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剃髮挪窗口,舊時小孩子滿月的禁忌

孩子出生已經29天了。 家裡人早已按老規矩支會親朋四鄰, 今天再請大家來吃滿月酒。

孩子他娘經過了月子的調養, 精神大為好轉。 一大早就找出一身娘家做好送來的新衣服給孩子換好, 穿上新的虎頭鞋, 再戴上頂小帽子, 還拿出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用過的胭脂在孩子的臉上輕輕打了點, 滿意地說:“行了, 我的寶寶今天要見世面了。

孩子似懂非懂, 甜甜的笑著, 用胖乎乎的小手去摸頭上的小帽子。 歪著頭努力的樣子讓當娘的也忍俊不禁。

打扮好孩子, 女人又下了番功夫把自己也收拾了一氣, 換好新衣服,

抱著孩子出了臥室。 來到正房。

客人們不會這麼早就登門, 而且孩子已經做過九天, 該來的客人已經都來過, 該送給孩子的見面禮也都送過, 該擺的酒席已經擺過, 現在擺滿月酒, 不過是親友四鄰再聚會熱鬧一番罷了。

女人和孩子今天不必在家等候眾人的慶賀, 差不多所有的女客都到過女人生月子的屋裡瞧過她和孩子, 送來的賀禮大多數是小兒衣物, 當然少不了要塞到孩子懷裡一個紅包。 男客, 有公婆和丈夫在外邊支應, 即使是長輩, 她也不必依常禮出門去問安, 他們也不會進她的屋。 於是孩子被婆婆一趟趟地抱出去又送回來再抱出去再送回來, 不過每次送回來的時候還會多帶進屋一些賀禮罷了。

今天, 是女人第一次從坐月子的屋裡出來。

剃頭師傅和家裡人熟得很, 是早就請好的。 進屋之後先跟公公婆婆打過招呼, 就一面準備家什一面逗孩子。

女人端坐著, 讓孩子和自己同向坐在自己腿上, 兩隻手輕握住孩子的小手, 免得他亂抓。 剃頭師傅給孩子圍好圍單, 看孩子搖頭晃腦, 連忙又調整了圍在脖子處的圍單鬆緊, 好讓孩子舒服一點安定下來。

旁邊婆婆早就準備好了一個鋪著紅布的託盤, 看師傅拿起了剪刀, 馬上端著過來。

師傅細心地把孩子的胎髮剪去, 放在託盤上, 只留下頭頂一塊和腦後一縷沒動, 隨後又拿過刀子, 把孩子濃濃的眉毛給刮掉了。

女人抱著孩子, 雖然看不清楚, 但也知道師傅在幹什麼, 她有些不忍,

孩子的眉毛長得多好啊, 可抬眼看婆婆沒有一點攔阻的意思, 女人也就不再開口。

剃完了頭, 師傅拿過一面圓鏡, “來, 照照!”

孩子歪著頭睜大眼瞅著鏡子裡那個大頭光光的胖娃娃, 忍不住伸手去摸。

女人這時也才看清楚兒子的新模樣, 她攔住孩子伸出的手:“寶寶, 別動, 叫娘看看好看不好看。 ”

“好看!不光好看, 還好長哩!”剃頭師傅樂呵呵地說。

“謝謝你吉言。 ”

女人突然發現兒子頭頂沒剃髮的部分在一起一伏地動, 不由嚇了一跳。 月子裡她除了吃、喝、喂孩子, 剩下的時間就是睡覺, 仿佛欠下了幾輩子的覺沒睡, 總是迷迷瞪瞪醒不透的感覺。

她還真沒有注意過兒子頭頂的這個情況。

她忍不住伸出手要去按按, 婆婆眼尖, 馬上制止她:“慢著!千萬莫使勁兒,

軟得很。 ”女人伸出的手一下子停住, 又接著伸過去, 輕輕地搭在兒子頭頂, 真的, 那兒有銅錢大小一塊兒, 一鼓一陷, 真像是在呼吸一樣。 而且軟軟的, 摸摸周圍, 全是硬硬的頭蓋骨。

女人好奇地抬眼看婆婆:“咋會這樣?”

婆婆樂了: “這叫呼歇頂兒, 嫩著哩, 要不留塊頭發護它幹啥?”

“一直就這樣?我咋沒有?”女人伸手摸摸自己的頭。

“真是個傻閨女, 呼歇頂兒到孩子兩三歲都長齊了, 長齊了孩子說話也就囫圇了。 人人小時候都這樣。 ”

女人笑了。

“以後可得招呼好它, 尤其你回娘家時千萬別叫淘神的小孩兒碰著它。 ”

婆婆沒再往下說, 但女人已經明白, 她要想讓自己的兒子早些口齒伶俐、聰明可愛, 就必須保護好這塊小小的呼歇頂兒。

“這腦袋後留一撮幹啥用?”

