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烈日炎炎酷暑難當的夏天,古人都是怎樣避暑的?原來他們過的沒有想像中難熬嘛

夏天烈日炎炎, 酷熱難耐。 小編兩百斤的身軀過得那叫一個煎熬, 不過吹著空調, 吃著冰鎮西瓜, 渾身熱 意全消, 真叫一個爽!在此小編不僅困惑在沒有風扇空調的古代, 人們又是怎樣渡過酷暑的呢?現在小編就帶你感受一下古人避暑的方法, 看看他們的夏天過得怎麼樣。

冰鎮西瓜

自古至今, 祛暑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根據地理位置不同節氣各異, 通過移居而住來達到避暑的目的。 動物界的候鳥便是採取這個辦法。 清代從康熙皇帝以後, 歷任皇帝每年夏季都會離開故宮到頤和園、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去避暑消夏。 只是這樣的避暑方式, 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到, 不具普遍性。

承德避暑山莊

稍次一點的方法是用冰祛暑。 據早在《詩經.七月》中, 就有“鑿冰衝衝”窖儲度夏的記載, 避暑納涼在人們的夏季生活中由來已久。 到了漢朝, 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橫空出世。 《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做七輪扇, 大皆徑丈, 相連續, 一人運之, 滿堂寒顫。 ”, 一個人運動, 滿屋人涼快, 這又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到了唐朝, 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 涼屋通常傍水而建, 採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搖轉,

將涼氣徐徐送入屋中, 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 然後沿簷而下, 製成人工水簾, 屋子裡自然會涼快起來。 明朝時候, 涼屋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明代人已經知道在消暑時巧妙利用地理優勢, 掘井納涼, 天然環保又清爽。

唐代避暑的涼屋

大約在3000年前的商代,

冷飲也開始隨著出現。 富貴人家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 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 發展到唐朝時, 開始出現“冰商”, 也就是商業性的藏冰戶。 冬天藏冰, 入夏拿出來賣。 到了宋代, 冷飲有了新的突破。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 馬可·波羅來中國時, 受元世祖賞賜, 嘗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 後來, 馬可·波羅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 義大利對這一技術嚴加保密300年後, 被法國人高價買走, 此後不知怎麼的又傳到了英國。 英國人改造後, 制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淇淋”。 不知道他們大賺其錢時, 有沒有想到要感謝一下中國的忽必烈。

美味冰淇淋

明清以來, 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蓮子湯。 中醫學認為, 蓮子性味甘平, 具有養心益腎的功用。 夏日常飲蓮子湯, 能補中強志, 養神益脾。 中老年人食用, 輕身益氣, 令人強健。 在清朝宮廷中, 消暑冷飲的種類就有很多了, 冷飲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糕等料製成, 冰鎮後吃起來絕對爽口。

蓮子湯

在清朝,伏天裡選擇中草藥避暑是當時一大特點,《京都風俗志》曾記載,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蘇葉、藿葉、甘草等湯,稱之為暑湯,並在街上出售。這裡的“蘇葉”,即紫蘇葉,中醫學認為紫蘇性溫、味辛、發表散寒、理氣寬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兒童夏日飲蘇葉湯,則有健脾補中的功效。 除了老百姓喜歡製作暑湯消暑外,宮中的御醫在夏季也會開出消暑的中藥方子,如香薷湯、暑湯等湯劑,還有香薷丸、藿香正氣丸、清暑益氣丸等丸藥。

甘草避暑茶

如此看來,古人的夏天過得還不賴嘛,我們都瞎操心了,在此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正是由於他們對事物的探索才有了我們社會發達的今天,啥都別說了,舉起手中的這瓶冰鎮啤酒乾杯吧!

冰鎮後吃起來絕對爽口。

蓮子湯

在清朝,伏天裡選擇中草藥避暑是當時一大特點,《京都風俗志》曾記載,在伏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蘇葉、藿葉、甘草等湯,稱之為暑湯,並在街上出售。這裡的“蘇葉”,即紫蘇葉,中醫學認為紫蘇性溫、味辛、發表散寒、理氣寬中、化痰止咳。中老年和兒童夏日飲蘇葉湯,則有健脾補中的功效。 除了老百姓喜歡製作暑湯消暑外,宮中的御醫在夏季也會開出消暑的中藥方子,如香薷湯、暑湯等湯劑,還有香薷丸、藿香正氣丸、清暑益氣丸等丸藥。

甘草避暑茶

如此看來,古人的夏天過得還不賴嘛,我們都瞎操心了,在此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正是由於他們對事物的探索才有了我們社會發達的今天,啥都別說了,舉起手中的這瓶冰鎮啤酒乾杯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