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應該是民國時期最精彩的英文畢業演講,沒有之一(附雙語稿)

或許剛剛畢業, 或已踏出校門多年, 也許你正在為工作焦慮, 也許你正在為職場進步擔憂……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 我們是否還應該保持學生時代那種對知識的渴求?是否還應該保持學生時代對理想對人生的追求?今天為你推薦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在1932年6月27日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他說, 不要拋棄學問。 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 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

胡適畢業演講稿節選

諸位畢業同學:

Dear Students of the Graduating Class,

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 我沒有什麼禮物送你們, 只好送你們一句話罷。

As you are leaving your alma mater,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you as a gift except a word of advice.

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

”以前的功課也許有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畢業文憑, 不得已而做的, 從今以後, 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願去自由研究了。 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 努力做一種專門學問。 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 等到精力衰時, 要做學問也來不及了。 即為吃飯計, 學問決不會辜負人的。 吃飯而不求學問, 三年五年之後, 你們都要被後來少年淘汰掉的。 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 恐怕已太晚了。

My advice is, “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You have perhaps finished your college courses mostly for obtaining the diploma, or, in other words, out of sheer necessity. However, from now on you are free to follow your own bent in the choice of studies. While you are in the prime of life, why not devote yourselves to a special field of study? Youth will soon be gone never to return. And it will be too late for you to go into scholarship when in your declining years. Knowledge will do you a good return even as a means of subsistence. If you give up studies while holding a job, you will in a couple of years have had yourselves replaces by younger people. It will then be too late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by picking up studies again.

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後, 生活問題急需解決, 哪有工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 既沒有圖書館, 又沒有實驗室, 哪能做學問?”

Some people say, “Once you have a job, you’ll come up against the urgent problem of making a living. How can you manage to find time to study? Even if you want to, will it be possible with no library or laboratory available?”

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方才讀書的, 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 凡是要等到有了實驗室方才做研究的, 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 自然會撙衣節食去買書, 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

Now let me tell you this. Those who refuse to study for lack of a library will most probably continue to do so even though there is a library. And those who refuse to do research for lack of a laboratory will most probably continue to do so even though a laboratory is available. As long as you set your mind on studies, you will naturally cut down on food and clothing to buy books or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acquire necessary instruments.

至於時間, 更不成問題。 達爾文一生多病, 不能多作工, 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 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10頁有用的書, 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 30年可讀11萬頁書。

Time is no object. Charles Darwin could only work one hour a day due to ill health. Yet what aremarkable man he was! If you spend one hour a day reading 10 pages of a book, you can finish more than 3,600 pages a year, and 110,000 pages in 30 years.

諸位, 11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 可是, 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 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 倘是上網, 則更是濛濛然而半日已去。 是看小報、打麻將, 或是上網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Dear students, 110,000 pages will be quite enough to make a learned man of you. It will take you one hour to read three tabloids a day, and one and half hours to finish four rounds of mah-jong a day. Reading tabloids, playing mah-jong or striving to be a learned man, the choice lies with you.

易蔔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Henrik Ibsen says, “It is your supreme duty to cast yourself into a useful implement.”

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 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們自己。

Learning is the casting mould. Forsake learning, and you will ruin yourself.

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十年之後成什麼器。

Farewell! Your alma mater is watching eagerly to see what will become of you ten years from now.

胡適北大畢業演講

不要拋棄學問

佛典裡有一句話:“福不唐捐。 ”唐捐就是白白的丟了, 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 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 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 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

作者:胡適。 本文來自1932年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胡適在北大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不要拋棄學問

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 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你們, 只好送你們一句話吧。 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 ”以前的功課也許有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畢業文憑,

不得已而做的。 從今以後, 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願去自由研究了。 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 努力去做一種專門學問。

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 等到精力衰疲時, 要做學問也來不及了。 即為吃飯計, 學問決不會辜負人的。 吃飯而不求學問, 三年五年之後, 你們都要被後進少年淘汰掉的。 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 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後, 哪有工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 既沒有圖書館, 又沒有實驗室, 哪能做學問?”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方才讀書的, 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 凡是要等到有了實驗室方才做研究的, 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 自然會損衣節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至於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三十年可讀十一萬頁書。

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易蔔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十年之後成什麼器。

這一兩個星期裡,各地的大學都有畢業的班次,都有很多的畢業生離開學校去開始他們的成人事業。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點,不妨吵吵鬧鬧,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的要他們負行為的責任。

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在這個國難最緊急的年頭,他們的擔子真不輕!我們祝他們的成功,同時也不忍不依據我們自己的經驗,贈與他們幾句送行的贈言——雖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許作個防身的錦囊罷!

