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子有方丨孩子做暑假作業有這三種毛病?家長學好這四大招,一治一個準兒

都說

暑假作業就像孩子頭上的“緊箍咒”, 不管怎麼假期去了哪, 做什麼, 都得想著還有份任務需要完成。 今天, 我們就來看看, 督促孩子順利完成暑假作業,

家長都能做點兒什麼。

孩子寫暑假作業, 有這三種現象嗎?

現象一:不知道著急, 動作拖拉

很多孩子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就喜歡拖, 每次都要磨蹭到晚上8點半, 甚至是9點以後才開始寫, 上學尚是如此, 假期就更加更加喜歡拖了。 經常會說明天再寫吧, 等到了明天, 又不想寫再推遲, 直到開學前幾天, 才開始夜以繼日的趕。

孩子的小心思:假期這麼長, 我先玩幾天再寫也來得及!大不了最後幾天多寫點。

現象二:人在心不在, 注意力不集中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寫了, 可是心思完全不在作業上, 一會出去倒杯水, 一會去上個廁所;家裡來客人了, 一定要出去看看……完全沒有時間概念, 能2個小時完成的作業, 硬是被拖到了5個小時。

孩子的小心思:寫作業好無聊啊~好煩啊~我把這道題寫完, 玩一會兒遊戲, 再寫吧。 這樣才有動力。

現象三:質、量難兼顧, 答題不走心

平時寫作業的時候, 孩子不敢怠慢, 因為寫不好第二天會被老師批評。 可暑假不一樣啊, 老師不會每天都盯著你作業品質, 於是孩子答題非常不規範:不寫題號;數學應用題也不寫“解”, 得出結論後也不寫“答”;格式混亂, 解題過程跟草稿紙上的演算一樣龍飛鳳舞。

一、制定暑假作業完成計畫

在與孩子溝通時, 應該明確其充足的休息和娛樂時間, 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作業的完成計畫, 每天保持幾個小時的學習狀態。

1

關注孩子暑假作業進展

家長可以每天定時翻看孩子的作業進展, 確保孩子在按照規劃的進度前進, 同時確定孩子沒有將學習習慣全部丟掉。 “每天花幾十秒鐘粗略翻看即可, 不必要過問是否正確或者是否有全部完成。 ”這樣一來就可以規避孩子找代寫和馬虎應對的可能, 也不會給孩子造成“被監視”的心理壓力。

2

通過“獎勵”督促孩子

對於學習自覺性較低的孩子, 家長可以採取適當“獎勵”的方式, 鼓勵孩子完成每天定量的作業, 在孩子完成作業後及時表揚並兌現承諾。

二、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 一旦發現有問題, 就會一邊幫孩子塗擦,

一邊責怪孩子。

建議做法是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 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 父母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 不打擾孩子, 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檢查:

1

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

孩子讀低年級時: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 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 而是說出大體範圍, 如“做得不錯, 但這個題有些不對, 你再看看。 ”或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一個小圓圈, 讓孩子自己改。 孩子找出來了就及時稱讚鼓勵。

2

重點檢查孩子做題思路

孩子讀高年級時: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 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己確認。 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

三、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有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也做半天,怎麼辦?

1

“限時法”糾正

先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自己估計一個完成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

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無需干涉,畢竟家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大集中,有拖拉的行為,父母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已經做了15分鐘了,加油!”

2

“中途安撫法”糾正

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感到必須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問“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媽媽幫你一下?”

這樣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這時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相信你很快會做完的,爸爸/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中止了孩子的拖拉行為,然後讓孩子明白:父母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

越是責駡、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3

“直接要求法”糾正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換這種方法試試:事先瞭解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多,用20分鐘可以做完,數學稍多點兒,用35分鐘時間可以做完。

那麼,父母要說到做到,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讓孩子明白:父母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帶有強迫性,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繫,請老師做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四、點撥孩子做習題

有的孩子確實需要父母點撥一些難題,父母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撥也是有必要的。而且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

1

讓孩子反復讀題

許多題目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總是遷就孩子,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版式列好,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父母要高興地稱讚:“我說過吧,仔細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孩子不會做的題,父母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2

用例題作輔導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也沒做出的題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訴他原題的解法,最好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

一般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不會做原題,那麼要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的。這種做法雖然父母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3

只講關鍵字

對於有些難題,父母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麼,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裡,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計算。

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或告訴孩子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如果這樣輔導孩子,那麼他的解題思路不容易打開。

寫在最後的話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身教重于言傳,家長希望孩子養成認真仔細、專心、愛動腦筋的習慣,那麼就要給孩子做出榜樣。家長對待孩子作業的態度就可以傳遞給孩子重視學習的觀念,請各位家長朋友一定要負起父母的養育和教育責任,每天配合老師,認真教育孩子、管理孩子。

往期精彩回顧

三、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有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也做半天,怎麼辦?

1

“限時法”糾正

先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自己估計一個完成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

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無需干涉,畢竟家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大集中,有拖拉的行為,父母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已經做了15分鐘了,加油!”

2

“中途安撫法”糾正

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感到必須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問“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媽媽幫你一下?”

這樣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這時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相信你很快會做完的,爸爸/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中止了孩子的拖拉行為,然後讓孩子明白:父母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

越是責駡、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3

“直接要求法”糾正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換這種方法試試:事先瞭解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多,用20分鐘可以做完,數學稍多點兒,用35分鐘時間可以做完。

那麼,父母要說到做到,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讓孩子明白:父母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帶有強迫性,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繫,請老師做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四、點撥孩子做習題

有的孩子確實需要父母點撥一些難題,父母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撥也是有必要的。而且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

1

讓孩子反復讀題

許多題目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總是遷就孩子,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版式列好,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父母要高興地稱讚:“我說過吧,仔細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孩子不會做的題,父母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2

用例題作輔導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也沒做出的題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訴他原題的解法,最好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

一般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不會做原題,那麼要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的。這種做法雖然父母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3

只講關鍵字

對於有些難題,父母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麼,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裡,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計算。

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或告訴孩子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如果這樣輔導孩子,那麼他的解題思路不容易打開。

寫在最後的話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身教重于言傳,家長希望孩子養成認真仔細、專心、愛動腦筋的習慣,那麼就要給孩子做出榜樣。家長對待孩子作業的態度就可以傳遞給孩子重視學習的觀念,請各位家長朋友一定要負起父母的養育和教育責任,每天配合老師,認真教育孩子、管理孩子。

往期精彩回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