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學習

增強學習快感, 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 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 相反, 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 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 年齡越小的孩子, 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 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 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 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 他的思維、想像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 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 那麼, 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 多表揚, 少批評。 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 有些家長開口閉口就是“這麼簡單都不會, 光知道玩”, 本是恨鐵不成鋼, 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 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已很差, 總有錯, 在學習中有壓抑感, 於是厭惡學習。 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 當然也要給予批評,

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 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 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 成人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 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 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明確學習目的, 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家長的經驗也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繫孩子的思想和實際, 堅持耐心細緻的正面教育, 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 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 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繫起來, 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 有的孩子在學跳舞, 她不喜歡舞蹈基本功練習, 吃不了這個苦, 但是她對學習舞蹈可以參加各種演出表演活動的結果感興趣, 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基本功練習的活動。

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 激發其勤奮學習, 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 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 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 孩子對學習有興趣, 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 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 成人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有的孩子把鬧鐘拆開, 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家長若不瞭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 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

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 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 另外對孩子的提問要積極回答, 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弄明白後再告訴他, 但是說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 如果家長是騙騙他, 以後孩子不懂的問題他也就不問了, 這樣就會戳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 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 首先, 父母要以身作則, 熱愛學習。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身教重於言教。 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 而自已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 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 而是如何玩好牌;學習的恐怕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玩牌竅門了,

若父母飯後捧一本書, 伴一杯清茶, 端坐書桌前, 伏案寫作, 孩子耳濡目染, 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