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糧油作物項目現場會召開 馬鈴薯畝產量預計可達3噸

近日, 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西南丘陵旱地糧油作物節水節肥節藥綜合技術集成與示範”專案現場會在會理縣綠水鎮松坪村召開, 此次現場會展示專題為:“攀西地區玉米馬鈴薯田間節水節肥節藥生產技術模式”。

此次現場會由四川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專案首席專家單位)主辦, 涼山州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和會理縣農牧局聯合承辦, 來自四川、雲南、貴州、廣西、重慶等西南5個省市、地區14個崗位團隊專家等共計70餘人參加會議。

會上, 項目負責人之一、會理縣農牧局農技站站長萬幸向參會領導、專家介紹了會理縣農業發展狀況及冬馬鈴薯生產情況。 子專案責任專家、涼山州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副所長王友富對基地建設情況及展示的各項技術措施作了全面講解。 專案首席專家張鴻, 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袁繼超, 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龍昌,

貴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宋碧, 國家馬鈴薯綜合試驗站涼山試驗站專家、涼山州農科所副所長劉紹文等親臨指導, 並為專案和基地建設提出了多條寶貴建議和意見。

現場會展示了攀西地區冬馬鈴薯種植冬馬鈴薯栽培全程機械化栽培、高壟雙行膜下精量滴灌節水、水肥一體化栽培、栽培免耕除草、蟲害植物源誘擊五大關鍵技術。

近日, 記者從會理農牧局瞭解到, 在國內知名馬鈴薯專家李進福教授的全力支持下, 流轉土地1000餘畝的示範基地長勢喜人, 預計畝產量可達3噸左右。 基地同時積極探索“政府協調、科研單位解決技術難題、企業出資, 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企業+基地+農戶”、“訂單農業+土地流轉+綠色生產”等基地建設模式和運行機制,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馬鈴薯商品率和附加值以及農民收入, 取得了良好效果。 為適宜區域馬鈴薯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以及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開闢了更廣闊的前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