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夜間違停也查,濟南車主紮心了,看中國古人如何停車的

夜間占道停車, 嚴重影響交通秩序也不行。 濟南的夜間違停行為也開始查處——這讓眾多車主紮心了。

面對這條新聞, 有人留言:讓群眾舉報拍照上傳後拖車、罰款!讓亂停亂放成為過街老鼠;成立夜間違停糾察隊, 只要是停在路邊的一律清理。

有人懟上了:寶寶很受傷!你八成是沒買車, 站著說話不腰疼。

有人留言:東關大街兩側塗有黃色路沿石的馬路上, 不分白天晚上都有違停的車;市中區建設路、陽光新路等人行道上的違章停車比比皆是。

濟南的夜間違停將拖走

有人懟上了說:這都是閒事兒小的, 有停車位誰放路邊上?

有人留言:不讓亂停, 你倒是給弄個停車的地方啊;拖車不是辦法, 解決停車難才是硬道理。

有人懟上了:沒地兒停車不是違停的理由, 明知不好停, 你就不能打車、坐公交、騎自行車?

還有人留言:晚上道路不擁堵, 車也不多, 濟南公車早早就收車,

商超鬧市暫時停下車也能理解, 拖什麼車?再說了, 很多老舊社區沒有停車位, 晚上下了班能往哪裡停;如果不讓停, 那就把停車集團劃線收費的路也全部讓路於民, 不要這裡是違停, 那裡停車集團的就可以收費。

……

現在, 放下這些爭論, 咱先來看看中國古代是如何解決停車問題的。

停車難是現代城市病之一

有首詩大家都知道: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不要太汙了哈, 停車大家都懂, “坐”, 是“因為”的意思, 就是因為喜歡觀賞楓樹林的晚景, 夕陽下的楓葉層林如染, 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紅。 童鞋, 不是停車那個……什麼, 車什麼震什麼的。

停車坐愛楓林晚

看到了美景, 然後把車路邊一停, 就去賞“二月紅花”了。 原來古人停車很隨便啊。 錯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 古代也是不能把車夜間停在道路上的, 哪怕不是主幹道。 原因很簡單, 第二天就沒了, 被偷了!那時候, 道路上沒有攝像頭, 偷了就沒處找啦。 所以有車的家庭必須……請保持鎮靜, 往下面:

必須自建停車場。

先來看《論語·鄉黨》中記載的故事:廄焚。 子退朝, 曰:“傷人乎?”不問馬。

馬廄是古代寶貴人家的標配

這裡的廄(jiù)指的就是馬廄、馬棚。 說是孔子家的馬廄失火。 孔子退朝回家問:“是否燒傷了人?”並沒有詢問馬的損失。

孔子“貴人賤馬”

據磚家考證:當時的社會風氣,人們普遍看重馬這些貴重財物,馬廄失火後孔子“貴人賤馬”,關心人的生命超過關心財產損失,給“要財不要命”的達官貴人們上了一課。

這個故事也說明,孔子家裡有車,而且還有停車場。

有馬才有車,必須把馬伺候好了

再來說說中國造車、坐車、用車的歷史。據傳,夏朝有個叫奚仲的人最早發明車。然後就到了商朝,有車的人家(主要是貴族)死了,要把車馬隨葬,就是現在常說的“車馬坑”。要說明的是,那不是現代人清明燒的紙人紙寶馬紙二奶,那是真車真馬。

夏朝時,奚仲造車

西周時,馬車除了用於戰爭,還是身份等級的象徵。從周王到諸侯、卿大夫……車的形制、馬的數量、車飾等都有嚴格區別,不能違規配製。嗯!這就像車改前曾規定的:你處級配車的排量要比局級的低,這是一個道理。

古代坐車是要講究級別的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擁有戰車的數量成為國力標誌,百乘之國、千乘之國不斷出現。就像現在有的家庭,停車庫裡放著七八輛豪車,這肯定是有錢有實力的主兒啊。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秦代時,“車同軌”把車輛的製造標準化了。也就是說,車不能亂造,要按國標來,不符合國標的不准上路。

漢代時,騎兵代替戰車,尚武的漢人棄車縱馬,嘯奔天地;魏晉時出現獨輪車、牛車;宋代因失去燕雲十六州,產馬之地丟失,加之民風文弱,轎子大為流行;明清時代仍沿襲前朝車馬技術,沒有改進和變化……

尚武的漢人棄車縱馬

中國古代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造車、開車史啊。有了這麼多車馬,咋停放呢?