“這叫八十毛兒, 也叫小鱉尾兒, 留個它, 孩子好養活兒。 ”

“眉毛刮刮再長, 更黑又濃。 ”婆婆沒再等女人發問。

女人替孩子收拾好, 丈夫也已準備齊整。

“娘, 我們這就過那邊去了。 ”

“中, 早去早回, 我晚會兒去收拾屋子。 ”

婆婆時已經將剃下的胎髮收攏好, 用紅布裹緊,鄭重地送到正屋的香案上,小心壓好。香案後的牆上,掛著祖宗神像。婆婆上了香,她要祈求祖宗保佑孩子長生高夀,大富大貴。

兩口兒抱著孩子出了門,他們要往女人娘家去,這也是有講兒的,叫“挪騷窩”。一路上女人都在琢磨這個詞,老輩兒人是高明,起這個名真形象,一個月不出屋,不能開窗通風,不光小孩又屙又尿,連大人身上都是味兒了, “騷窩”,這詞兒真有意思。

孩子雖然在這一個月內見過很多人,但都是在家裡,第一次出門看到外面的世界,新奇無比,一雙大眼睛東瞅西望,女人照婆婆的交待,一路和孩子說著“寶玉不怕,跟著娘。”

孩子第一次到姥娘家,除了家裡人的熱鬧之外,看到女人回娘家的四鄰也紛紛圍過來看孩子,女人一邊跟孩子介紹這些人,一邊交待“寶寶不怕”。

在娘家吃了頓豐盛的午宴,喂孩子吃完奶,孩子睡了,女人交待娘看著孩子,也倒頭睡去了。

覺得過了沒多大會兒,娘就來推女人,催她起來。

女人還賴著不想起。

“快起吧,早點回。千萬不能等日頭落了才回。”

“咋說?”

娘壓低了聲音:“怕瞎了孩子他奶奶的眼。”

女人笑了,怪不得臨出門時婆婆叮囑自己早回呢。

娘又說:“除了今天有這規矩,到明個兒你再來,只要和婆家說好,想住到啥時候住到啥時候。”

女人出了臥室,男人正和爹在嘮嗑,看她出來,說: “早著哩,咋不多歇會兒?”

女人回到了娘家,男人又寵自己,說話就沒了顧忌,“早點回吧,省得瞎了你娘的眼!”

“別亂講!女婿,這都是老說法,再說,太陽落了也怕嚇著孩子。”

聽了丈母娘的解釋,男人忙不迭地起身:“爹、娘,那我們就走了。”

女人笑著剜了男人一眼, “怕啥!怕嚇著孩子還是怕你娘瞎?”

男人尷尬地笑笑:“都怕,都怕,咱趕緊走。”

用紅布裹緊,鄭重地送到正屋的香案上,小心壓好。香案後的牆上,掛著祖宗神像。婆婆上了香,她要祈求祖宗保佑孩子長生高夀,大富大貴。

兩口兒抱著孩子出了門,他們要往女人娘家去,這也是有講兒的,叫“挪騷窩”。一路上女人都在琢磨這個詞,老輩兒人是高明,起這個名真形象,一個月不出屋,不能開窗通風,不光小孩又屙又尿,連大人身上都是味兒了, “騷窩”,這詞兒真有意思。

孩子雖然在這一個月內見過很多人,但都是在家裡,第一次出門看到外面的世界,新奇無比,一雙大眼睛東瞅西望,女人照婆婆的交待,一路和孩子說著“寶玉不怕,跟著娘。”

孩子第一次到姥娘家,除了家裡人的熱鬧之外,看到女人回娘家的四鄰也紛紛圍過來看孩子,女人一邊跟孩子介紹這些人,一邊交待“寶寶不怕”。

在娘家吃了頓豐盛的午宴,喂孩子吃完奶,孩子睡了,女人交待娘看著孩子,也倒頭睡去了。

覺得過了沒多大會兒,娘就來推女人,催她起來。

女人還賴著不想起。

“快起吧,早點回。千萬不能等日頭落了才回。”

“咋說?”

娘壓低了聲音:“怕瞎了孩子他奶奶的眼。”

女人笑了,怪不得臨出門時婆婆叮囑自己早回呢。

娘又說:“除了今天有這規矩,到明個兒你再來,只要和婆家說好,想住到啥時候住到啥時候。”

女人出了臥室,男人正和爹在嘮嗑,看她出來,說: “早著哩,咋不多歇會兒?”

女人回到了娘家,男人又寵自己,說話就沒了顧忌,“早點回吧,省得瞎了你娘的眼!”

“別亂講!女婿,這都是老說法,再說,太陽落了也怕嚇著孩子。”

聽了丈母娘的解釋,男人忙不迭地起身:“爹、娘,那我們就走了。”

女人笑著剜了男人一眼, “怕啥!怕嚇著孩子還是怕你娘瞎?”

男人尷尬地笑笑:“都怕,都怕,咱趕緊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