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智氏覆亡——春秋霸主晉國,後來是怎麼沒的?(二)

上篇《繼承人問題——春秋霸主晉國, 後來是怎麼沒的?(一)》講到, 智襄子(智瑤)繼承家主之位後, 霸道不仁的本性暴露無遺, 得罪了多位卿大夫。 後來他又變本加厲, 竟然向韓康子索要土地。 韓康子當然不想給。 但是家相段規勸說道:“智瑤貪財好利, 又剛愎自用, 如果不給, 一定討伐我們, 不如姑且給他。 他拿到土地後一定更加狂妄, 又會向他人繼續索要。 其他家主不給, 他必定兵戎相向。 這樣我們就可以免於禍患而伺機行動了。 ”韓康子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於是派使臣送上有萬戶居民的封地。 智襄子大喜, 果然又肆無忌憚地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

魏桓子也不想給, 其家相任章則以“將欲敗之, 必姑輔之。 將欲取之, 必姑與之”的警句勸說, 成功說服魏桓子也獻上一個有萬戶居民的采邑。

智襄子更加認為自己所向無敵, 又向趙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之地。 沒想到趙襄子堅決不給。 智襄子勃然大怒, 率領韓、魏兩氏的甲兵前去攻打趙氏。 面對來勢洶洶的三家大軍, 趙氏顯然不是對手, 家主趙襄子不得不選擇出逃。 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有人建議距離近且城牆堅固的長子城, 也有人建議糧倉充實的邯鄲城。 但是趙襄子認為, 城牆堅固和倉庫充實都是耗費百姓的勞力財力得來的, 因而面對大戰, 百姓難以與統治者同心同德。 最後, 趙襄子想起了先主的囑託,

決心投奔尹鐸治下的晉陽城。


智、韓、魏三家大軍隨之圍困了晉陽, 又掘開了河道, 引水灌城。 水位距離城牆頭只差三版了, 居民家裡被淹沒的灶台中都生出了青蛙, 但百姓一點都沒有反叛的意思。 智襄子開心的視察自己的戰果, 命令魏桓子為他駕車,

韓康子站在右邊護衛。 智襄子得意洋洋的說:“我今天終於知道了水能讓人亡國。 ”聽了這話, 魏桓子和韓康子不安地碰了碰對方, 因為他們立刻聯想到汾水可以淹沒魏氏的都城安邑, 絳水也可以灌滿韓氏的都城平陽。 智氏的謀士智疵看出了端倪, 對智襄子說:“晉陽城破指日可待。 然而韓康子、魏桓子兩人非但不高興, 反而面有憂色, 他們必然是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趙氏, 心裡盤算著反叛。 ”結果智襄子不但不聽, 還把智疵的話告訴了韓、魏二人, 兩人趕忙放低姿態表忠心, 把這件事糊弄過去。 智疵眼見就要大禍臨頭, 趕緊跑到齊國去了。

被圍困的趙襄子也知道韓、趙兩家對於智氏的積怨。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夜,

派出勇敢而能言善辯的家臣張孟談偷偷潛出城去會見魏桓子與韓康子, 用“唇亡齒寒”的道理打動了二人。 三人秘密商議好策略, 定下了起事的日期。 到了約定的日子, 趙襄子派出一支精兵出其不意的殺掉了智氏的守堤官兵, 使堤壩決口反灌智氏軍營。 智氏軍隊為救水而方寸大亂, 韓、魏兩家軍隊趁機從兩翼夾擊, 趙襄子率士兵從正面進攻, 大敗智氏。 智襄子也被殺死, 智氏的族人被全部誅殺, 只有已經別族的智果(輔果)一支得以倖免。


滅掉智氏後, 趙、韓、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田土, 此時的晉國已經完完全全在三家的掌控之下了, 晉公室的實際控制範圍小得可憐。 後來, 韓、趙、魏乾脆廢黜了晉國最後一任國君晉靜公, 晉公室徹底滅亡。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 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魏斯(魏桓子之孫)、趙籍(趙襄子之侄曾孫)、韓虔(韓康子之孫)為諸侯,即魏文侯、趙烈侯、韓景侯。七雄並立的新局面形成,《資治通鑒》因此以智氏滅亡和三家分晉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 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魏斯(魏桓子之孫)、趙籍(趙襄子之侄曾孫)、韓虔(韓康子之孫)為諸侯,即魏文侯、趙烈侯、韓景侯。七雄並立的新局面形成,《資治通鑒》因此以智氏滅亡和三家分晉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