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和戰鬥民族拼酒,誰都得掂量一下

論酒精依賴, 戰鬥民族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大街上你隨時能碰到抄起酒瓶就喝的傢伙。 萬幸, 一些“理智”的老毛子會找點理由, 比如兜裡剛好剩幾顆瓜子。

傳說給一個俄羅斯人放血, 他們血管裡流的是伏特加……

幾個俄羅斯人在莫斯科一街道邊的電話亭裡盯著售賣的伏特加;伏特加的俄語Vodka, 源於斯拉夫語“woda”或“voda”, 意思就是“水”, 難怪當水喝, 絕對的生活剛需。

都背過元素週期表吧?酒瓶上這位門捷列夫博士論文的是講如何將酒精與水按照40%的比例進行勾兌:嗯,

這也是主流伏特加的酒精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在世上所有國家之中, 俄羅斯的飲酒總量目前排第四(畢竟人口總量不行, 但人均是妥妥的第一, 2012年的資料, 平均一個普通俄國人每年也就喝個二三十多斤, 兩天一瓶伏特加;俄羅斯伏特加之都小鎮克裡特索沃, 只有13000人, 卻平均每人喝掉了兩百斤), 排前三的國家是前蘇聯加盟國。

俄羅斯男人都瘋狂地愛著伏特加, 甚至把它看成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國家榮譽”。 在俄羅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可以沒有美食和美女, 但絕不能沒有伏特加。 ”

為了喝酒, 命都可以不要

喝死人在俄羅斯是有傳統的:1223年一個蒙古和韃靼遠征軍出征, 發現一大半俄羅斯軍隊都醉倒在戰場上。 打進王宮裡, 地上也躺著一大片貴族……死也要做個醉死鬼。

俄羅斯所有非正常死亡人數當中, 有高達30%以上都是由酒精引起。 在蘇聯時期, 很多人寧願餓死也要把寶貴的糧食偷偷釀成酒: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喝死比例:看看我大天朝排到多少位了

記得上個月發生的事兒吧, 數十個俄羅斯人喝廉價酒精飲料“Boyaryshnik”喝掛了……這玩意是酒的替代品, 只敢裝在須後水、沐浴液瓶子裡偷偷賣, 但有奸商加了工業酒精、防凍液。

只有戰鬥民族能殺死戰鬥民族

當然,光憑這些還無法構成戰鬥民族的酒精傳奇——

酒,特別是伏特加。如何從各個層面塑造了俄羅斯宗教、社會、政治及經濟?

以酒定宗教

10世紀末期,當時俄國統治者“弗拉基米爾大公”邀請各宗教代表到他的王宮,考慮官方信仰要不要定伊斯蘭教。但伊斯蘭教規定人要行割禮,不能吃豬肉,最重要的是還不能喝酒。

他跟使節抱怨:“不能喝酒,人生還有什麼幸福可言!沒了它我們活不下去。”因此最終定下來的官方宗教是允許喝酒的東正教。

以酒治國

民間傳說伏特加最早是在15世紀末期由克里姆林宮的修道士釀成,但十世紀已經有了早期蒸餾酒雛形。

翻遍俄國史,似乎找不到幾個不嗜酒如命的領導人。不嗜酒的......都TM被趕下臺了。

為酒亡國

俄國首位沙皇,製造了大屠殺,外號“恐怖伊凡”的伊凡雷帝功業之一就是將全俄羅斯的伏特加生產收歸國家壟斷,大發橫財。

彼得大帝公佈過法令:農婦如果在酒館裡強行帶走她們正在喝酒的丈夫,就必須接受鞭刑。

而沙皇亡國也和伏特加有關: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試圖迫使人民禁酒,成為1917年大革命導火索之一。

尼古拉二世

以酒外交

史達林喝翻部下,喝翻納粹代表團,給戰士每天配備幾兩伏特加,和原本痛恨共產主義的溫斯頓·邱吉爾感情深,一口悶。為打倒希特勒盟軍合作奠定了基礎。

希特勒的外交部長約阿西姆說蘇聯(現在的俄羅斯)的酒烈到窒息。

為酒解體

酒稅是俄羅斯經濟支柱,但經濟與酒精傷身(犯罪率等)互相博弈——從彼得大帝開始,禁酒和酗酒像車輪般迴圈演進。

1985年,戈巴契夫頒佈禁酒令,讓釀酒廠生產果汁和礦泉水,借此來控制人民的飲酒量。伏特加銷售和政府稅收急劇下滑。雖然蘇聯人的平均壽命預期值長了3年(從62歲到65歲);政府也不再收酒稅了。但人們還是瘋狂去黑市買伏特加,或者自釀酒飲,更有人飲用其他含毒致醉品(如古龍水,甚至刹車油)。

