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懷仁名吃“閃塌嘴”,你吃過嗎?

“糖幹爐”源於遼代, 是一個麵點師為官家傳遞情報而特製的一種郵寄載體。 後因其質品純正, 風味獨特, 乾脆香酥, 成了風靡一時的漢族特色小吃。

史料記栽, 大清末年, 慈禧太后下西安, 路經朔州市懷仁, 下榻該縣龐家大院時, 地方官員特將當地城內四牌樓一家麵點鋪生產的“糖幹爐”呈上。 進膳時, 慈禧見盤中一燒餅黃澄澄, 圓墩墩, 於是便拿起咬了一口, 身旁的李蓮英見太後面有訝色, 忙道:“老佛爺有何不妥?”慈禧笑道:“此物原有明堂, 外實內空, 險些閃掉我的牙。 ”故“糖幹爐”又俗稱“閃塌嘴”。 此後, “糖幹爐”名聲大振, 後被國家食品協會列為山西地方名食絕品。 其特點香、酥、脆, 甜而不膩, 還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特色食品。

糖幹爐製作方法:是一種中空, 皮薄帶糖餡的食品。

十斤白麵, 其中七斤做皮面, 三斤做餡面(和糖拌起)一兩青紅絲、一兩玫瑰、三斤紅糖、二斤胡油。 和皮面放需少許堿, 一般可以做六七十個糖幹爐。

主要把好三道關。 一、和皮面要軟硬適宜, 充分揉到。 二、在包上由青紅絲、玫瑰、紅糖和餡面混合的餡子後, 用手掌把內部的餡搗勻, 將外形搗園。 (人們一般稱做餅子叫搗餅子)這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 搗完後在餅子的邊沿用銅錢壓滾出一個凹線,

以便在食用時從這條凹線上一掰兩半。 再在餅的中問壓出一個園的的凹線, 園內點上紅的食色。 搗好後先放在平放的爐上烘烤, 待能立起時, 就要放在特別的爐膛內烘烤。 這時的餅子是立著貼在爐膛壁上, 為的是使餅子從中間的夾餡層分離、膨脹, 形成中空狀。 這種土制的爐一般一次能烤十多個。 經過多次翻調, 裡外的餅皮又酥又脆, 大約十幾分鐘後就可出爐了, 用這樣的設備一個面匠一天大約可做二十多斤面, 即一百五十多個糖幹爐。 這種爐做成的餅外形美觀, 邊沿整齊, 兩面平整, 很象現在的轎車輪胎。 烘烤時過去用煨炭, 即放過大焰的炭, 現在用焦炭、用烤箱烤, 產量大了,
但形狀觀感上不如從前的好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