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利尿藥:高血壓治療利器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藥學部 葛苗苗

審稿專家:北京世紀壇醫院 袁鎖中


利尿藥是通過促進體內的電解質和水分的排出,

而增加尿量的一大類藥物, 可用於治療水腫性疾病(如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腎病綜合征)、高血壓等疾病。

我們不妨來想像一下, 如果自來水管中的水壓太高, 聰明的讀者朋友們有最簡單、方便的辦法能使它降下來嗎?

放掉一點水來減壓?

是的, 這是個好主意, 水管裡的水少了, 壓力自然就下來了。

其實, 利尿藥降低血壓的道理也就是如此地簡單明瞭。

利尿藥家族是一個光榮的家族, 它們在人類和高血壓的“戰爭史”中印刻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利尿藥的分類

利尿藥“家庭成員”不少, 讀者朋友們耳熟能詳的有氫氯噻嗪、呋塞米、螺內酯等。 它們各自的特長有所區別, 可以分成三個“派系”。

1.袢利尿藥

又稱為高效能利尿藥,如呋塞米.較多應用于腎功能不全患者, 但過度作用可引起低血鉀、低血壓。

2.噻嗪類利尿藥

又稱為中效能利尿藥, 代表藥為氫氯噻嗪。 這類藥物應用最為普遍, 但長期服用會導致低血鉀, 對血糖、血尿酸、血膽固醇在藥理學理論上有一定影響,

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痛風患者禁用。

3.保鉀利尿藥

又稱為低效能利尿藥。 利尿作用弱, 能有減少K+排出, 如螺內酯、氨苯蝶啶等。 與噻嗪類利尿藥和袢利尿藥這兩類排鉀利尿藥相比, 保鉀利尿藥的特點就是在利尿的同時不會引起血鉀的下降。


利尿劑的使用注意事項

這些利尿藥的作用機制聽起來有些複雜, 但說白了, 利尿藥進入人體後目標只有一個:開始主要是利尿。

它們通過各自的特長在腎臟上“略施小計”, 增加鈉鹽和水分的排出, 導致血管內水分減少, 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從而實現血壓的降低。

利尿藥的作用部位、作用機理、效能強弱各不相同, 合理使用需根據每位元患者的具體情況個體化給藥。 它對高血壓病人還有溫和的降壓作用以及加強其他降壓藥物的作用,所以服用利尿藥得講究方法, 否則就會成為“雙刃劍”。

1. 應從小劑量開始服用:

除治療急症外, 多數利尿藥首次服用通常從最小有效劑量開始, 逐步加至治療量, 以減少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2. 應在每天早晨口服:

大多數利尿藥為每天口服一次, 應當安排在早晨口服。 一方面由於藥物口服後1-2小時發揮療效, 6-12小時達到高峰, 持續時間約16-18小時。 患者早晨服藥後白天尿量增加方便排泄, 夜間藥效消失利於睡眠。 另一方面與服用每日一次的降壓藥相同, 因人體血壓每天的高峰期出現在早晨,而利尿藥一般都有降壓作用,早晨服藥既利於發揮降壓療效,又可防止夜間血壓過低。

3. 宜在飯後服用:

多數利尿藥可引起消化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飯後或進食時服用不僅可減少胃腸道反應,還利於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4.不宜長時間服用:

由於利尿藥直接作用於腎臟,促進水和電解質的排出,如果服用利尿劑時間過長、用量過大,會造成失水過多,可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血鉀,也有可能導致腦血栓的形成。因此,利尿藥應視病情間歇服用。

5. 長期服用不宜突然停服:

利尿藥與降壓藥合用治療高血壓病需要長期口服。患者在停藥時應逐漸減量,突然停服不僅可能使疾病“反跳”,還可能引起鈉、氯及水的瀦留。

6. 長期服用需調節血鉀:

由於利尿藥作用機理不同,無論使用哪一種“派別”的利尿藥,由於它們對電解質,尤其是血鉀的影響,在用藥過程中需要進行監測。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血鉀的升高或降低,也不見得高血壓朋友就得和利尿藥說“bye bye”了,這完全可以通過補鉀或者聯合應用排鉀利尿藥和保鉀利尿藥的方式來糾正電解質紊亂。

7.警惕過敏反應:

呋塞米與磺胺藥有交叉過敏反應,對磺胺藥過敏者禁用。

8.腹瀉時不宜應用:

