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鱔魚是如何交☆禁☆配的

17

鱔魚是如何交配的

法國南部和黎巴嫩都曾出土過1億年前的鱔魚化石。 從鱔魚老祖宗脫胎而來的有兩個鱔魚種群:源自印度洋-太平洋海盆的17個現代品種和源自大西洋的2個品種。 所有的鱔魚都繼承了祖先的生活方式:生於400米深的溫暖海水中, 長在新鮮的淡水環境裡。 安圭拉鱔就出生在馬尾藻海, 小鱔魚隨波逐流來到歐洲或者北美, 長大後, 就變成了北美鱔魚和歐洲鱔魚, 兩者之間只有椎骨數量不同(前者有107個, 後者有115個)。 隨著大西洋逐漸變寬, 歐洲鱔魚必須長途跋涉到馬尾藻海域繁殖。

在馬尾藻海的深處,

雌鱔魚會產下130萬到150萬顆卵, 周圍水溫高於17℃, 水壓超過氣壓40倍。 孵化期為1到2個月。 鱔苗有6毫米長, 半透明, 柳葉狀, 靠浮游動物為生。 墨西哥灣流裹挾著它們, 200天內橫跨整個大西洋。

在離歐洲海岸線還有100公里時, 鱔苗變身小鱔魚, 變長了也變粗了, 長8釐米, 重0.3克, 開始有了蛇的形狀, 身體也有了顏色。 它們抵達季節是在十月份到次年三月, 數百萬隻小鱔魚會形成蔚為壯觀的鱔魚帶, 綿延幾公里長。

大部分會溯流而上, 變身幼鱔, 這段時間長度會增加到20釐米。 歐洲鱔生活在冰島、歐陸、土耳其和地中海東岸的河流中。 美州鱔生活在東北美和中美洲的河流裡。 長到18釐米時, 它們身上開始形成及其微小的鱗屑。

鱔魚一天要吃掉相當於體重的四分之一的食物,

覓食基本靠發達的嗅覺。 主要食物來源是蜻蜓幼蟲、蝦、龍虱和蝦虎魚。

幼鱔一個月能沿著河流上游40公里。 雌鱔會一直往上游, 而且長得比雄鱔更快。 如果它們路上遇到水壩, 它們就會跟蛇一樣從周圍的濕地中爬行穿越過去。 實際上, 鱔魚可以離水好幾米, 並在岸上停留一段時間, 因為它們潮濕的皮膚可以幫助呼吸。

在白天, 鱔魚躲在泥沙中, 只露出頭來, 躲避天敵。 它們忠於領地, 而且是獨居動物。 雄鱔可達45釐米長, 重150克, 雌鱔可達80釐米長, 中1.5公斤, 最長可達1.2米, 重5公斤。 (昨晚那條應該是雄鱔沒差了~嘖嘖嘖)

為了交配, 鱔魚要花6個月時間穿越大西洋回到馬尾藻海, 一天遊30公里。 一般從秋天開始回溯,

剛好利用了洋流。 為了這段路途, 它們要囤積很多脂肪, 消化道萎縮, 菊花緊閉。 為了應對深海環境, 它們的眼睛會變成平時的四倍大, 身體變成銀色, 胸鰭變長方便遠洋浮游。 在三四月份, 它們抵達馬尾藻海。 雄鱔能活8-12年, 雌鱔能活12-18年, 飼養的鱔魚能活到85歲。

以上所說的鱔魚是大家每天都吃的那種, 但是有些品種只生活在大海裡。 它們組成了鰻形目。 基本都是個蛇樣, 有不成雙的鰭, 而且沒有腹鰭。

淡水鱔都是生活在河流裡, 出生在大海中, 只是分佈區域、背鰭長度、椎骨數量和皮膚顏色有區別。

有四種淡水鱔出生在在印度洋裡。 非洲安圭拉鱔和安圭拉雲紋鱔出生在馬達加斯加以東的海域, 生長在馬達加斯加和東非的河流中。

安圭拉星紋鱔生長在印度、斯里蘭卡、蘇門達臘。 爪哇和澳洲北部的河流中, 安圭拉雙色鱔生活在西爪哇。

生於太平洋的鱔種類多達13種。

安圭拉花鱔生活在新幾內亞沿海, 鱔苗廣布於東非和日本沿海, 在塔希提和社會群島尤為常見。

日本鱔主要生活在日本和中國。 安圭拉始祖鱔生活在西裡伯斯海。 新幾內亞東部和所羅門群島生活有三種鱔。 南太平洋也有四種鱔, 包括安圭拉南極鱔和澳洲長鰭鱔, 後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鱔魚, 雌鱔可長達1.8米, 重18公斤。

紐西蘭的河流裡也生活著兩種鱔魚。

相對淡水鱔魚, 還有海鱔。 它們都生活在珊瑚礁裡, 一共有15個屬200種海鱔。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 囊鰓鰻目的深淵鰻雖然嘴超級大,

能吞下同等體積的其他魚, 但是它並不是一種真正的鱔魚。

[許叔viasoftpedia] 贊一個 (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