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永新:教育應讓人成為他自己

3月21日,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智慧教育論壇上作總結發言時談到當下教育的變與變。 智慧教育論壇由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和民進北京市委會聯合主辦、雲校大資料技術研究院承辦。

以下為朱永新在智慧教育論壇上的總結發言摘編:

教育到底怎麼辦?是抓住變還是抓住不變, 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教育無論怎麼辦, 就兩件事兒, 一是公平。 只要是一個社會形態下、政府形態下的教育, 總要解決教育公平的問題, 越是進步越是要解決公平問題。 我們現在用那麼多技術手段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決教育公平的問題。

二是因材施教。 現在教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是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 我們傳統教育, 尤其是工業化背景下的現代學校制度, 最大的詬病就是忽略了人的個性化, 忽略了從孔夫子時代下就呼籲的因材施教問題,

即教育的品質問題。

公平與品質, 幾千年來一直是教育不變的主題。

教育到底應該抓住什麼?最根本是解決人的問題, 解決人幸福的問題。 從2000年開始, 我在全國發起了新教育實驗, 宗旨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認為這就是教育不變的永恆主題, 抓住這個主題, 變才有了方向, 否則是亂變。 教育應該讓人幸福, 我們新教育實驗研發了一門課程, 叫新生命教育, 把人的生命分成三個維度, 生命的長度、生命的寬度、生命的高度。

人為什麼活著?生命的意義在哪裡?這些技術能給我們嗎?所有發生變化的東西能給我們嗎?恐怕很難。 教育永遠不可能被技術所顛覆的重要理由, 就在於它是指向人心的,

人內心世界的豐盈和充實, 技術恐怕是永遠難以全面解決。 教育首先應該面對我們的幸福感問題, 經濟越發達、技術越進步, 人的幸福反而會受到威脅。

幸福是為生命而存在的, 把幸福還給孩子、老師、父母, 還給所有的人, 這是我們教育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之一, 就是從生命的三個維度, 教育怎麼樣能夠幫助我們的孩子懂得安全與健康、懂得保護、懂得救助、懂得保健、懂得運動, 養成好習慣;怎麼樣讓我們的孩子懂得和人相處、成為受人歡迎的人;同時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從精神生活中得到滿足, 要學會看精神的風景。

光有幸福還是不夠的,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把一個人從生物人變成一個社會人的同時,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向, 是讓人成為他自己。 教育, 一方面把這個人變成社會人, 同時要把他變成自己, 這才是教育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而我們的教育, 尤其是大工業時代的教育, 是把不同的人變成同一個人, 這是教育面臨的很大困境。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很痛苦?為什麼人從學校教育中得不到幸福和快樂?因為是違著人的本性在扭著做, 讓他成為別人, 把所有人用一個標準、一個大綱、一個考試、一個評價衡量, 因此我們的教育只有一個成功者, 其他人都是陪讀生, 這是教育失敗的根本所在。

讓人成為他自己, 技術的進步為實現這樣的可能性提供了可能, 用大資料的方式可以説明每個人更好地發現自己。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説明人認識自己,

發現自己, 從而成就自己。

教育的不變應該是我們認真去思考的, 否則我們做的東西, 有的時候是反教育, 有的時候是反人性的, 用更尖端的技術來幫助應試教育、用更尖端的教育去進行排名、用更尖端的技術去搞激烈競爭, 那不是違反人性、違反教育的本性嗎?

所以, 認識教育的本性是我們今天會議應該強調的問題。 當然變同樣很重要, 因為這是一個變的時代, 而且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快速到我們已經像個螺旋很難跟上它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就要思考怎麼去變, 怎麼樣在互聯網時代實現教育上的彎道超車, 這是中國教育的另外一個機遇。

紮克伯格講未來的教師是自由職業,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說很簡單,未來的學校老師一定要有編制嗎?當然沒有必要,學校的外語課為什麼不能外包呢?所以,教師課程的競爭、課程公司的出現將會呈現新的可能性。當然未來也沒有必要說一定學九年,彈性學習在未來中小學完全可以實現,也沒有必要七歲開始學習,想什麼時候學就什麼時候學。國家規定一個教育的基本大綱,作為一個公民你需要的基本品質、基本素質,用什麼方式去實現不管,國家只制訂標準進行評價,各個學校、教育機構進行自己的設想。

未來學校會變成一個開放的,傳統的學校概念會被淘汰。未來課程為王是毫無疑問的,課程的豐富性決定了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所以無論怎麼變,教育上也是內容為王。

但是教育還有很多難以超越的意識形態性、民族性、文化性,當然人類有共同價值,有共同思想財富,教育畢竟是區域性的,是不可能忽略不見的。所以,技術再發展,如果脫離一個大環境,也是很難超越的。

教育要變的東西太多了,技術上只是為這種變化提供支撐。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正在創造的地方。但是你正在創造的東西,必須看准了方向,你的創造才是有價值的。把握好變和不變的關係,是資訊技術和教育深度融合給我們很重要的啟示。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說很簡單,未來的學校老師一定要有編制嗎?當然沒有必要,學校的外語課為什麼不能外包呢?所以,教師課程的競爭、課程公司的出現將會呈現新的可能性。當然未來也沒有必要說一定學九年,彈性學習在未來中小學完全可以實現,也沒有必要七歲開始學習,想什麼時候學就什麼時候學。國家規定一個教育的基本大綱,作為一個公民你需要的基本品質、基本素質,用什麼方式去實現不管,國家只制訂標準進行評價,各個學校、教育機構進行自己的設想。

未來學校會變成一個開放的,傳統的學校概念會被淘汰。未來課程為王是毫無疑問的,課程的豐富性決定了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所以無論怎麼變,教育上也是內容為王。

但是教育還有很多難以超越的意識形態性、民族性、文化性,當然人類有共同價值,有共同思想財富,教育畢竟是區域性的,是不可能忽略不見的。所以,技術再發展,如果脫離一個大環境,也是很難超越的。

教育要變的東西太多了,技術上只是為這種變化提供支撐。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正在創造的地方。但是你正在創造的東西,必須看准了方向,你的創造才是有價值的。把握好變和不變的關係,是資訊技術和教育深度融合給我們很重要的啟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