不要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

你們畢業之後,可走的路不出這幾條:絕少數的人還可以在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院繼續作學術研究;少數的人可以尋著相當的職業;此外還有做官,辦黨,革命三條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業閒居了。

第一條繼續求學之路,我們可以不討論。走其餘幾條路的人,都不能沒有墮落的危險。墮落的方式很多,總括起來,約有這兩大類: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欲望。你們到了實際社會裡,往往所用非所學,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以完全用不著學問,而一樣可以胡亂混飯吃,混官做。在這種環境裡,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決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欲望漸漸冷淡下去。

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設備的;書籍,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閒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糊口養家的人所能容易辦到的。沒有做學問的環境,又誰能怪我們拋棄學問呢?

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與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裡,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抱著改造社會的夢想而來,往往是棄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惡勢力的俘虜。

你在那俘虜牢獄裡,回想那少年氣壯時代的種種理想主義,好像都成了自誤誤人的迷夢!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成社會的順民了。

三種防禦墮落的藥方

要防禦這兩方面的墮落,一面要保持我們求知識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們對於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麼好法子呢?依我個人的觀察和經驗,有三種防身的藥方是值得一試的。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要解答實用上的困難或理論上的疑難。

所謂“為知識而求知識”,其實也只是一種好奇心追求某種問題的解答,不過因為那種問題的性質不必是直接應用的,人們就覺得這是“無所為”的求知識了。

我們出學校之後,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如果沒有一個兩個值得解答的疑難問題在腦子裡盤旋,就很難繼續保持追求學問的熱心。

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誘你去解決他,天天對你挑釁笑你無可奈他,——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撙衣節食去巴結她。

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家私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

你只要能時時有疑難問題來逼你用腦子,你自然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智識環境中,你也會慢慢的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置起一所小試驗室來。

所以我說:第一要尋問題,腦子裡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的智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古人說,“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試想葛理略(Gali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書?有多少儀器?

他們不過是有問題而已。有了問題而後,他們自會造出儀器來解答他們的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們,關在圖書館裡也不會用書,鎖在試驗室裡也不會有什麼發現。

第二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而實在和你的性情不想近的。

在這種狀況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覺興趣了。為糊口而作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頑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

凡一個人用他的閒暇來做的事業,都是他的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會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馬將,他就成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人,彌兒(J.S.Mill)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秘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個很高的位置;斯賓塞(Spencer)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

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善用他的閒暇時間的。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中國社會,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業餘的興趣,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託,使我們的剩餘精力有所施展。

有了這種心愛的頑藝兒,你就做六個鐘頭的抹桌子工夫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點鐘的桌子之後,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寫你的小說戲曲,或繼續你的歷史考據,或做你的社會改革事業。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第三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你總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

特別是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眼見自己的國家民族沉淪到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強權的世界,望極天邊好像看不見一線的光明,——在這個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怎麼還能夠希望保持一點內心的鎮定和理想的信心呢?我要對你們說:這時候正是我們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

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古人說:“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說:“只要工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

你不信嗎?當拿破崙的軍隊征服普魯士佔據柏林的時候,有一位窮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講堂上勸他的國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們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復興的。

菲希特死的時候(1814),誰也不能預料德意志統一帝國何時可以實現。然而不滿五十年,新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居然實現了。

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

一個國家的強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鐵律的。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都只是過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我們要收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這是我們今日應該有的信心。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你不信嗎?法國被普魯士打敗之後,割了兩省地,賠了五十萬萬佛郎的賠款。這時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終日埋頭在他的試驗室裡做他的化學試驗和微菌學研究。他是一個最愛國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學可以救國。

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

(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

(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由於一種微菌在生物體中的發展;

(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它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藥苗。

這三個問題,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國大事業沒有多大的關係。然而從第一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釀酒的新法,使全國的酒醋業每年減除極大的損失。

從第二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教全國的蠶絲業怎樣選種防病,教全國的畜牧農家怎樣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醫學界怎樣注重消毒以減除外科手術的死亡率。

從第三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發明了牲畜的脾熱瘟的療治藥苗,每年替法國農家滅除了二千萬佛郎的大損失;又發明了瘋狗咬毒的治療法,救濟了無數的生命。

所以英國的科學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學會裡稱頌巴斯德的功績道:“法國給了德國五十萬萬佛郎的賠款,巴斯德先生一個人研究科學的成績足夠還清這一筆賠款了。”

巴斯德對於科學有絕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國家蒙奇辱大難的時候,終不肯拋棄他的顯微鏡與試驗室。他絕不想他的顯微鏡底下能償還五十萬萬佛郎的賠款,然而在他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他已收穫了科學救國的奇跡了。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想第一時間接收英語演講文章&視頻?置頂精彩英語演講 自然會損衣節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至於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三十年可讀十一萬頁書。

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易蔔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十年之後成什麼器。

這一兩個星期裡,各地的大學都有畢業的班次,都有很多的畢業生離開學校去開始他們的成人事業。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點,不妨吵吵鬧鬧,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的要他們負行為的責任。

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在這個國難最緊急的年頭,他們的擔子真不輕!我們祝他們的成功,同時也不忍不依據我們自己的經驗,贈與他們幾句送行的贈言——雖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許作個防身的錦囊罷!

