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位北京老人知青時期的趣事——驢頭 學生生涯走到頭 黑驢白驢齊下鄉(原創連載中)

本文作者:北京老夫

作者介紹:

我是老夫, 1950年4月出生于北京宣武區, 1963年9月考入北京三十一中上初中, 1968年12月底到山西運城市郊區插隊, 1971年2月分配在運城工作, 1990年5月調至北京某機關工作, 2010年退休。

自2003年起, 我開始嘗試登山, 至今仍為一驢友。

老夫是我的網名, 在那沒有互聯網的中學時代, 我還不叫這個名字。 況且那麼小的年紀叫這個名字恐怕也有些不合適。 那時候, 同學們都有外號。 起外號時, 大家對驢字情有獨鍾, 因此帶驢字的外號很多。 其中, 我的外號是白驢, 我的同學瑋哥則被尊稱為黑驢或者驢腿。 以下記載的是和黑驢結識後,

尤其是插隊期間所發生的一些小事、趣事。

驢頭 學生生涯走到頭 黑驢白驢齊下鄉

1963年, 我和黑驢考入了同一所中學, 還分配在同一個班。

那時, 我們兩頭都不太聽話。 從此, 上課時不好好聽課, 做小動作, 老師批評時和老師犯驢脾氣,

都少不了黑驢和白驢。 下課後淘氣, 和同學鬧得人仰驢翻, 我們這一黑一白也都經常在一起, 配合得十分默契。

黑驢黑瘦的身材, 目光炯炯, 眼睛一眨一眨的。 由於一直練習單杠, 黑驢的肌肉十分發達, 被“正三炮”和“負三炮”兩位同學稱為“滿身的腱子肉”。 走起路來, 他腿下飛快而上半身紋絲不動, 像緊握方向盤的司機, 被“大奔”同學和“滋豬”同學戲稱為“掛四檔走路”。

人雖然精神, 但黑驢卻不怎麼注意修飾邊幅。 有時, 黑驢一進教室, 便能引起一場哄然大笑。 這時, 黑驢低頭一看, 才發現自己將上衣紐扣中的老二扣在了扣眼的老大上, 以下均依次錯位。 這樣的事, 可不是一次了。

黑驢的人緣好, 大家也願意和他“開玩樂”。 那時的學生,

可不像如今的學生有那樣重的負擔。 就這樣, 我們鬧著、笑著、學習著、長大著, 升到了初中六年紀。 在這五年半的初中生涯中, 我們一直親密無間。

可能有人要問了, 你們為什麼上了五年半初中?對此, 現在年輕人可能就不知道了。 1966年夏天, 正當我們初三課程學完, 准備考高中時, 偉大領袖毛主席親手發動和親自領導的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爆發了。 文化大革命一爆發, 就把文化的命給革了, 成了“大革文化命”。 從此之後的很多年, 高中和大學不再招生了, 初三的學生也暫時畢業不了。 而小學畢業生則仍然源源不斷地升入初一。 因此, 我們便後浪推前浪地升為“初四”、“初五”、“初六”年級。

那個時期, 我們這些學生可以來學校,

也可以不來學校。 而且教室已經讓給了新生, 我們來了也沒有教室。 晃蕩了幾年後, 因為無法升學也無法就業, 便被發配到了農村。 當時, 我們雖然十八歲, 算是成年人了, 但有很多比我們小好幾歲的低年級學生也同樣被趕到了東北、陝北、內蒙古、雲南等地下鄉。

黑驢呀, 你還記得咱們班的那些同學的外號吧?

黑驢呀, 你現在走路還掛四檔嗎?

眾樂家天下原創作品(版權所有盜文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