在古代,國家所建的停車場無疑是養馬場。

這屬於軍事戰略物資基地,全部由重兵把守。歷史上最著名的馬官(呵呵,其實是馬倌)自然是弼馬溫孫悟空,他就在玉皇大帝的停車場裡專門看護天馬。

養馬場是國家戰略物資基地

皇帝還有專用停車場——皇家馬廄。在這裡,還配有廄長(掌管馬廄)、廄率(馬夫)、廄副(馬廄的副職)等職位;建有廄圉(馬棚)、 廄閑(馬房)、 廄苑(養馬場)等,以確保車馬的日常使用和安全。

皇家馬廄非同小可

現在插播一個小故事:秦穆公亡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乃飲之酒。其後,穆公伐晉,三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穆公獲晉侯以歸。

秦穆公走失數匹馬,得知被岐山下300個百姓捉去吃了。官吏準備抓捕他們繩之以法。秦穆公說:“有德之人不會因為牲畜傷害人。我聽說吃馬肉不喝酒傷害人體。”就令人送酒給他們喝。

秦穆公亡馬是流傳千年的典故

後來秦穆公攻打晉國,那300人聽說秦穆公被晉軍圍困,人人拿起武器,拼死解救,報答當初食馬飲酒之恩。於是秦穆公俘獲晉侯回國。

王侯貴族的車馬,百姓是不能傷害的,否則官吏要繩之以法。當然,人家秦穆公仁慈,到頭來救了別人也救了自己。

皇帝之下的人家有了車馬,那只能自己解決停車問題。通常是在自家院子裡建馬廄,車榬車輪車廂啥的也要找地方放。

馬夫就是古代的司機

有車的人家裡,必不可少的一個人是:馬夫、車夫。說白了就是專職司機,給馬喂足了,洗刷乾淨,毛色、精神都要調整到最佳,還要確保車體安全和使用性能。所以,馬夫、車夫是相當重要,你敢說領導的司機不重要?

再插播兩個小故事:

一碗羊肉得罪司機,事鬧大了

西元前607年,鄭國攻打宋國。宋國大將華元領兵迎敵。 交戰前,華元為鼓舞士氣,殺羊贈酒犒勞眾將士。

但忘了給他的馬夫羊斟分一碗羊肉吃,倍受冷落的羊斟在交戰中對華元說:“分羊肉的事你說了算,駕馭戰車的事,是我說了算。”故意把車駕入鄭軍營中,華元被活捉,宋軍大敗。

陳勝就是被馬夫所殺

第二個故事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造了秦朝的反,還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

在看似形勢一片大好之際,陳勝死了。誰殺了他?不是秦軍,是他的車夫莊賈。

知道司機是不能得罪的吧?

除了家裡的停車場,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前建臨時停車場:拴馬樁。

古代的拴馬樁

於是,我國誕生了一項獨有的石刻藝術品——拴馬樁石雕。它通常由條狀青石雕鑿而在,高2米多,立在大門兩側,其上雕有鹿、馬、鳥等圖案,樁頭上還會雕獅、鷹、象等。

拴馬樁只供臨時拴馬

拴馬樁只供臨時拴馬,作用類似現在的臨時停車場,天黑就不能再拴了,會有人牽進院裡。在野外鄉間沒有拴馬樁時,路邊的樹幹、大石頭也可以臨時一用。但是,夜間也是不行,必須進入到專門的、有人看管的停車場。

說到拴馬樁,現代人把副耳、小耳朵也稱作“拴馬樁耳”。

“拴馬樁耳”。據說大明星劉詩詩就是這樣的

“拴馬樁耳”被認為是官運亨通、富貴之相,並不切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民間習俗?說到底,是拴馬樁過去只有達官貴人的家裡才有,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

家裡有車,才配拴馬樁。就像現在,家裡有車,你才買車庫,沒車你弄個車庫,肯定是想當門頭賣小商品。

古人的車馬也是戰爭寶貴資源

家裡有院子,是古代買車的前提。出門怎麼辦?進了城,車停在哪裡?總不能出門到哪裡,就在哪裡建個停車場吧?

