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北人口最多的縣,伍子胥故里,屈原在此寫《離騷》

監利縣, 隸屬於湖北荊州市, 位於湖北省中南部, 江漢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 南枕長江, 與湖南省岳陽市一橋相連;北依東荊河, 與仙桃、潛江相鄰;西帶白鷺湖, 接壤江陵、石首;東襟洪湖, 與洪湖市共用天然湖區。

監利縣境, 夏商屬於古南蠻國, 都城大約在今餘埠(監利)古井口南面約1裡的地方。

西周時期, 監利縣境稱為州國, 是周天子下面的一個小諸侯國。 春秋時, 州國被楚國所滅, 監利全境屬楚國, 後在西元前586年, 監利境內建立了一個附屬楚國的容城國。

秦朝時, 縣境為州陵縣。

漢初, 古容城地域為州陵縣和華容縣(湖南的華容縣是在隋朝開皇18年才改稱華容的, 可能是襲用了這個名稱)。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軍敗赤壁, 華容歸屬東吳, 由於此地“士卑沃、廣陂澤”, “地富魚稻”, 西北境內曾產鹽, 於是東吳便“令官督辦”以監鹽漁之利。

西元 222年, 孫權稱帝, 從華容縣劃出一小塊地方設立監利縣。

從此, 監利作為一個縣名正式出現於歷史舞臺, 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了。

南北朝時期, 梁朝劃監利為監利郡, 監利縣為郡府所在地, 但存在的時間並不長。

隋唐五代時, 監利縣的建制沒有多大變化;後周時, 曾一度將監利改為複州。

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 965年)以白沙垸分設玉沙縣;熙寧六年(1078年), 又撤銷玉沙縣併入監利;南宋鹹淳年間, 因為蒙古人的進攻, 南宋政府廢置監利縣。

元朝末年, 順帝整飭南宋州郡時才又複置監利縣;明、清兩朝監利縣建制一直沿襲未變。

土地革命,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監利縣是紅軍、新四軍和解放軍的根據地。

1949年, 監利縣解放, 縣政府由周老嘴遷至容城, 監利縣先後隸屬于沔陽專區、荊州專區、荊沙市、荊州市。

監利縣總面積3460平方公里, 轄21個鄉鎮、2個農場管理區, 總人口156萬, 是湖北省人口最多的縣(不包括縣級市)。

監利縣是荊楚古縣、文化名城, 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春秋名將伍子胥出生於此(今監利縣黃歇口鎮);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此(古容城離湖, 今荒湖農場駐地毫口)創作《離騷》;“商聖”陶朱公範蠡也在此隱居。

監利縣也是紅色熱土, 監利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1931年12月成立于監利周老嘴鎮,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誕生于監利汪橋鎮,賀龍、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等革命先烈曾在這裡浴血奮戰。

相關文章:

安徽第一人口大縣,也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縣

廣東人口最多的縣,因與福建長樂重名而改名

江蘇人口最多的縣,是虞姬故里,被譽為“江淮明珠”

監利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1931年12月成立于監利周老嘴鎮,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誕生于監利汪橋鎮,賀龍、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等革命先烈曾在這裡浴血奮戰。

相關文章:

安徽第一人口大縣,也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縣

廣東人口最多的縣,因與福建長樂重名而改名

江蘇人口最多的縣,是虞姬故里,被譽為“江淮明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