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嫡孫朱和平憶朱德戎馬之外的“心願”

中新網昆明3月24日電 題:開國元勳朱德:戎馬之外的“心願”

作者 王禕

“初意掃除專制, 恢復民權, 即行告退。 詎料國事日非, 仔肩難卸, 戎馬連綿, 轉瞬十餘稔……不管國家存亡, 焉知人間聚散。 無人無我, 有相無相。 時局如斯, 令人想向。 ”1922年, 開國元勳朱德在贈予好友映空大和尚的詩文中這樣寫道。 從詩文中可以窺見, 戎馬之外, 朱德鮮為人知的“心願”。

23日, 時隔95年, 雲南省昆明市東郊金馬山山麓, 在朱德當年的流連之地, 朱德嫡孫朱和平與昆明市民一起, 在重溫戰火烽煙的歷史餘音的同時, 揭開了朱德鐵馬冰河之外的另一種生活狀態。

朱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 功勳卓著, 戰功赫赫。 1909年國土飄搖之際, 朱德懷救國之志離開家鄉, 經70餘天地跋涉, 來到雲南尋找救國的道路。 幾經周折, 在雲南開啟了軍事生涯和革命的征程。

“眾所周知, 朱德是‘護國名將’, ”雲南朱德生平思想研究委員會會長卓人政稱, 但他還是個詩人, “除打仗外, 他寫了70多年詩”。

1922年, 政局越發動盪, 時任雲南陸軍憲兵司令的朱德望眼寰中, 軍閥混戰, 中華大地四分五裂。 在亭院漫步時, 朱德寫下了《贈映空大和尚詩文》, 雖羡慕映空和尚的野老閒情, 卻對國家存亡大事難以割捨。

“‘救國救民’是爺爺一生的願望, 這也是爺爺來雲南的初衷。 ”朱德嫡孫朱和平說, 抗戰時期, 因地處西南沿邊,

雲南是根據地、大後方, 也是最前線, 只有來雲南才能救中國。 1922年, 朱德感歎現實的慘烈非他所願, 故有意離開滇軍, 尋求新的救國救民之路。 “寫這首詩文時, 爺爺內心正在經受激烈地角逐, ”朱和平稱:“但越到愁苦憂悶的時候, 爺爺越會表現出‘閑雲野鶴’的姿態, 於是, 才有了在亭院裡閒庭信步時寫得這首詩”。

在朱和平的記憶裡, 朱德每當面對艱難抉擇, 就會顯得格外“閒散”。 “可能是為了讓自己更平靜的思考吧, 他就會去爬山、養花、散步, 或者幹點別的什麼”。

建國後, 本該享受和平時代閒散生活的朱德, 卻又有的新的心頭大事——祖國如何更好地發展。 “也許爺爺一直嚮往與世無爭的‘神仙’生活, 但他又難忘初心‘為國為民’。 ”歷史離不開每一個人的拼搏和探索。

朱和平指出:“如果沒有歷代人的犧牲和傳承, 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