國家有考慮,這事別操心!出門進城、出門在路上都有國家建的停車場——驛站。

國家所建的驛站

說起驛站必須提到楊貴妃。“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說的是楊貴妃愛吃鮮荔枝,唐玄宗通過驛站,站站快馬,從南方運荔枝到長安。

吃鮮荔枝的楊大美女被認為是“紅顏禍水”

驛站最初是傳遞公文、軍情的通信機構,是古代郵局。秦朝“十裡一亭”,兼具治安和公文通信功能,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就是“亭長”出身。漢朝時,驛站改為騎馬快遞,“三十裡一驛”,增加了迎送食宿安排官員的職能。

亭長劉邦斬蛇造反

唐朝把驛站改為館驛,“賓館食宿”功能佔據主導。宋朝的驛站還要按規定供應給過往官員車馬。“驛站”一詞出現是在元朝,明朝則進一步擴大驛站範圍,從陸路擴展到河、海。

明崇禎帝為節省開支,聽從大臣建議廢除驛站,結果都知道:有個叫李自成的驛站小幹部,多年後帶兵殺入北京城,明朝滅亡。

李自成原是驛站小幹部

清朝的驛站沿襲明代設置,管理嚴格,出現了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加急的公文傳遞要求。同時,對官員的食宿都有相應規定,確保出門在外、開車駕馬的國家幹部人身安全,睡好吃好。

說了半天,只有當官的才能把車停進館驛。老百姓出個門、進個城怎麼辦?

有車馬店。

車馬店很實惠方便

這種開設在路旁,用來招待行人、車馬的旅店,簡易、方便、實惠。店裡配有馬棚,可以讓牲口吃好喝好。車把式在店裡點上幾盤小菜、喝上幾口小酒,倒頭去大通鋪睡覺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要說怎麼辦?只有車馬店。”

驛站普通百姓是無法進入的

嘮叨半天了,你到是說說現在我停車怎麼辦?又不能穿越回古代,又沒有國家建的驛站,又沒有可以建停車場的大院子……

這事得問磚家!中國上千年來的停車問題都不是事兒,難道現代人、磚家們還不如古人聰明?

古人坐馬出行

呵呵,非要問出個答案來,那就是:國家要多建點兒停車場!收費也不能太高,離家也不能太遠等等。

否則——還不如把車賣掉。

因為交不起停車費、沒有停車位就賣車?你腦子進水了吧……

其實,這事濟南人在隋朝就做過。誰啊?秦叔……那個寶。

秦叔寶賣馬

說是秦瓊到潞州辦事染病,錢花光了,只好賣坐騎黃驃馬。單雄信去相馬,聽說秦叔寶來自濟南,便請他吃茶,打聽是否認識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是小弟的好友。”單雄信就修書一封托轉,送上紋銀和綢緞。

最終秦叔寶的馬沒賣成

後來,秦叔寶邂逅好漢王伯當,單雄信方知眼前之人就是秦叔寶。最後,秦叔寶養病8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黃膘馬配上金鐙、銀鞍並重金相贈。

車沒賣了,白得一套豪華車飾和大把現金,還免費療養8個月……

暫停,暫停,你這說的是麼一套啊,撥腚吧!

我不在停車場,就在去停車場的路上。

好吧,在你沒開懟之前,鄭重告訴你:汽車進家庭?呵呵,在美國行得通,在中國……如果16億人都讓汽車進家庭,畫面太美,不敢想像。目前,濟南機動車保有量是每4人有一輛車。

濟南汽車保有量每4人一輛車

我不在停車場,就在去停車場的路上。

排除“必須”的原因,在濟南現在還是135出行最佳: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車,5公里公車。那麼,我買的車用不上了?

誰說的?

用來占車位啊……

(本文為指動濟南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孔子“貴人賤馬”

據磚家考證:當時的社會風氣,人們普遍看重馬這些貴重財物,馬廄失火後孔子“貴人賤馬”,關心人的生命超過關心財產損失,給“要財不要命”的達官貴人們上了一課。

這個故事也說明,孔子家裡有車,而且還有停車場。

有馬才有車,必須把馬伺候好了

再來說說中國造車、坐車、用車的歷史。據傳,夏朝有個叫奚仲的人最早發明車。然後就到了商朝,有車的人家(主要是貴族)死了,要把車馬隨葬,就是現在常說的“車馬坑”。要說明的是,那不是現代人清明燒的紙人紙寶馬紙二奶,那是真車真馬。