不要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

你們畢業之後,可走的路不出這幾條:絕少數的人還可以在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院繼續作學術研究;少數的人可以尋著相當的職業;此外還有做官,辦黨,革命三條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業閒居了。

第一條繼續求學之路,我們可以不討論。走其餘幾條路的人,都不能沒有墮落的危險。墮落的方式很多,總括起來,約有這兩大類: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欲望。你們到了實際社會裡,往往所用非所學,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以完全用不著學問,而一樣可以胡亂混飯吃,混官做。在這種環境裡,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決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欲望漸漸冷淡下去。

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設備的;書籍,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閒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糊口養家的人所能容易辦到的。沒有做學問的環境,又誰能怪我們拋棄學問呢?

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與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裡,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抱著改造社會的夢想而來,往往是棄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惡勢力的俘虜。

你在那俘虜牢獄裡,回想那少年氣壯時代的種種理想主義,好像都成了自誤誤人的迷夢!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成社會的順民了。

三種防禦墮落的藥方

要防禦這兩方面的墮落,一面要保持我們求知識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們對於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麼好法子呢?依我個人的觀察和經驗,有三種防身的藥方是值得一試的。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要解答實用上的困難或理論上的疑難。

所謂“為知識而求知識”,其實也只是一種好奇心追求某種問題的解答,不過因為那種問題的性質不必是直接應用的,人們就覺得這是“無所為”的求知識了。

我們出學校之後,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如果沒有一個兩個值得解答的疑難問題在腦子裡盤旋,就很難繼續保持追求學問的熱心。

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誘你去解決他,天天對你挑釁笑你無可奈他,——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撙衣節食去巴結她。

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家私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

你只要能時時有疑難問題來逼你用腦子,你自然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智識環境中,你也會慢慢的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置起一所小試驗室來。

所以我說:第一要尋問題,腦子裡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的智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古人說,“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試想葛理略(Gali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書?有多少儀器?

他們不過是有問題而已。有了問題而後,他們自會造出儀器來解答他們的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們,關在圖書館裡也不會用書,鎖在試驗室裡也不會有什麼發現。

第二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而實在和你的性情不想近的。

在這種狀況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覺興趣了。為糊口而作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頑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

凡一個人用他的閒暇來做的事業,都是他的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會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馬將,他就成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人,彌兒(J.S.Mill)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秘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個很高的位置;斯賓塞(Spencer)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

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善用他的閒暇時間的。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中國社會,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業餘的興趣,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託,使我們的剩餘精力有所施展。

有了這種心愛的頑藝兒,你就做六個鐘頭的抹桌子工夫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點鐘的桌子之後,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寫你的小說戲曲,或繼續你的歷史考據,或做你的社會改革事業。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第三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你總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

特別是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眼見自己的國家民族沉淪到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強權的世界,望極天邊好像看不見一線的光明,——在這個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怎麼還能夠希望保持一點內心的鎮定和理想的信心呢?我要對你們說:這時候正是我們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

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古人說:“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說:“只要工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

你不信嗎?當拿破崙的軍隊征服普魯士佔據柏林的時候,有一位窮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講堂上勸他的國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們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復興的。

菲希特死的時候(1814),誰也不能預料德意志統一帝國何時可以實現。然而不滿五十年,新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居然實現了。

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

一個國家的強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鐵律的。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都只是過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我們要收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這是我們今日應該有的信心。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你不信嗎?法國被普魯士打敗之後,割了兩省地,賠了五十萬萬佛郎的賠款。這時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終日埋頭在他的試驗室裡做他的化學試驗和微菌學研究。他是一個最愛國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學可以救國。

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

(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

(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由於一種微菌在生物體中的發展;

(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它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藥苗。

這三個問題,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國大事業沒有多大的關係。然而從第一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釀酒的新法,使全國的酒醋業每年減除極大的損失。

從第二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教全國的蠶絲業怎樣選種防病,教全國的畜牧農家怎樣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醫學界怎樣注重消毒以減除外科手術的死亡率。

從第三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發明了牲畜的脾熱瘟的療治藥苗,每年替法國農家滅除了二千萬佛郎的大損失;又發明了瘋狗咬毒的治療法,救濟了無數的生命。

所以英國的科學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學會裡稱頌巴斯德的功績道:“法國給了德國五十萬萬佛郎的賠款,巴斯德先生一個人研究科學的成績足夠還清這一筆賠款了。”

巴斯德對於科學有絕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國家蒙奇辱大難的時候,終不肯拋棄他的顯微鏡與試驗室。他絕不想他的顯微鏡底下能償還五十萬萬佛郎的賠款,然而在他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他已收穫了科學救國的奇跡了。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想第一時間接收英語演講文章&視頻?置頂精彩英語演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