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073年7月24日,北宋提刑、理學家周敦頤病逝,宋神宗賜諡“元”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敦頤《愛蓮說》

周敦頤(1017年-1073年7月24日), 又名周元皓, 原名敦實, 字茂叔, 號濂溪, 又稱濂溪先生。 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 北宋官員、理學家, 北宋宋明理學創始人。 其學說是孔子、孟子之後儒學最重要的發展, 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影響深遠。

宋提刑周敦頤

生平

周敦頤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 年幼喪父。

北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 周敦頤 時年8歲, 母親帶他投靠衡陽舅父 鄭向 。

天聖九年(1031年), 周敦頤 隨其母到京師開封。

1037年, 鄭向 調任兩浙轉運使, 周敦頤 同母隨遷潤州丹徒縣(今江蘇鎮江市丹徒區)。 鄭向 見周敦頤聰穎好學, 便培養他念書識字, 敦頤知識廣泛, 博取眾家之長, 融會貫通, 成一家之言。 當時周敦頤的舅舅鄭向位極龍圖閣學士, 在他的推薦下, 周敦頤 當上了分甯縣(修水)的主簿,

後調任到南安軍擔任司理參軍。

頤和園長廊繪畫中的茂叔愛蓮圖畫

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 大理寺丞 程珦 在南安認識了周敦頤, 見他“氣貌非常人”, 便與之交談, 更知其“為學知道”, 遂結為朋友, 後將兩個兒子 程顥、程頤 送至南安拜周敦頤為師。

熙甯(宋神宗年號)初知郴州, 周敦頤 擢(zhuó, 提拔, 提升)廣東轉運判官, 提點刑獄, 後知南康軍。 周敦頤 築室廬山蓮花峰下, 前有溪, 取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 遂定居於此, 並將原在故里的母親鄭木君墓遷葬于廬山清泉社三起山。 周敦頤去世後, 亦葬于其母親墓旁。

熙寧六年六月初七(1073年7月24日), 周敦頤病逝, 神宗賜諡為“元”, 人稱“元公”。 其弟子 程顥、程頤 繼承和完善了他的理學思想, 後來經過朱熹的進一步的發展, 謂之“程朱理學, ”元明之際, 朱學進居正統之位, 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官方思想。

廬山白鹿洞書院周敦頤銅像

《宋元學案》中對於周敦頤的地位有這樣的論述:

"孔孟而後, 漢儒止有傳經之學。 性道微言之絕久矣。 元公崛起, 二程嗣之, 又複橫渠諸大儒輩出, 聖學大昌。 "

《宋史·道學傳》:

“兩漢而下, 儒學幾至大壞。 千有餘載, 至宋中葉, 周敦頤出於舂陵, 乃得聖賢不傳之學, 作《太極圖說》、《通書》, 推明陰陽五行之理, 明於天而性於人者, 了若指掌。 ”

後人

紹興籍的魯迅(周樹人)、周作人、周恩來、周代殷均為周敦頤後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