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榮光丨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曾經身著軍裝

緊握鋼槍, 血刃侵略者

在崢嶸歲月中披荊斬棘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 —— 老兵

銘記光輝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今天, 讓我們帶著對英雄的敬仰, 帶著一顆炎炎炙熱的心, 用心聆聽英雄的故事, 聆聽崢嶸歲月中最樸素的愛國情懷 ——

“不知道怕和擔心, 就沖上去了”

講述人:戴子明

記錄者:錢鈺璐、孫路

攝影:崔迎春、王海松

92歲 抗複老兵 戴子明 家住長港村

“1943年我18歲, 遊擊戰一路打到唐家閘, 破壞日本人的竹子籬笆。 解放後響應毛主席的號召, 農村的還回到農村生產, 我就退伍回來種種田一直到今天。 ”

“抗美援朝的時候呢是這樣的, 支部大會一宣佈要去抗美援朝, 大家也不知道怕和擔心, 就沖上去了, 就一個原則,

聽部隊的, 聽黨的。 ”

傳承紅色基因

“現在的好日子, 都是毛主席吃了一趟子苦打下來的, 昨天我看到電視裡習近平去參觀建軍90周年主題展的新聞, 我自己竟然也感到自豪了起來。 ”

“子彈, 幾乎挨著我胯下擦過去”

講述人:徐瑞成

記錄者:張婧、吉曉宇

攝影:吳健

89歲 解複老兵 徐瑞成 家住方莊村

“在一次戰鬥中, 敵人機槍射出的子彈, 幾乎是挨著我胯下擦過去……”70多年過去了, 徐老至今講到這段往事, 都不禁感慨。 “我是幸運的, 不過是一片衣角被打破了;但是我的戰友, 個個都是20歲不到的年紀, 就埋在那兒了……”

問及參軍的原因, 他羞澀而樸實地說:“那時很窮……”;而談到抗美援朝戰爭時, 徐爺爺就慢慢打開了話匣子……他說, 在當時, 物資都是靠人工背的, 每天要走幾十裡路, 敵人空投的炸彈把原來的路都炸成子彈坑, 只好在當地人的帶領下走山道, 天氣冷得嚇人, 雪地滑得扎實。

“榮譽應該讓給上過戰場的同志”

講述人:王月明

記錄者:徐浩、宦曉秀、吳丹

攝影:陳泗如

88歲 建複老兵 王月明 家住方莊村

“當時到了長春以後,被分在邊防前線。東北的冬天是生生的冷啊,在一次值勤過後,我被凍昏了過去……整整住院一個多月,醒來之後,我的雙側睾丸被嚴重凍傷,腫成饅頭大的水泡,並且嚴重影響到生育功能。”

至此,王老陷入沉思,眺望遠方,他說,組織上根據他當時的情況,要給予他二等傷殘的評定,可他婉拒了。

他說,一是覺得榮譽應該讓給上過戰場的同志,他們流血犧牲,更應得到優待;二是因為當時自己也是個要強要面子的熱血小夥,不想就此頂上殘疾人的頭銜兒。

“我活了下來,還能繼續打敵人”

講述人:周其林

記錄者:丁紅林、范越、周海麗

攝影:崔益琪

88歲 解複老兵 周其林 家住大殷社區

1951年嚴冬,周其林隨部隊來到朝鮮戰場,阻擊敵軍、堅守戰略要地長達六個月之久。在戰鬥中,周老與戰友們經受住了敵人的圍困、饑寒的折磨,以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武裝自己,成功逼退了敵人,“二十四軍”的旗號也讓敵人聞風喪膽。

“猛火攻擊,別人都以為我周其林犧牲了,誰知道我活了下來,還能繼續打敵人!我們班12個兵,餿水也喝過、敵人的侮辱也受過,最終活下來的只有4個人,我是幸運的。”

“共產黨就是比國民黨好”

講述人:張廣生

記錄者:金暉、吳志勇、陳雨果、湯夢秋

攝影:顧寶龍

87歲 解複老兵 張廣生 家住城東社區

張老14歲便加入“兒童團”,16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但他心裡堅守著一份信念:那就是共產黨比國民黨好,4個月後,他偷偷跑回來加入共產黨部隊,在華東三野戰區陳毅部隊警衛連,保衛首長。

張老先後參加過著名的“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的“吳淞口戰役”,後隨部隊乘勝追擊南下去福建,在福建三分區,參加過三年上山“剿匪作戰”等。

在一次戰鬥中,張老英勇善戰,整個身體都被埋入土中,後經積極搶救,才得以重生。

“敬禮!”

