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鬥爭精神助推改革“大考”

作者:貴州省黎平縣德鳳街道辦事處 吳世賢

日前, 央視播出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 再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改革魄力, 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朝著民族復興之路砥礪奮進的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濃縮了新時期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 該專題片也因此獲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熱烈好評。

改革是一個政黨自我淨化、自我革新、自我昇華的不竭動力, 是一個國家、民族得以自強不息、欣欣向榮的力量源泉。

社會發展到今天, 疑難矛盾越積越多, 已經到了無法回避、無法拖延的地步, 這就倒逼我們必須加快改革步伐, 以敢於直面矛盾、敢於較真碰硬、敢於盡責擔當的鬥爭精神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瓶頸中開闢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以鬥爭精神破改革之難。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反復證明, 改革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 改革意味著付出代價, 甚至流血犧牲。 當前我國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重要歷史關口, 面對改革的艱巨任務、沉重壓力和人民期盼, 不能畏首畏尾, 不能“袖手旁觀”, 要充分認識到, 只有實幹才有盼頭, 只有改革才是出路。 要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大無畏精神啃下政治、經濟、文化、民生、國防等諸多領域改革中的一塊塊“硬骨頭”,

以“短帽輕衫汗透衣”的韌勁攻破發展瓶頸, 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牢牢把責任扛起來, 把發展抓起來, 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才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才能兌現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以鬥爭精神聚改革之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新形勢新挑戰, 要發揚鬥爭精神, 既要敢於鬥爭, 又要善於鬥爭。 ”改革不是蠻幹, 更不是霧裡看花, 而應立足國情黨情, 厘清思路, 分解責任清單, 廓出路線圖和指向標, 進而深層次破除陳規舊矩、利益藩籬, 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當前, 國際形勢錯綜複雜, 全球性挑戰日漸增多;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 各種挑戰紛至遝來。 誠然, 困難越多, 挑戰越大,

就越需要發揚不畏艱險、攻堅克難、較真碰硬的鬥爭精神, 凝聚全黨智慧, 著眼當前實際, 主動大膽作為, 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有力有效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體制機制, 才能因勢利導、化危為機, 在改革“大考”中填上豐碩一筆。

以鬥爭精神抓改革之要。 一方面, 改革要處理好高層政策部署和基層落實的關係, 既要抓實整體頂層設計, 又要推動基層落實。 總體佈局有缺陷, 頂層設計出偏差, 就可能導致朝令夕改、讓基層一線無所適從;基層領會不到位、理解不透徹, 就會是改革落實大打折扣。 因此, 改革措施要廣納民意、廣吸眾智、充分調研, 積極發揚鬥爭精神, 以問題為導向, 直面矛盾, 找准癥結, 對症下藥,

如此改革措施方能接地氣、可操作、與基層實際相配套。 另一方面, 要分清輕重緩急, 從時間最緊迫、需要最迫切的事項改起, 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領域改起, 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 堅持把責任壓實、要求提實、考核抓實, 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拂去歲月的塵埃,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 今天的共產黨人肩負著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偉大使命, 惟有繼續發揚鬥爭精神,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再創新的輝煌業績, 方能在這場“大考”中給歷史、給人民交出一份圓滿的答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