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文官權利那麼大,為何還會成為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

宦官作為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下人, 皇帝對宦官的信任, 是宦官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但是宦官大多以貪婪奸詐的形象示人, 因此皇帝對宦官的重用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明朝宦官的崛起, 和明朝文官集團勢力的龐大, 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自隋唐開科取士後, 文章的優劣成為朝堂士人的徵用標準。 皇帝的政策命令不假他人之手, 但是文書的起草、征訂還是得委任于文官。 宋明時期, 文官的權勢更是發展到頂峰, 廟堂之上文官執政, 疆場之上文官坐鎮。 文官的觸角滲透到國家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個領域, 成為國家最大的統治集團。

明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最是忌憚文官的勢力。 自胡惟庸被削去宰相一職後, 皇權大大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但是皇帝也是個人, 他又做皇帝又做宰相, 難免有分身乏術的時候。 內閣的出現就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相位的空缺。 隨著內閣勢力的一日日膨脹, 皇帝極需另一股勢力和文官相抗衡。

把這份權力交給誰呢?皇帝不由把目光投向了身邊低眉順眼的太監身上。 太監的身影幾乎貫穿了一個皇帝的生老病死。 英宗朱祁鎮幼年登基, 太監王振就伺候他吃穿用度, 還陪著他嬉笑打鬧。 明成祖朱棣本身並不是名正言順的皇位候選人, 但是他聯合了不受重用的太監, 裡外迎合, 成功逼宮。 崇禎朱由檢在明清之戰中不幸身亡, 身邊殉葬的不過也只有太監王承恩一人。 宦官好處有什麼呢?他們沒有家族利益的牽扯, 身體的殘缺讓他們沒有後代的憂慮,

是極佳的易於操縱的棋子人選。

為了讓宦官有足夠大的能力和文官集團競爭, 皇帝在後宮建立了"內書堂", 教導宦官識字、明理。 讓他們成為皇帝身邊的智囊團。 此外, 皇帝還多次賦予太監出使、監察的權利。 讓太監的地位水漲船高。

文官面對這樣不入流的角色, 自然是不屑於巴結拉攏。 就這樣, 明朝時皇權、宦權、文官權勢三足鼎立。 譜寫了一曲明朝"三角戀歌"。

但是一些太監狂妄于自己的得寵, 以及自身水準的低微, 他們曾做出許多禍國殃民的惡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宦官的這份權力是皇帝給予的,他們充其量只不過是皇帝的爪牙。所以即使貴如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在皇帝的一聲令下,也不得不身首異處。

宦官的這份權力是皇帝給予的,他們充其量只不過是皇帝的爪牙。所以即使貴如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在皇帝的一聲令下,也不得不身首異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