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胡適林徽因留學時都在幹什麼?也組團開黑打遊戲的嗎?

辜鴻銘、陳寅恪、季羨林、胡適、魯迅、林徽因、梁思成……如今被封神的大師們

你就不好奇——他們留學時, 都在幹什麼?

胡適:

組團開黑打遊戲,

我只服胡適之

在中國歷史上, 有位“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 是拿了36個博士學位的超級學霸。

巧了, 學霸打牌的歷史也很早, 源於17歲。

當時, 他所在的中國新公學解散了, “家事敗壞”, 前途茫茫, 遭遇一班浪漫的朋友,

不到倆月, 組團看戲、打牌、逛窯子成了最大消遣。

19歲, 他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有人說, 漫漫赴美路, 他打牌停不住。

胡適曾說, 從遊戲的特殊愛好上看, 可以說英國的國戲是板球, 美國的國戲是棒球, 日本的國戲是相撲, 中國呢?“自然是麻將”。

關於他在康奈爾大學的生活, 都記錄在《胡適留學日記》裡。

學會了吸煙的他, 煙霧繚繞在牌桌上整日廝殺:

朋友相邀不能拂人面子——打牌;

為朋友踐行——打牌;

天氣太熱或者太冷——打牌;

勞動節該休息——打牌;

考試成績不稱心——打牌……癡迷程度看似不亞于大家打王者農藥。

騰訊文化君腦洞大開:如果胡適發朋友圈, 約莫是這樣吧。

9月6日, 經常熬夜打牌的他, 搬到世界學生會所, “初次離群索居”沒牌友, 寫下“昨日, 與金濤君相戒不復打牌”後, “打牌”二字, 從日記裡消失。

六年後回到中國, 叱吒風雲, 有好友親眼見識他組團打牌, 屢戰屢敗, 甚至除夕趕了三個局, 仍舊要打四圈麻將才肯睡覺。

後來, 他又有了證婚癖, 非要男女兩人組團升級, 湊成佳緣一百多對, 堪稱民國第一“紅娘”。

林徽因、梁思成:

談場畢業不分手的戀愛

林徽因、梁思成

用學術成就在中國建築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時人們說, “樑上君子”和“林下美人”是天作之合。

相比現在的異國戀, 經歷九年愛情長跑的這倆人是幸運的。

1924年6月, 青梅竹馬的梁思成與林徽因一起赴美深造。

四年前, 陪在林徽因身邊的, 是熱烈追求她的徐志摩, 兩人一度有談婚論嫁的意思。

後來, 徐志摩走向北京城的風景:陸小曼, 而一場車禍把她推向梁思成。

陸小曼、徐志摩

休養一年的梁思成,等到了考取半官費留學的林徽因。9月,兩人入讀賓大同一個學院的建築系和美術系。

留學期間,二人苦難重重又相濡以沫:梁思成的母親乳癌復發,病故;林徽因的父親遭遇不測,家裡的頂樑柱塌了;梁啟超病痛纏身,幾次走過鬼門關。

與林家交好多年的梁啟超,安慰和開導她,一度準備動用股票利息為她籌學費。在梁家父子的撫慰、支援下,林徽因度過了難熬的時光。

而這期間,徐志摩已經在一片爭議中跟陸小曼結婚。

都說畢業季就是分手季,可1928那年春暖花開,留學生梁思成與林徽因在溫哥華舉行婚禮。

季羨林:

我跟鄰居女兒的那些不可描述之事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

也有畢業不得已分手的。

被奉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的季羨林,有個年輕時就寫在心口的名字。

“到了瑞士,我同她通過幾次信,回國以後,就斷了音問。說我不想她,那不是真話。”

這段心事開始於1935年。

季羨林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租的房子和邁耶家在同一條街上。幾個月後,受邀去邁耶家的季羨林,在晚餐桌上,第一次見到美麗高挑,時年二十三歲的伊姆加德。

兩年後,買不起打字機,更不會打字的季羨林面對論文一籌莫展,而首次來造訪的伊姆加德為他解難。

四年中成了他“御用打字員”的姑娘,要的報酬,只是陪她走遍格廷根。

知道對方心意後,已經有了包辦婚姻的他,無法背棄妻兒與祖國,於是,經過無數次痛苦的思量後,他決定回國。

1991年,八十歲的季羨林在長篇回憶錄《留德十年》中首次披露這段愛情經歷:

“1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時,曾打聽過她,當然是杳如黃鶴。如果她還留在人間的話,恐怕也將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

後來,有人說找到了伊姆加德,她終身未婚,而那台老式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魯迅:

棄醫從文轉專業 民國版吐槽君 撕逼小能手

大師魯迅,也是旅日留學生。

他本來要披上白大褂,操起手術刀。

目睹了群眾圍觀日俄戰爭期間屠戮中國人的影片,見識了外敵屠戮同胞,國人卻十分麻木,他確認:學醫能治病,但救不了中國人。

他最終決定“棄醫從文”:橫眉冷對千夫指,一心寫出“好藥方”。

中途棄學後,他用故事用文章,叫板清政府,較勁舊社會,還要喚醒劣根性深種的數萬萬國民;成了在思想上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他的雜文,更像匕首,直戳反動統治者心窩,他本人也因此身陷被暗算的險境。

同時,他成了撕逼高手。在“對撕”界,誰人不知魯迅的鼎鼎大名?

