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世界變化太快,中國的大爺大媽被落下了?

在今天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智慧手機裝上了各種各樣的app, 日常生活的極大便利只需指尖的輕輕一點。

對於大多數年輕人和中年人來說,

這些新科技利大於弊。 剛剛列舉的這些app把生活變得更加方便、舒適、高效。 但中國的老年人卻不是這麼想的。 恰恰相反, 資訊科技已經成為了他們和這個飛速轉動的世界之間一堵無法逾越的高牆。

我父親已經74歲高齡了, 但他從來都對新鮮事物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 當他看到一些新事物的時候, 總是要試試不可。 網購、用支付寶都是他比我早得多。 現在他已經是網上app的一把好手了。 總而言之, 他緊跟著科技的發展, 體會到了其帶來的種種好處。

我母親可以說得上是我父親的反面。 她只有64歲, 性格要強, 有深厚的學術和專業背景。 但她卻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焦慮, 而這種感覺與科技的無孔不入緊緊相連。

母親對手機的瞭解僅限於打電話、發短信和放音樂。 她聽說過那些流行的app, 但無法獨立使用它們。 她對支付寶一竅不通, 更不明白掃掃二維碼怎麼就能把她銀行帳戶裡的錢劃走。 家裡人教過她怎麼用滴滴打車, 但她自己用的時候卻都失敗了。

最近, 關於母親對科技的畏懼心理, 父母有過幾次激烈的爭論。 比如說, 父親會幫母親在網上預約醫生或者打車, 但母親不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麼。 如果沒人陪她, 她很可能就會錯過預約時間。

一方面, 對於科技進步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 我喜聞樂見。 並不昂貴的智慧機普及開來之後, 資訊確實就握在我們的手中。 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資訊、進行支付、社交和娛樂。

“90後”的網上行為極大地引領了中國互聯網革命。 然而與此同時, 中國的老年人已經被這項先進的技術排除在外。 對於他們來說, app陌生又難懂, 讓他們的日常生活變得複雜了許多。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老年人不僅在科技上無法共通, 更是在文化上被排除在外。

數位化時代的未來強調的是重視年輕人、投資年輕人。 融不進數字文化的老年人被甩在了後頭。 許多像我母親這樣的老人失去了自信。

母親抱怨說, 這個社會拋下了她。 面對年輕一代, 她心中漸漸生出了一種自卑心理。 老年學家稱這種現象為“角色退出理論”:退休了的母親, 找不到也無法接受一個與以前不同的社會角色。 角色退出理論在如今這個資訊科技的時代格外刺眼:瞬息萬變的世界裡, 沒有人關心老年人要如何調整心態、融入社會。 科技只是把老人加速推向社會邊緣。

這種情況下, 我們經常能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看到一些文章, 懇求年輕人們教教父母怎麼用電子設備和新科技。 春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到來的時候,

這些文章更是格外多。 像這樣意在加強兩代人之間聯繫的提議, 我們當然應該支援並且提倡,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 這些科技中有很多是與提供公共服務緊緊相連的, 比如叫車、買火車票、預約掛號等

在提供公共服務的層面上, 這些app供應商應該考慮到老年人的情況, 更直接地關注他們的需求, 而不是強迫年輕人承擔起“教育”他們的父母、祖父母的責任。 比如說這些公司可以先不全面將服務搬到線上, 而是等到每一代都能很好地使用電腦時再這樣做。

我們應該從三個角度來解決老年人目前面對的困境:首先, 公共政策應致力於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其次, 企業的社會責任方針應該做出一些調整, 確保公司開發的科技同時服務于老年人和年輕人。

第三,隨著中國人口持續老齡化,要想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僅僅是教老年人使用最新的科技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降低他們對角色退出的恐懼,為他們找到釋放活力的新方式,讓他們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同時也要記住,人與人之間最好的交流仍是面對面交流,而不是隔著螢幕的交流。

來自:史永翔利潤管理

確保公司開發的科技同時服務于老年人和年輕人。

第三,隨著中國人口持續老齡化,要想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僅僅是教老年人使用最新的科技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降低他們對角色退出的恐懼,為他們找到釋放活力的新方式,讓他們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同時也要記住,人與人之間最好的交流仍是面對面交流,而不是隔著螢幕的交流。

來自:史永翔利潤管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