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腫瘤心理知識小貼士(1)——乳腺癌生存者的心理社會反應

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乳腺癌生存者的生活感受, 一個原因是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長, 另一個原因是乳腺癌生存者在所有帶癌生存者中占的比例最大。

雖然乳腺癌生存者對診斷和治療的適應性多種多樣, 但大多數患者都回復到和患病前同樣豐富甚至更豐富的生活中, 許多患者的社會功能和情感功能比健康對照組更好。 雖然部分患者在被診斷為乳腺癌後自願或不得不辭職, 但那些繼續工作的乳腺癌生存者甚至比健康對照組工作的時間更長。 除了工作是收入的來源、能支付必要的醫藥費之外, 工作還是社會支持和自尊的重要來源, 也能夠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

現在很多研究讓醫生越來越認識到乳腺癌患者心理創傷的高發生率可能是被誇大了。 在很多女性患者中, 乳腺癌並不能導致創傷後應激障礙。 很多生存者具有很強的恢復能力,

而且認為疾病是生活中一個特殊的轉捩點。 很多生存者將她們的治療經歷和康復過程與後來的患者進行分享。

雖然對疾病復發的擔憂會隨時間減少, 但對大多數帶癌生存者來說, 這種擔憂從來不曾完全消失。 持續存在的焦慮部分是由於乳腺癌患者認為治療後的任何時候疾病都有可能復發, 因此複診需要持續一生。 擔憂的程度也是波動, 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如定期複診時、每年的紀念日、出現疑似症狀、持續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病友的去世、家人生病等。 擔憂、恐懼可能導致患者頻繁檢查復發的徵兆, 在複診前特別焦慮, 擔憂未來等。

復發的診斷對患者來說是“毀滅性的”, 復發後整體生活品質的恢復比最初診斷時要慢。

但即使存在復發的壓力, 患者的心理功能在診斷後的幾年內也會逐步好轉, 顯示了生存者的適應能力。 與沒有復發的帶癌生存者相比, 復發患者的軀體功能和健康狀態更差, 情緒健康損害更大, 與家人和醫務人員的關係存在更多問題, 表現得更絕望。 即使只有局部復發, 精神問題也會出現。

——《心理社會腫瘤學》唐麗麗 王建平P37-38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2年5月第1版

旨在一心, 健康相聯。 關注癌症病人、慢性病人、心身疾病者的心理關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