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學家郭沫若力排眾議挖定陵,後續計畫宏大卻遭周總理喊停

郭沫若的身份頭銜頗多, 現代文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 然而, 他的主業是歷史學家、萬曆皇帝墳墓就是由他建議並組織挖開的, 造成了很多文物風化。 其實, 他的雄心遠遠不止萬曆皇帝, 還想挖開劉邦、武則天的墳墓, 幸虧了當年周總理的一句話, 終結了郭沫若的探索大計。

郭沫若

在1955年, 郭沫若吳晗等歷史學家向國家建議挖掘明長陵。 明長陵明十三陵之首, 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主峰南麓。 明長陵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 營建時間最早, 用料極其嚴格考究, 施工精細, 工程浩繁, 營建時日曠久, 僅僅地下宮殿就用時四年。

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之後遷都北京, 並在北京為自己選擇陵址。 朱棣在營建北京紫禁城的同時, 就開始選址了, 此後相繼即位的12個皇帝在其左右建陵,

占地面積40平方公里。 稱為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當時國家批准了郭沫若的這項挖掘計畫, 不過, 這個計畫引起文物、考古界的專家強烈反對, 因為當時的技術難以對挖掘出來的文物進行妥善保護。 所以, 郭沫若只好作罷。 長陵沒挖成,

郭沫若轉向了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墓。 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 位於長陵西南方, 建于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定陵

郭沫若頂住壓力, 義無反顧地組織挖開萬曆皇帝的墳墓後, 因為技術手段不夠,

大量的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壞, 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之間灰飛煙滅, 讓人心痛。 挖掘後, 郭沫若沒有對定陵進行妥善保護。 1966年, 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 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被焚。 3口由上等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棺槨, 也被扔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 被當地農民撿走。 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乾陵

挖掘萬曆皇帝的墳墓後, 郭沫若再接再厲, 在1965年, 再次申請挖掘長陵, 被周恩來總理拒絕。 後來, 郭沫若又建議周總理開挖乾陵, 周總理只冷冷的說了一句話:“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 周總理的這句話, 為後來的帝王墳墓挖掘定了調子, 保護了帝王墓。

乾陵

乾陵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們慶倖,周總理的一句話,保住了這座千年帝王陵墓,成為現在的一個旅遊景點。

乾陵

乾陵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們慶倖,周總理的一句話,保住了這座千年帝王陵墓,成為現在的一個旅遊景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