鐵板一張?】

直到今年5月, 隨著奧迪經銷商聯會、一汽集團、一汽-大眾、奧迪中國就奧迪在華業務發展共同簽署多方協定, 達成“一個網路一個銷售公司”等多個共識後, 事態才算相對平穩。

然而這邊安撫住了, 那邊又怕是要生變數了。 很快, “上汽奧迪籌備專案組已經解散、抽調的技術與管理骨幹全部遣返”的消息就流傳開來。

雖然奧迪與上汽對外界釋放的信號都是專案還在按計劃進行,

只是內容會有所調整, 但具體會調整到什麼樣、後續還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 眼下恐怕誰也下不了定論, 甚至都不一定樂觀。

未知還在繼續, 而有些已成為了現實。 在這混沌的半年裡, 奧迪已然失去了不少東西。 至少,實實在在看得見的銷量,是明確的退步。

今年6月,奧迪在華銷售新車5.17萬輛,同比上漲1.7%,這是奧迪今年在中國市場的首個正增長。也就是說,奧迪今年在華銷量此前已連跌五個月。

面對如此業績,奧迪高層說道:6月份奧迪在華重回第一,經銷商信心大振,毫無疑問奧迪將重新引領中國市場。

然而,稍加分析便知,所謂“重回第一”,其實是條件限定下的“第一”。

6月,賓士(含smart品牌)在華售出新車5.21萬輛,同比增長27%;寶馬(含MINI品牌)在華銷量則為5.05萬輛,同比增長11.54%。

可見,奧迪的重回第一是在剝除掉smart品牌和MINI品牌下的單品牌比較。

而且,在整個上半年的“期中考”裡,奧迪也失去了位置。

今年上半年,賓士(含Smart品牌)共在華交付30.40萬輛新車,同比增長超過34%;寶馬(含MINI品牌)在華銷量累計為29.33萬輛,同比增長18.4%;而奧迪銷量則定格在25.36萬輛,同比減少12.2%,滑落到德系三強中的第三位置。

而過去近30年的時間裡,奧迪在面對其他兩雄時,始終是那個在銷量上碾壓、在姿態上傲視的中國老大。

以最近這兩年資料為例。2015年,在中國市場,奧迪比寶馬、賓士分別多賣了10.72萬輛和19.75萬輛;去年,差距雖已縮小,但奧迪也與寶馬、賓士保持著7.52萬輛和11.88萬輛的優勢。

可再到今年上半年,奧迪已然被賓士與寶馬甩開了5.04萬輛與3.97萬輛的差距。

結合如今的銷量、增速、勢頭綜合來看,不少觀點認為,三強排位已從當初的ABB要變成未來的BAB甚至BBA了。

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市場是奧迪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市場的成績也勢必將左右奧迪全球市場表現,所以,不難想像,在入華合資三十年的節骨眼上,一場中國保衛戰即將全面打響。

至少,實實在在看得見的銷量,是明確的退步。

今年6月,奧迪在華銷售新車5.17萬輛,同比上漲1.7%,這是奧迪今年在中國市場的首個正增長。也就是說,奧迪今年在華銷量此前已連跌五個月。

面對如此業績,奧迪高層說道:6月份奧迪在華重回第一,經銷商信心大振,毫無疑問奧迪將重新引領中國市場。

然而,稍加分析便知,所謂“重回第一”,其實是條件限定下的“第一”。

6月,賓士(含smart品牌)在華售出新車5.21萬輛,同比增長27%;寶馬(含MINI品牌)在華銷量則為5.05萬輛,同比增長11.54%。

可見,奧迪的重回第一是在剝除掉smart品牌和MINI品牌下的單品牌比較。

而且,在整個上半年的“期中考”裡,奧迪也失去了位置。

今年上半年,賓士(含Smart品牌)共在華交付30.40萬輛新車,同比增長超過34%;寶馬(含MINI品牌)在華銷量累計為29.33萬輛,同比增長18.4%;而奧迪銷量則定格在25.36萬輛,同比減少12.2%,滑落到德系三強中的第三位置。

而過去近30年的時間裡,奧迪在面對其他兩雄時,始終是那個在銷量上碾壓、在姿態上傲視的中國老大。

以最近這兩年資料為例。2015年,在中國市場,奧迪比寶馬、賓士分別多賣了10.72萬輛和19.75萬輛;去年,差距雖已縮小,但奧迪也與寶馬、賓士保持著7.52萬輛和11.88萬輛的優勢。

可再到今年上半年,奧迪已然被賓士與寶馬甩開了5.04萬輛與3.97萬輛的差距。

結合如今的銷量、增速、勢頭綜合來看,不少觀點認為,三強排位已從當初的ABB要變成未來的BAB甚至BBA了。

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市場是奧迪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市場的成績也勢必將左右奧迪全球市場表現,所以,不難想像,在入華合資三十年的節骨眼上,一場中國保衛戰即將全面打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