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世系圖,哪個最複雜?(秦朝至清朝,共20個朝代政權)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 雖只享國15載, 但其開創的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是後代各封建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

西漢(前202年—西元8年)

篡漢的王莽是漢元帝劉奭shì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西元6年平帝崩逝, 王莽擁立宣帝玄孫劉嬰為帝, 號孺子。 其以攝政名義居天子之位。 8年王莽自立為帝, 改國號為“新”。

東漢(25—220年)

東漢開國之君劉秀是漢景帝6世孫。 至220年曹丕廢漢獻帝止, 傳8世13帝195年。

兩漢時期是庶民地主政治向門閥地主政治轉變的過渡時期。

三國

魏蜀吳三國鼎立發端于189年董卓入洛陽後的群雄割據, 止於280年西晉司馬氏滅吳。

晉朝(265—316年/318—420年)

西晉雖重鑄一統, 但統治集團迅速的腐朽墮落急劇地摧毀了這個新興王朝。

318年司馬懿曾孫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朝,

史稱東晉。 其得到了琅琊王氏的鼎立支持, 稱帝時甚至要王導“升禦共坐”, 同受百官朝賀。 東晉曆11帝, 大都由王、庾、桓、謝等南渡士族輪流掌政。

南朝(420—589年)

東晉後江南地區相繼出現了以建康為都城的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四個政權, 史稱南朝。

此階段南方經濟持續繁榮,

原因是南方與北方相較擁有相對和平的環境和龐大未墾的沃野, 以及北方流民的持續南遷。 據統計此時期南遷人口超90萬, 占當時南方總人口的1/6。

北朝(386—581年)

北朝包括439年統一北方的北魏(386-535)、北魏分裂後的西魏(535-557)和東魏(534-550)、取代西魏的北周(557-581)及取代東魏的北齊(550-577)。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自秦漢後的第一次政治大分裂。 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是此階段的主要特徵, 但客觀上亦促進了民族間的相融相合。

隋朝(581-618)

雖只立國38年, 但其結束了自西晉末以來持續270餘年的分裂局面, 且創設的三省六部制使秦漢確立的中央集權體制開始向君主集權邁進, 為歷代所承襲。

唐朝(618—907)

鼎盛期的唐帝國絕對傲視東亞乃至世界。其氣度恢宏,聲威文教遠播四方,是華夏文明的強大輻射源。此時科舉制日臻完善,士族門閥已是昨日黃花,庶族地主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然安史之亂後,唐帝國被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和宦官專權所困擾而漸次衰落。其中宦官專權可謂猖獗,自德宗李適後的12個皇帝,為宦官擁立者7人,被宦官所害者3人。

宋朝(960—1127/1127—1279)

宋朝的世系傳承頗有趣味。高宗趙構重續宋廷國祚後,因獨子趙旉fū已亡,為平息朝野愈來愈高的確立國本呼聲,遂在1132將時年6歲的皇室宗族趙昚shèn收為養子,育于宮中。趙昚乃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出自太祖四子趙德芳一脈。

1162年高宗禪位趙昚,宋朝皇帝世系重回太祖一脈。

元朝(1271-1368)

隨著1279年宋丞相陸秀夫背負8歲的趙昺bǐng跳入崖山海面後,中國結束了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數個民族政權長期並存的分裂局面。

元朝共傳11帝98年,刨去開國君主忽必烈的24年和末帝妥懽帖睦爾的35年,中間39個春秋的政局動盪不安,帝位更迭9次,在位最長者11載,最短者僅月餘。而伴隨著皇權轉移的往往是陰謀、弑殺,甚至大規模內戰。

明朝(1368—1644)

共傳16帝276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絕嗣,皇位順延至他的堂弟朱厚熜,即在位45年的嘉靖皇帝。此事的源頭還是孝宗朱佑樘,偌大的後宮只有孝康敬皇后一人,子嗣也只有朱厚照一人(次子朱厚煒早夭)。

清朝(1636—1912)

清朝可謂我國封建社會君主專制制度的巔峰。定都北京後傳9世10帝。

為歷代所承襲。

唐朝(618—907)

鼎盛期的唐帝國絕對傲視東亞乃至世界。其氣度恢宏,聲威文教遠播四方,是華夏文明的強大輻射源。此時科舉制日臻完善,士族門閥已是昨日黃花,庶族地主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然安史之亂後,唐帝國被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和宦官專權所困擾而漸次衰落。其中宦官專權可謂猖獗,自德宗李適後的12個皇帝,為宦官擁立者7人,被宦官所害者3人。

宋朝(960—1127/1127—1279)

宋朝的世系傳承頗有趣味。高宗趙構重續宋廷國祚後,因獨子趙旉fū已亡,為平息朝野愈來愈高的確立國本呼聲,遂在1132將時年6歲的皇室宗族趙昚shèn收為養子,育于宮中。趙昚乃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出自太祖四子趙德芳一脈。

1162年高宗禪位趙昚,宋朝皇帝世系重回太祖一脈。

元朝(1271-1368)

隨著1279年宋丞相陸秀夫背負8歲的趙昺bǐng跳入崖山海面後,中國結束了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數個民族政權長期並存的分裂局面。

元朝共傳11帝98年,刨去開國君主忽必烈的24年和末帝妥懽帖睦爾的35年,中間39個春秋的政局動盪不安,帝位更迭9次,在位最長者11載,最短者僅月餘。而伴隨著皇權轉移的往往是陰謀、弑殺,甚至大規模內戰。

明朝(1368—1644)

共傳16帝276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絕嗣,皇位順延至他的堂弟朱厚熜,即在位45年的嘉靖皇帝。此事的源頭還是孝宗朱佑樘,偌大的後宮只有孝康敬皇后一人,子嗣也只有朱厚照一人(次子朱厚煒早夭)。

清朝(1636—1912)

清朝可謂我國封建社會君主專制制度的巔峰。定都北京後傳9世10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