夏朝時,奚仲造車

西周時,馬車除了用於戰爭,還是身份等級的象徵。從周王到諸侯、卿大夫……車的形制、馬的數量、車飾等都有嚴格區別,不能違規配製。嗯!這就像車改前曾規定的:你處級配車的排量要比局級的低,這是一個道理。

古代坐車是要講究級別的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擁有戰車的數量成為國力標誌,百乘之國、千乘之國不斷出現。就像現在有的家庭,停車庫裡放著七八輛豪車,這肯定是有錢有實力的主兒啊。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秦代時,“車同軌”把車輛的製造標準化了。也就是說,車不能亂造,要按國標來,不符合國標的不准上路。

漢代時,騎兵代替戰車,尚武的漢人棄車縱馬,嘯奔天地;魏晉時出現獨輪車、牛車;宋代因失去燕雲十六州,產馬之地丟失,加之民風文弱,轎子大為流行;明清時代仍沿襲前朝車馬技術,沒有改進和變化……

尚武的漢人棄車縱馬

中國古代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造車、開車史啊。有了這麼多車馬,咋停放呢?

在古代,國家所建的停車場無疑是養馬場。

這屬於軍事戰略物資基地,全部由重兵把守。歷史上最著名的馬官(呵呵,其實是馬倌)自然是弼馬溫孫悟空,他就在玉皇大帝的停車場裡專門看護天馬。

養馬場是國家戰略物資基地

皇帝還有專用停車場——皇家馬廄。在這裡,還配有廄長(掌管馬廄)、廄率(馬夫)、廄副(馬廄的副職)等職位;建有廄圉(馬棚)、 廄閑(馬房)、 廄苑(養馬場)等,以確保車馬的日常使用和安全。

皇家馬廄非同小可

現在插播一個小故事:秦穆公亡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乃飲之酒。其後,穆公伐晉,三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穆公獲晉侯以歸。

秦穆公走失數匹馬,得知被岐山下300個百姓捉去吃了。官吏準備抓捕他們繩之以法。秦穆公說:“有德之人不會因為牲畜傷害人。我聽說吃馬肉不喝酒傷害人體。”就令人送酒給他們喝。

秦穆公亡馬是流傳千年的典故

後來秦穆公攻打晉國,那300人聽說秦穆公被晉軍圍困,人人拿起武器,拼死解救,報答當初食馬飲酒之恩。於是秦穆公俘獲晉侯回國。

王侯貴族的車馬,百姓是不能傷害的,否則官吏要繩之以法。當然,人家秦穆公仁慈,到頭來救了別人也救了自己。

皇帝之下的人家有了車馬,那只能自己解決停車問題。通常是在自家院子裡建馬廄,車榬車輪車廂啥的也要找地方放。

馬夫就是古代的司機

有車的人家裡,必不可少的一個人是:馬夫、車夫。說白了就是專職司機,給馬喂足了,洗刷乾淨,毛色、精神都要調整到最佳,還要確保車體安全和使用性能。所以,馬夫、車夫是相當重要,你敢說領導的司機不重要?

再插播兩個小故事:

一碗羊肉得罪司機,事鬧大了

西元前607年,鄭國攻打宋國。宋國大將華元領兵迎敵。 交戰前,華元為鼓舞士氣,殺羊贈酒犒勞眾將士。

但忘了給他的馬夫羊斟分一碗羊肉吃,倍受冷落的羊斟在交戰中對華元說:“分羊肉的事你說了算,駕馭戰車的事,是我說了算。”故意把車駕入鄭軍營中,華元被活捉,宋軍大敗。

陳勝就是被馬夫所殺

第二個故事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造了秦朝的反,還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

在看似形勢一片大好之際,陳勝死了。誰殺了他?不是秦軍,是他的車夫莊賈。

知道司機是不能得罪的吧?

除了家裡的停車場,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前建臨時停車場:拴馬樁。

古代的拴馬樁

於是,我國誕生了一項獨有的石刻藝術品——拴馬樁石雕。它通常由條狀青石雕鑿而在,高2米多,立在大門兩側,其上雕有鹿、馬、鳥等圖案,樁頭上還會雕獅、鷹、象等。

拴馬樁只供臨時拴馬

拴馬樁只供臨時拴馬,作用類似現在的臨時停車場,天黑就不能再拴了,會有人牽進院裡。在野外鄉間沒有拴馬樁時,路邊的樹幹、大石頭也可以臨時一用。但是,夜間也是不行,必須進入到專門的、有人看管的停車場。

說到拴馬樁,現代人把副耳、小耳朵也稱作“拴馬樁耳”。

“拴馬樁耳”。據說大明星劉詩詩就是這樣的

“拴馬樁耳”被認為是官運亨通、富貴之相,並不切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民間習俗?說到底,是拴馬樁過去只有達官貴人的家裡才有,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

家裡有車,才配拴馬樁。就像現在,家裡有車,你才買車庫,沒車你弄個車庫,肯定是想當門頭賣小商品。

古人的車馬也是戰爭寶貴資源

家裡有院子,是古代買車的前提。出門怎麼辦?進了城,車停在哪裡?總不能出門到哪裡,就在哪裡建個停車場吧?