講述人:紀昌聖

記錄者:宗小海、徐誠、何軍

攝影:周智勇

90歲 建複老兵 紀昌聖 家住紀莊社區

紀老參加過抗美援朝,耳不聾、眼不花,什麼事都是自己拿主意。性格開朗,為人隨和的他,大熱天打個赤搏在家裡忙碌著,見來了客人,才不情願地穿上背心。

問起打仗的事,紀老來了神,繪聲繪色說起那段那難忘的歲月……說完部隊的事,他突然一臉嚴肅地站起來,面向東方,“啪”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久久地不肯放下……

“我1949年參軍,1950年入黨”

講述人:劉友康

記錄者:陳暉、嚴勤勤、李軍

攝影:姚嫦娥、季曉嬋

88歲 解複老兵 劉友康 家住賀洋社區

“1949年參軍,1950年入黨,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立過二等功和三等功……”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老劉雙目炯炯有神,侃侃而談。

1956年,原如皋縣委組織部調他去民政局任職,當時,因基層工作需要,他沒有赴任,卻成了大明鄉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這一任,就是22年,辛辛苦苦40年。

激情青春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廝殺,黃金歲月獻給了黨的農村基層工作,離任後仍積極投身于新農村建設,不斷為組織分憂,為群眾解愁,受到了社會的尊敬,鄉里鄉親都親切的稱他為“顧問老牛”。

“63年前,我像眾多熱血青年一樣”

講述人:邵民生

記錄者:吳來平、張靜靜、高松

攝影:李修定

85歲 建複老兵 邵民生 家住城西社區

63年前,他像眾多熱血青年一樣,響應毛主席號召,跨過鴨綠江,沖上前線,與朝鮮兄弟並肩抗美。步入耄耋之年的他,說起戰場上的經歷仍是激情飛揚……

1956年,老人從部隊復員回到老家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兢兢業業工作了一輩子! 如今,老邵舊保持著軍人的習慣,簡樸、勤勞、能幹,生活講套路、有規律,事事一絲不苟。

老人每天會把屋子清掃得乾乾淨淨,會把田間地頭整理得清清爽爽。閒置時間,老人喜歡看新聞,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還喜歡給村裡的孩子將歷史故事,教育他們不能忘本,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我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

講述人:周福來

記錄者:錢曉斌、張明芳、陸志梅、朱紀周

攝影:吳海洋

85歲 建複老兵 周福來 家住龍遊河村

周福來老人回憶,他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入朝後分配到坦克裝甲部隊。

52年,他回國參加了國慶日大閱兵。53年,他二次赴朝,一直到57年抗美援朝勝利才回國。老人說,今天的幸福生活必須感謝黨感謝政府。

“我是兄弟三個,大哥在徐州戰場上犧牲了,二哥……”

講述人:居九如

記錄者:郭亮、張萍萍、宋程成、陳奇

攝影:沈小平

85歲 建複老兵 居九如 家住新官村

“我是1950報名參軍,1951年二月入伍的,當時在102師305團,我是我們那時候報名第二批入伍的,因為是第二批,我沒有去朝鮮(抗美援朝),一起報名的他們第一批的人都去了。我是兄弟三個,大哥是解放戰士,在徐州戰場上犧牲了,我二哥支邊上新疆,也死在那邊,不曾能回來……”

居老說到這裡,一度哽咽:“可以說,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不管打不打仗,都吃了不少苦,當時國家窮,人民要吃糧。就算我後來回來做幹部了,也是非常窮,我們挑二級三級河,有的沒衣服,有的沒鞋子,有的沒工具……真的很難很難!

現在日子好過了,我們不管做什麼工作,不能脫離人民!沒有人民是不行的!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日子好的時候也要記得吃苦的日子!”

關於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關於那些老兵的故事

我們還會講下去

今天,“榮光——如城街道紀念建軍90周年致敬老兵行動”的啟動,就是用實際行動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讓我們以此次行動為新的起點,讓老兵用榮光歲月凝結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力量!"

------ 劉向陽

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榮光 ——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系列活動仍在繼續……

直接點擊 ▽ 閱讀更多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雪地滑得扎實。

“榮譽應該讓給上過戰場的同志”

講述人:王月明

記錄者:徐浩、宦曉秀、吳丹

攝影:陳泗如

88歲 建複老兵 王月明 家住方莊村

“當時到了長春以後,被分在邊防前線。東北的冬天是生生的冷啊,在一次值勤過後,我被凍昏了過去……整整住院一個多月,醒來之後,我的雙側睾丸被嚴重凍傷,腫成饅頭大的水泡,並且嚴重影響到生育功能。”

至此,王老陷入沉思,眺望遠方,他說,組織上根據他當時的情況,要給予他二等傷殘的評定,可他婉拒了。

他說,一是覺得榮譽應該讓給上過戰場的同志,他們流血犧牲,更應得到優待;二是因為當時自己也是個要強要面子的熱血小夥,不想就此頂上殘疾人的頭銜兒。

“我活了下來,還能繼續打敵人”

講述人:周其林

記錄者:丁紅林、范越、周海麗

攝影:崔益琪

88歲 解複老兵 周其林 家住大殷社區

1951年嚴冬,周其林隨部隊來到朝鮮戰場,阻擊敵軍、堅守戰略要地長達六個月之久。在戰鬥中,周老與戰友們經受住了敵人的圍困、饑寒的折磨,以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武裝自己,成功逼退了敵人,“二十四軍”的旗號也讓敵人聞風喪膽。