包括急性及慢性腹瀉,由於腹瀉會使體內液體丟失、血液濃縮,血黏度增高,而服利尿劑後血液濃縮加重,血黏度會更高,容易形成血栓,導致腦中風、心肌梗死等。

9.代謝性疾病患者應注意:

利尿劑能干擾糖、脂、尿酸的代謝。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肝、腎功能不全和痛風病人應禁用或慎用。

10.不宜喝酒時服用:

利尿藥主要通過排尿來發揮藥物作用,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如果飲酒,酒精能夠擴張血管,可暫時性增強降壓作用,同時由於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而出現低血壓反應,容易使人摔倒。

11.對那些夏天用降壓藥物血壓控制理想,而天氣變涼後,藥雖沒有改變,可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就可以考慮加服小劑量利尿藥:

道理很簡單,因天涼出汗減少,血管張力又有所增加。用點利尿藥,給血管減點壓,血壓自然又會控制到理想水準。

12.現在已有降壓藥與利尿藥聯合的複方製劑,服用更加方便。

關於藥盾公益:由PSMChina(藥品安全合作聯盟)發起組織,以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為宗旨,開展老少邊窮地區百姓的藥品捐贈和知識宣傳、資助受到藥品不良反應傷害的患者,資助公眾藥品安全宣教活動和宣導藥品安全政策完善等活動,致力人民健康公益事業,打造公眾用藥安全盾牌的公益性組織。

因人體血壓每天的高峰期出現在早晨,而利尿藥一般都有降壓作用,早晨服藥既利於發揮降壓療效,又可防止夜間血壓過低。

3. 宜在飯後服用:

多數利尿藥可引起消化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飯後或進食時服用不僅可減少胃腸道反應,還利於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4.不宜長時間服用:

由於利尿藥直接作用於腎臟,促進水和電解質的排出,如果服用利尿劑時間過長、用量過大,會造成失水過多,可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血鉀,也有可能導致腦血栓的形成。因此,利尿藥應視病情間歇服用。

5. 長期服用不宜突然停服:

利尿藥與降壓藥合用治療高血壓病需要長期口服。患者在停藥時應逐漸減量,突然停服不僅可能使疾病“反跳”,還可能引起鈉、氯及水的瀦留。

6. 長期服用需調節血鉀:

由於利尿藥作用機理不同,無論使用哪一種“派別”的利尿藥,由於它們對電解質,尤其是血鉀的影響,在用藥過程中需要進行監測。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血鉀的升高或降低,也不見得高血壓朋友就得和利尿藥說“bye bye”了,這完全可以通過補鉀或者聯合應用排鉀利尿藥和保鉀利尿藥的方式來糾正電解質紊亂。

7.警惕過敏反應:

呋塞米與磺胺藥有交叉過敏反應,對磺胺藥過敏者禁用。

8.腹瀉時不宜應用:

包括急性及慢性腹瀉,由於腹瀉會使體內液體丟失、血液濃縮,血黏度增高,而服利尿劑後血液濃縮加重,血黏度會更高,容易形成血栓,導致腦中風、心肌梗死等。

9.代謝性疾病患者應注意:

利尿劑能干擾糖、脂、尿酸的代謝。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肝、腎功能不全和痛風病人應禁用或慎用。

10.不宜喝酒時服用:

利尿藥主要通過排尿來發揮藥物作用,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如果飲酒,酒精能夠擴張血管,可暫時性增強降壓作用,同時由於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而出現低血壓反應,容易使人摔倒。

11.對那些夏天用降壓藥物血壓控制理想,而天氣變涼後,藥雖沒有改變,可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就可以考慮加服小劑量利尿藥:

道理很簡單,因天涼出汗減少,血管張力又有所增加。用點利尿藥,給血管減點壓,血壓自然又會控制到理想水準。

12.現在已有降壓藥與利尿藥聯合的複方製劑,服用更加方便。

關於藥盾公益:由PSMChina(藥品安全合作聯盟)發起組織,以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為宗旨,開展老少邊窮地區百姓的藥品捐贈和知識宣傳、資助受到藥品不良反應傷害的患者,資助公眾藥品安全宣教活動和宣導藥品安全政策完善等活動,致力人民健康公益事業,打造公眾用藥安全盾牌的公益性組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