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帝有17個兒子,為何把嘉慶定為接班人

乾隆六十年, 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的乾隆皇帝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永琰, 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 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

永琰終於通過了父皇乾隆帝數十載的考察, 最終登上皇帝寶座。 那麼, 在這漫長、苛刻的皇儲考察中, 是什麼讓乾隆最終決定將皇權交接給永琰的呢?

嘉慶是乾隆皇帝親點的繼任者, 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任皇帝。 作為一個品格端方、為政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的皇帝, 嘉慶卻成為清朝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皇帝。

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 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

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 “平庸”兩個字, 是嘉慶帝的主要性格特點。 那麼, 乾隆為何會把皇位傳給他, 把偌大一個王朝託付給他呢?

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 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后出逃的“道鹹衰世”。

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 嘉慶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 按照清朝“立長、立嫡”的皇位傳承原則, 排行靠後且是庶出的永琰, 幾乎沒有繼承大統的可能。 乾隆最初也確實沒有把他列入考慮範圍。

但老天似乎總是故意與乾隆過不去, 嫡次子永璉、嫡七子永琮相繼夭亡, 其他皇子也大多英年早逝。 到了永琰出生的時候,

他的14個兄長中有8個已經死去, 就連深受乾隆寵愛的皇五子永琪也在幾年後早逝, 諸皇子中可備乾隆選擇的範圍已經變得非常小了。 為此, 乾隆皇帝不得不放下祖制, 從剩下的幾個年幼、庶出的皇子中另擇儲君。

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 水落石出般地成為乾隆皇帝為數不多的兒子中的佼佼者。 永瑆聰明睿智、才氣橫溢, 做事很有主見;永琰性格內向、性情凝重, 為人規矩仁孝。 在大清國力日益衰減的情況下, 按說由永瑆這樣一位性格鮮明、頗有主張的皇子來繼承皇位, 應該是最合適不過的。 但事實上, 乾隆卻把皇位傳給了永琰。

乾隆選擇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則, 就是後來者必須不容置疑地遵從他的意志, 不打折扣地繼承他的政策, 不遺餘力地維護他的權威, 並把自康熙以來開創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 朝中的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乾隆對永琰的態度和用心, 就連當時來京的朝鮮使者也多次向朝鮮國王彙報:“永琰為人持重、度量豁達, 最為乾隆皇帝喜愛。

果然,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 在圓明園勤政殿, 乾隆帝當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 取出發黃的上諭, 宣佈永琰為皇太子, 改名顒琰, 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內毓慶宮。 顒琰叩頭謝恩, 表示謹遵聖諭, 修身歷練, 以期不負重托。

嘉慶與乾隆像

緊接著, 乾隆帝又宣佈了更為驚人的決定:以明年為嘉慶元年, 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 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 仍自稱“朕”, 太上皇諭旨稱為“敕旨”。 至於皇帝和太上皇的分工, 乾隆帝也作了安排, 皇帝處理“尋常事件”, 如果有重要軍國大事以及官員任免, 由太上皇親自指導處理, 新授府道以上官員,都要到太上皇前謝恩。太上皇還有一個職責,就是每天要對皇帝進行“訓諭”。

仔細看看,你會發現乾隆帝退位退得並不徹底,實際上大權未交,就連紫禁城裡邊的天子寢宮——養心殿,乾隆帝也不打算騰出來,因為他說他住了六十年,一直很順當,不想搬家;而且,他說怕換個地方睡不著。永琰忠厚老實、規規矩矩、重視仁孝,對乾隆的話一向言聽計從,這次,也不例外。

新授府道以上官員,都要到太上皇前謝恩。太上皇還有一個職責,就是每天要對皇帝進行“訓諭”。

仔細看看,你會發現乾隆帝退位退得並不徹底,實際上大權未交,就連紫禁城裡邊的天子寢宮——養心殿,乾隆帝也不打算騰出來,因為他說他住了六十年,一直很順當,不想搬家;而且,他說怕換個地方睡不著。永琰忠厚老實、規規矩矩、重視仁孝,對乾隆的話一向言聽計從,這次,也不例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