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10歲遠征軍老兵追憶:雙目失明雙腿打斷還在殺敵

他是迄今國內已知最年長的抗戰老兵——110歲, 被譽為“抗戰活化石”。 因為66年前的那場滇西抗戰, 他跌宕起伏的百年人生成為一個傳奇……

雙目失明但心不死

1944年的5月11日, 中國遠征軍向怒江以西日軍發起全線反攻, 44歲的付心德作為中國遠征軍71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 正在位於施甸太平的野戰醫院轉運傷患。  付心德是河南襄城人。 1937年抗戰爆發後, 他先後參加了上海“8·13”之戰、南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

1943年隨軍入滇。 1944年6月4日, 中國遠征軍七十一軍攻擊龍陵得而復失, 前線吃緊。 7月4日, 付心德隨部隊開赴龍陵前線戰地醫院。 親眼見證了一場世界戰爭史上都堪稱慘烈空前的戰役——龍陵爭奪戰, 也是滇西反攻戰中規模最大的要塞爭奪戰。 龍陵因地處滇緬公路咽喉, 因此成為中日雙方交戰的核心地區, 在長達4個多月的戰鬥中, 中國遠征軍先後投入10萬以上兵力, 經過3次拉鋸爭奪, 共斃敵10640人, 而遠征軍傷亡官兵則達到28384人。

“死的人太多了”。 作為一名歷經多次戰役的戰地醫官, 見過的戰爭場面已是無數, 但對龍陵爭奪戰的悲烈, 付心德還是感慨萬千。 “那些英勇犧牲的遠征軍啊, 現在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英勇事蹟呢。

和他們比起來, 我不值一提”。 他給我們講起他所知道的那些英勇的遠征軍將士。

在攻打猛嶺坡前, 前線不斷有傷患被轉運到野戰醫院, 付心德印象極為深刻的是87師260團9連的一個中士班長, 叫李桂。 李桂是昆明官渡人, 部隊駐昆明時投軍, 為二等兵。 當時20出頭的李桂身高體健, 喜好射擊。 1944年6月6日, 部隊首攻龍陵大壩之敵, 李桂衝鋒陷陣, 身先士卒。 在攻擊5255高地時, 李桂不幸頭部受傷, 雙目失明, 把他送到野戰醫院時, 有人勸他回家養傷, 他憤而回答:“我雖雙目失明, 但心不死, 日軍的鬼影常常在腦子晃動, 我恨不能捉而殺之。 如今日軍不退, 抱恨蒼天, 回家又有什麼作為!”他數次自離醫院摸上陣地, 都被戰友們找回。

“有這樣的英勇壯士, 我們一定能打敗日本鬼子!”付心德激動地說。

犧牲時還咬著敵人

在猛嶺坡戰鬥中, 付心德帶領著3位醫生, 4位護士和1個擔架排, 在戰場前沿負責搶救傷患掩埋屍首。 “死傷的人像滾豆子一樣倒下, 鮮血染紅了整個戰場, 可以說, 一寸土地一寸血……”和付心德私交甚密的827師261團上尉連長高介軍,

是山東蒲台人, 英勇善戰, 曾多次受到嘉獎。 1944年7月, 部隊二戰龍陵轉進黃草壩時, 他已是積勞成疾, 因長期營養不足, 導致嚴重的胃病。 但他仍帶病率士兵40多人, 在風吹坡埡口陣地與敵人周旋了10多天。 高連長飲食不進, 人瘦得不成樣子, 又值龍陵雨季大雨滂沱, 但他從不後退。 7月13日在攻擊猛嶺坡時, 他們擔任主攻, 他身先士卒, 在3小時內將猛嶺坡完全佔領。 次日早晨, 敵軍以八九十名兵力反攻, 高介軍率全連所剩無幾的官兵, 與敵拼殺三四個小時。 敵勢雖猛, 仍未得逞。 後來敵又增援, 高介軍連長率僅存的五六名戰士與敵戰鬥, 與沖上來的日軍展開肉搏撕殺, 殞命疆場。

“他犧牲的時候才30歲。 ”付心德帶領救護隊在陣地收復後見到高介軍和他的戰友們時,只見陣地上屍橫遍地,血肉狼藉。因為兩軍拼死肉搏,兩軍士兵相擁撕咬而死者有80多對,而高介軍犧牲時嘴裡還咬著一個日本兵的耳朵。老東坡因是龍陵縣城的屏障,成為日軍據守龍陵諸多據點之首。所以,敵我雙方爭奪異常激烈,此戰歷時35天,87師勇敢善戰的官兵200名組成的敢死隊與敵肉搏達20餘次,殲敵1000多人,我軍傷亡達2000多人,200名敢死隊員到戰鬥結束時僅剩60多人,隊長劉章祥,失去雙腿後,仍堅持戰鬥,直到壯烈犧牲。

“為了掩埋犧牲烈士的屍首,沿龍新河邊的那些樹都給砍光了。老鄉們將自家門板拆了,給烈士送行。更多的戰士則是在陣地上挖個坑集體掩埋,因為死的人太多,戰鬥又緊,實在沒辦法。”付心德在搶運戰友屍體的過程中,也多次差點被敵人槍彈擊中。