國家有考慮,這事別操心!出門進城、出門在路上都有國家建的停車場——驛站。

國家所建的驛站

說起驛站必須提到楊貴妃。“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說的是楊貴妃愛吃鮮荔枝,唐玄宗通過驛站,站站快馬,從南方運荔枝到長安。

吃鮮荔枝的楊大美女被認為是“紅顏禍水”

驛站最初是傳遞公文、軍情的通信機構,是古代郵局。秦朝“十裡一亭”,兼具治安和公文通信功能,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就是“亭長”出身。漢朝時,驛站改為騎馬快遞,“三十裡一驛”,增加了迎送食宿安排官員的職能。

亭長劉邦斬蛇造反

唐朝把驛站改為館驛,“賓館食宿”功能佔據主導。宋朝的驛站還要按規定供應給過往官員車馬。“驛站”一詞出現是在元朝,明朝則進一步擴大驛站範圍,從陸路擴展到河、海。

明崇禎帝為節省開支,聽從大臣建議廢除驛站,結果都知道:有個叫李自成的驛站小幹部,多年後帶兵殺入北京城,明朝滅亡。

李自成原是驛站小幹部

清朝的驛站沿襲明代設置,管理嚴格,出現了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加急的公文傳遞要求。同時,對官員的食宿都有相應規定,確保出門在外、開車駕馬的國家幹部人身安全,睡好吃好。

說了半天,只有當官的才能把車停進館驛。老百姓出個門、進個城怎麼辦?

有車馬店。

車馬店很實惠方便

這種開設在路旁,用來招待行人、車馬的旅店,簡易、方便、實惠。店裡配有馬棚,可以讓牲口吃好喝好。車把式在店裡點上幾盤小菜、喝上幾口小酒,倒頭去大通鋪睡覺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要說怎麼辦?只有車馬店。”

驛站普通百姓是無法進入的

嘮叨半天了,你到是說說現在我停車怎麼辦?又不能穿越回古代,又沒有國家建的驛站,又沒有可以建停車場的大院子……

這事得問磚家!中國上千年來的停車問題都不是事兒,難道現代人、磚家們還不如古人聰明?

古人坐馬出行

呵呵,非要問出個答案來,那就是:國家要多建點兒停車場!收費也不能太高,離家也不能太遠等等。

否則——還不如把車賣掉。

因為交不起停車費、沒有停車位就賣車?你腦子進水了吧……

其實,這事濟南人在隋朝就做過。誰啊?秦叔……那個寶。

秦叔寶賣馬

說是秦瓊到潞州辦事染病,錢花光了,只好賣坐騎黃驃馬。單雄信去相馬,聽說秦叔寶來自濟南,便請他吃茶,打聽是否認識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是小弟的好友。”單雄信就修書一封托轉,送上紋銀和綢緞。

最終秦叔寶的馬沒賣成

後來,秦叔寶邂逅好漢王伯當,單雄信方知眼前之人就是秦叔寶。最後,秦叔寶養病8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黃膘馬配上金鐙、銀鞍並重金相贈。

車沒賣了,白得一套豪華車飾和大把現金,還免費療養8個月……

暫停,暫停,你這說的是麼一套啊,撥腚吧!

我不在停車場,就在去停車場的路上。

好吧,在你沒開懟之前,鄭重告訴你:汽車進家庭?呵呵,在美國行得通,在中國……如果16億人都讓汽車進家庭,畫面太美,不敢想像。目前,濟南機動車保有量是每4人有一輛車。

濟南汽車保有量每4人一輛車

我不在停車場,就在去停車場的路上。

排除“必須”的原因,在濟南現在還是135出行最佳: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車,5公里公車。那麼,我買的車用不上了?

誰說的?

用來占車位啊……

(本文為指動濟南

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