善用兇殘的“外號”和“花名”讓對手幾乎要含恨而死,當面撕逼不盡興,還轉戰日記,甚至撕到報章雜誌,讓人跳起來都撕不到,恨不能嘔血而死;為了不束手就“撕”,更多人刻苦修煉,求撕得暢快淋漓。

附上一次酒席後的日記撕逼大戰:

魯迅寫著:“席上林語堂語含譏諷。直斥之,彼亦爭持,鄙相悉現”。

林語堂則寫道:“與魯迅對罵,頗有趣,此人已成神經病。”

如果民國時候就有知乎,魯迅絕對是毀譽參半但關注度數一數二的大V。

當我們留學時,我們在幹什麼?

看過了這麼多民國時代大師的奇特留學經歷,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雖然時光相隔百年,但那一代留學生和我們這一代都有著同樣的青蔥歲月,也經歷過很年輕,很幼稚的時代。

組團打遊戲,曖昧跨國三角戀,寫文章開公號當大V,當代年輕人所經歷的所熱衷的,百年前的他們也經歷過,熱衷過。

每一代留學生都活出了自己不同的精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那麼我們這一代呢?

我們這一代留學生,出國時,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歡迎留言跟正楓君探討一下~~

陸小曼、徐志摩

休養一年的梁思成,等到了考取半官費留學的林徽因。9月,兩人入讀賓大同一個學院的建築系和美術系。

留學期間,二人苦難重重又相濡以沫:梁思成的母親乳癌復發,病故;林徽因的父親遭遇不測,家裡的頂樑柱塌了;梁啟超病痛纏身,幾次走過鬼門關。

與林家交好多年的梁啟超,安慰和開導她,一度準備動用股票利息為她籌學費。在梁家父子的撫慰、支援下,林徽因度過了難熬的時光。

而這期間,徐志摩已經在一片爭議中跟陸小曼結婚。

都說畢業季就是分手季,可1928那年春暖花開,留學生梁思成與林徽因在溫哥華舉行婚禮。

季羨林:

我跟鄰居女兒的那些不可描述之事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

也有畢業不得已分手的。

被奉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的季羨林,有個年輕時就寫在心口的名字。

“到了瑞士,我同她通過幾次信,回國以後,就斷了音問。說我不想她,那不是真話。”

這段心事開始於1935年。

季羨林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租的房子和邁耶家在同一條街上。幾個月後,受邀去邁耶家的季羨林,在晚餐桌上,第一次見到美麗高挑,時年二十三歲的伊姆加德。

兩年後,買不起打字機,更不會打字的季羨林面對論文一籌莫展,而首次來造訪的伊姆加德為他解難。

四年中成了他“御用打字員”的姑娘,要的報酬,只是陪她走遍格廷根。

知道對方心意後,已經有了包辦婚姻的他,無法背棄妻兒與祖國,於是,經過無數次痛苦的思量後,他決定回國。

1991年,八十歲的季羨林在長篇回憶錄《留德十年》中首次披露這段愛情經歷:

“1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時,曾打聽過她,當然是杳如黃鶴。如果她還留在人間的話,恐怕也將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

後來,有人說找到了伊姆加德,她終身未婚,而那台老式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魯迅:

棄醫從文轉專業 民國版吐槽君 撕逼小能手

大師魯迅,也是旅日留學生。

他本來要披上白大褂,操起手術刀。

目睹了群眾圍觀日俄戰爭期間屠戮中國人的影片,見識了外敵屠戮同胞,國人卻十分麻木,他確認:學醫能治病,但救不了中國人。

他最終決定“棄醫從文”:橫眉冷對千夫指,一心寫出“好藥方”。

中途棄學後,他用故事用文章,叫板清政府,較勁舊社會,還要喚醒劣根性深種的數萬萬國民;成了在思想上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他的雜文,更像匕首,直戳反動統治者心窩,他本人也因此身陷被暗算的險境。

同時,他成了撕逼高手。在“對撕”界,誰人不知魯迅的鼎鼎大名?

善用兇殘的“外號”和“花名”讓對手幾乎要含恨而死,當面撕逼不盡興,還轉戰日記,甚至撕到報章雜誌,讓人跳起來都撕不到,恨不能嘔血而死;為了不束手就“撕”,更多人刻苦修煉,求撕得暢快淋漓。

附上一次酒席後的日記撕逼大戰:

魯迅寫著:“席上林語堂語含譏諷。直斥之,彼亦爭持,鄙相悉現”。

林語堂則寫道:“與魯迅對罵,頗有趣,此人已成神經病。”

如果民國時候就有知乎,魯迅絕對是毀譽參半但關注度數一數二的大V。

當我們留學時,我們在幹什麼?

看過了這麼多民國時代大師的奇特留學經歷,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雖然時光相隔百年,但那一代留學生和我們這一代都有著同樣的青蔥歲月,也經歷過很年輕,很幼稚的時代。

組團打遊戲,曖昧跨國三角戀,寫文章開公號當大V,當代年輕人所經歷的所熱衷的,百年前的他們也經歷過,熱衷過。

每一代留學生都活出了自己不同的精彩,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那麼我們這一代呢?

我們這一代留學生,出國時,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歡迎留言跟正楓君探討一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