在激戰華坡時,戰鬥更為激烈。付心德記得有一個是87師261團第3營少校營長叫管甲東,他是江蘇安縣人。1944年9月13日,因新28師傷亡太大,管甲東奉命率領本營1000多名士兵,前往接替新28師華坡陣地。這時,敵人援軍初到,于當晚10時向我華坡陣地猛烈攻擊。第二天上午,敵又增援四五十人,企圖最後一搏,在緊急關頭,團長問:“有無必勝信心。”這時,雖然官兵傷亡將盡,但管甲東仍堅定的回答:“我如不死,陣地必在!”他對士兵說:“華坡就是我全體官兵的墳墓,我們要以必死的決心,與陣地共存亡!”戰鬥進行得激烈而殘酷,全營官兵傷亡殆盡,管甲東用刺刀、手榴彈與敵浴血搏鬥,壯烈殉國,終於保住了華坡陣地。

“像這樣的英勇故事在這場戰役中太多了。而在整個滇西大反攻中,中國遠征軍付出了6.7萬人的代價,共殲滅入侵日軍2.1萬人,取得了勝利。不容易啊!和平來得不容易啊!”付心德老人早已淚流滿面。

解甲歸田常憶戰友

1944年11月3日,龍陵光復。1945年抗戰勝利後,付心德離開部隊。解放後,和眾多抗戰老兵的遭遇一樣,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付心德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對待,他被打成反革命,敵特分子被勞教、下放,最終完全失去工作。最讓付心德老人感到內疚的是,因為他的特殊經歷,孩子們在那個極左時代都受到了牽連,就業、婚姻、生活都受到了極大影響。在7個兒女中,除老六讀到了高中,當了兵,工作稍好外,其他的人都唯讀了小學就輟學了。付心德經常給孩子們講當年抗戰時的困苦和艱難,更多的是講當年遠征軍將士的英勇殺敵。“參加松山、龍陵打仗那陣,天天爬山,鞋子供應不上,常是1月發給1斤火麻,發給一點破爛布條,自己動手打草鞋穿。當這點都保證不了的時候,就自己找來包穀殼打草鞋穿。但包穀殼草鞋根本不牢,才穿幾下就爛完了。”正因為經歷過這麼一段非人的艱苦,儘管他現在的生活仍然清貧,但他已非常滿足。他說,面對那些早已逝去的英靈,我還活著,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付心德帶領救護隊在陣地收復後見到高介軍和他的戰友們時,只見陣地上屍橫遍地,血肉狼藉。因為兩軍拼死肉搏,兩軍士兵相擁撕咬而死者有80多對,而高介軍犧牲時嘴裡還咬著一個日本兵的耳朵。老東坡因是龍陵縣城的屏障,成為日軍據守龍陵諸多據點之首。所以,敵我雙方爭奪異常激烈,此戰歷時35天,87師勇敢善戰的官兵200名組成的敢死隊與敵肉搏達20餘次,殲敵1000多人,我軍傷亡達2000多人,200名敢死隊員到戰鬥結束時僅剩60多人,隊長劉章祥,失去雙腿後,仍堅持戰鬥,直到壯烈犧牲。

“為了掩埋犧牲烈士的屍首,沿龍新河邊的那些樹都給砍光了。老鄉們將自家門板拆了,給烈士送行。更多的戰士則是在陣地上挖個坑集體掩埋,因為死的人太多,戰鬥又緊,實在沒辦法。”付心德在搶運戰友屍體的過程中,也多次差點被敵人槍彈擊中。

在激戰華坡時,戰鬥更為激烈。付心德記得有一個是87師261團第3營少校營長叫管甲東,他是江蘇安縣人。1944年9月13日,因新28師傷亡太大,管甲東奉命率領本營1000多名士兵,前往接替新28師華坡陣地。這時,敵人援軍初到,于當晚10時向我華坡陣地猛烈攻擊。第二天上午,敵又增援四五十人,企圖最後一搏,在緊急關頭,團長問:“有無必勝信心。”這時,雖然官兵傷亡將盡,但管甲東仍堅定的回答:“我如不死,陣地必在!”他對士兵說:“華坡就是我全體官兵的墳墓,我們要以必死的決心,與陣地共存亡!”戰鬥進行得激烈而殘酷,全營官兵傷亡殆盡,管甲東用刺刀、手榴彈與敵浴血搏鬥,壯烈殉國,終於保住了華坡陣地。

“像這樣的英勇故事在這場戰役中太多了。而在整個滇西大反攻中,中國遠征軍付出了6.7萬人的代價,共殲滅入侵日軍2.1萬人,取得了勝利。不容易啊!和平來得不容易啊!”付心德老人早已淚流滿面。

解甲歸田常憶戰友

1944年11月3日,龍陵光復。1945年抗戰勝利後,付心德離開部隊。解放後,和眾多抗戰老兵的遭遇一樣,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付心德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對待,他被打成反革命,敵特分子被勞教、下放,最終完全失去工作。最讓付心德老人感到內疚的是,因為他的特殊經歷,孩子們在那個極左時代都受到了牽連,就業、婚姻、生活都受到了極大影響。在7個兒女中,除老六讀到了高中,當了兵,工作稍好外,其他的人都唯讀了小學就輟學了。付心德經常給孩子們講當年抗戰時的困苦和艱難,更多的是講當年遠征軍將士的英勇殺敵。“參加松山、龍陵打仗那陣,天天爬山,鞋子供應不上,常是1月發給1斤火麻,發給一點破爛布條,自己動手打草鞋穿。當這點都保證不了的時候,就自己找來包穀殼打草鞋穿。但包穀殼草鞋根本不牢,才穿幾下就爛完了。”正因為經歷過這麼一段非人的艱苦,儘管他現在的生活仍然清貧,但他已非常滿足。他說,面對那些早已逝去的英靈,我還活著,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