“猛火攻擊,別人都以為我周其林犧牲了,誰知道我活了下來,還能繼續打敵人!我們班12個兵,餿水也喝過、敵人的侮辱也受過,最終活下來的只有4個人,我是幸運的。”

“共產黨就是比國民黨好”

講述人:張廣生

記錄者:金暉、吳志勇、陳雨果、湯夢秋

攝影:顧寶龍

87歲 解複老兵 張廣生 家住城東社區

張老14歲便加入“兒童團”,16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但他心裡堅守著一份信念:那就是共產黨比國民黨好,4個月後,他偷偷跑回來加入共產黨部隊,在華東三野戰區陳毅部隊警衛連,保衛首長。

張老先後參加過著名的“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的“吳淞口戰役”,後隨部隊乘勝追擊南下去福建,在福建三分區,參加過三年上山“剿匪作戰”等。

在一次戰鬥中,張老英勇善戰,整個身體都被埋入土中,後經積極搶救,才得以重生。

“敬禮!”

講述人:紀昌聖

記錄者:宗小海、徐誠、何軍

攝影:周智勇

90歲 建複老兵 紀昌聖 家住紀莊社區

紀老參加過抗美援朝,耳不聾、眼不花,什麼事都是自己拿主意。性格開朗,為人隨和的他,大熱天打個赤搏在家裡忙碌著,見來了客人,才不情願地穿上背心。

問起打仗的事,紀老來了神,繪聲繪色說起那段那難忘的歲月……說完部隊的事,他突然一臉嚴肅地站起來,面向東方,“啪”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久久地不肯放下……

“我1949年參軍,1950年入黨”

講述人:劉友康

記錄者:陳暉、嚴勤勤、李軍

攝影:姚嫦娥、季曉嬋

88歲 解複老兵 劉友康 家住賀洋社區

“1949年參軍,1950年入黨,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立過二等功和三等功……”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老劉雙目炯炯有神,侃侃而談。

1956年,原如皋縣委組織部調他去民政局任職,當時,因基層工作需要,他沒有赴任,卻成了大明鄉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這一任,就是22年,辛辛苦苦40年。

激情青春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廝殺,黃金歲月獻給了黨的農村基層工作,離任後仍積極投身于新農村建設,不斷為組織分憂,為群眾解愁,受到了社會的尊敬,鄉里鄉親都親切的稱他為“顧問老牛”。

“63年前,我像眾多熱血青年一樣”

講述人:邵民生

記錄者:吳來平、張靜靜、高松

攝影:李修定

85歲 建複老兵 邵民生 家住城西社區

63年前,他像眾多熱血青年一樣,響應毛主席號召,跨過鴨綠江,沖上前線,與朝鮮兄弟並肩抗美。步入耄耋之年的他,說起戰場上的經歷仍是激情飛揚……

1956年,老人從部隊復員回到老家當了一名普通工人,兢兢業業工作了一輩子! 如今,老邵舊保持著軍人的習慣,簡樸、勤勞、能幹,生活講套路、有規律,事事一絲不苟。

老人每天會把屋子清掃得乾乾淨淨,會把田間地頭整理得清清爽爽。閒置時間,老人喜歡看新聞,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還喜歡給村裡的孩子將歷史故事,教育他們不能忘本,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我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

講述人:周福來

記錄者:錢曉斌、張明芳、陸志梅、朱紀周

攝影:吳海洋

85歲 建複老兵 周福來 家住龍遊河村

周福來老人回憶,他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入朝後分配到坦克裝甲部隊。

52年,他回國參加了國慶日大閱兵。53年,他二次赴朝,一直到57年抗美援朝勝利才回國。老人說,今天的幸福生活必須感謝黨感謝政府。

“我是兄弟三個,大哥在徐州戰場上犧牲了,二哥……”

講述人:居九如

記錄者:郭亮、張萍萍、宋程成、陳奇

攝影:沈小平

85歲 建複老兵 居九如 家住新官村

“我是1950報名參軍,1951年二月入伍的,當時在102師305團,我是我們那時候報名第二批入伍的,因為是第二批,我沒有去朝鮮(抗美援朝),一起報名的他們第一批的人都去了。我是兄弟三個,大哥是解放戰士,在徐州戰場上犧牲了,我二哥支邊上新疆,也死在那邊,不曾能回來……”

居老說到這裡,一度哽咽:“可以說,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不管打不打仗,都吃了不少苦,當時國家窮,人民要吃糧。就算我後來回來做幹部了,也是非常窮,我們挑二級三級河,有的沒衣服,有的沒鞋子,有的沒工具……真的很難很難!

現在日子好過了,我們不管做什麼工作,不能脫離人民!沒有人民是不行的!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日子好的時候也要記得吃苦的日子!”

關於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關於那些老兵的故事

我們還會講下去

今天,“榮光——如城街道紀念建軍90周年致敬老兵行動”的啟動,就是用實際行動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讓我們以此次行動為新的起點,讓老兵用榮光歲月凝結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力量!"

------ 劉向陽

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榮光 ——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系列活動仍在繼續……

直接點擊 ▽ 閱讀更多

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