伏特加的稅收占國家預算的20%,戈巴契夫的經濟政策(酒政)摧毀了蘇聯經濟,是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普京控酒

1994年俄羅斯5.5萬人因酒失去了生命,男性壽命預期值只有57.6歲。俄羅斯面臨著人口危機。國外有句名言:俄羅斯人作為一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智利海鱸魚還快。

普京在2006年出臺了酒水改革,對酒的生產及銷售更加嚴格把關。降低了俄羅斯人民死於55歲之前的風險。2009年,普京提出在接下來的十年,俄羅斯會把飲酒量減半——呃,頗有難度啊朋友。

對俄羅斯人而言,伏特加(酒)是生命之水。不止是買醉抗寒,多年來早已融入血液。不管國家政策如何變動,戰鬥民族愛酒如命的勁兒是難以撼動了。

只有戰鬥民族能殺死戰鬥民族

當然,光憑這些還無法構成戰鬥民族的酒精傳奇——

酒,特別是伏特加。如何從各個層面塑造了俄羅斯宗教、社會、政治及經濟?

以酒定宗教

10世紀末期,當時俄國統治者“弗拉基米爾大公”邀請各宗教代表到他的王宮,考慮官方信仰要不要定伊斯蘭教。但伊斯蘭教規定人要行割禮,不能吃豬肉,最重要的是還不能喝酒。

他跟使節抱怨:“不能喝酒,人生還有什麼幸福可言!沒了它我們活不下去。”因此最終定下來的官方宗教是允許喝酒的東正教。

以酒治國

民間傳說伏特加最早是在15世紀末期由克里姆林宮的修道士釀成,但十世紀已經有了早期蒸餾酒雛形。

翻遍俄國史,似乎找不到幾個不嗜酒如命的領導人。不嗜酒的......都TM被趕下臺了。

為酒亡國

俄國首位沙皇,製造了大屠殺,外號“恐怖伊凡”的伊凡雷帝功業之一就是將全俄羅斯的伏特加生產收歸國家壟斷,大發橫財。

彼得大帝公佈過法令:農婦如果在酒館裡強行帶走她們正在喝酒的丈夫,就必須接受鞭刑。

而沙皇亡國也和伏特加有關: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試圖迫使人民禁酒,成為1917年大革命導火索之一。

尼古拉二世

以酒外交

史達林喝翻部下,喝翻納粹代表團,給戰士每天配備幾兩伏特加,和原本痛恨共產主義的溫斯頓·邱吉爾感情深,一口悶。為打倒希特勒盟軍合作奠定了基礎。

希特勒的外交部長約阿西姆說蘇聯(現在的俄羅斯)的酒烈到窒息。

為酒解體

酒稅是俄羅斯經濟支柱,但經濟與酒精傷身(犯罪率等)互相博弈——從彼得大帝開始,禁酒和酗酒像車輪般迴圈演進。

1985年,戈巴契夫頒佈禁酒令,讓釀酒廠生產果汁和礦泉水,借此來控制人民的飲酒量。伏特加銷售和政府稅收急劇下滑。雖然蘇聯人的平均壽命預期值長了3年(從62歲到65歲);政府也不再收酒稅了。但人們還是瘋狂去黑市買伏特加,或者自釀酒飲,更有人飲用其他含毒致醉品(如古龍水,甚至刹車油)。

伏特加的稅收占國家預算的20%,戈巴契夫的經濟政策(酒政)摧毀了蘇聯經濟,是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普京控酒

1994年俄羅斯5.5萬人因酒失去了生命,男性壽命預期值只有57.6歲。俄羅斯面臨著人口危機。國外有句名言:俄羅斯人作為一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智利海鱸魚還快。

普京在2006年出臺了酒水改革,對酒的生產及銷售更加嚴格把關。降低了俄羅斯人民死於55歲之前的風險。2009年,普京提出在接下來的十年,俄羅斯會把飲酒量減半——呃,頗有難度啊朋友。

對俄羅斯人而言,伏特加(酒)是生命之水。不止是買醉抗寒,多年來早已融入血液。不管國家政策如何變動,戰鬥民族愛酒如命的勁兒是難以撼動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