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959年7月27日,後周世宗柴榮駕崩於汴京,終年39歲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 于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在位6年。 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 是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柴榮本身是郭威正室柴皇后的侄子), 是中國少數由外戚繼承宗室的皇帝, 廟號世宗, 諡號睿武孝文皇帝。 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建樹, 號稱英主。

後周世宗柴榮(清人繪)

柴榮年輕時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賣茶葉, 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 史載其“器貌英奇, 善騎射, 略通書、史、黃老, 性沉重寡言”。

廣順元年(951年), 周太祖郭威即位, 柴榮授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 封太原郡侯。 史載其境“為政清肅, 盜不犯境”。 二年, 檢校太傅為相。 又一年, 封晉王。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 判內外兵馬事, 總攬兵權。 同月太祖崩, 即帝位。

柴榮即位後, 立刻下令招撫流亡, 減少賦稅, 恢復中原經濟。 他整頓吏治, 使後周政治清明, 百姓富庶, 經濟開始繁榮。

柴榮推行毀佛政策, 以佛寺銅材鑄行“周元通寶”, 錢質與鑄量均居五代之冠。 因其毀佛行為, 後周世宗被列入毀佛的“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一宗”。 司馬光評述周世宗“毀佛”:“不愛己身而愛民, 不以無益廢有益, 周世宗算得是仁愛明理之人。 ”

柴榮藝術形象“柴榮治國”

柴榮對內進行改革, 對外則積極開拓疆土。

顯德元年(954年)二月, 北漢主劉崇乘其新立, 勾結遼兵4萬攻後周, 柴榮率軍迎戰, 于高平(今山西)南大破北漢軍隊, 穩定了政局。 戰後整軍練卒, 裁汰冗弱, 軍威大振!

顯德二年柴榮詔令群臣獻《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 確定王樸提出的“先南後北”的統一方略;命兵部撰集兵法, 名《制旨兵法》。 他擊敗後蜀的孟昶(chǎng), 取得秦、鳳、成、階四州, 孟昶大懼, “致書請和”;又先後三次征南唐, 創建水軍, 恢復淮南十四州。

顯德六年三月, 收復燕雲十六州, 一連攻陷瀛洲、莫州二州(今河北), 再向北挺進, 又連陷益津關、瓦橋關、高陽關三關。 五月在議取幽州(今北京)時, 柴榮病倒, 只好撤退。

顯德六年六月(西曆959年7月27日),

柴榮去世, 年僅39歲。 由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 是為周恭帝。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最為英明的君主之一, 為北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舊五代史》稱:“世宗頃在仄(zè)微, 尤務韜晦……不日破高平之陣, 逾年複秦、鳳之封, 江北、燕南,

取之如拾芥, 神武雄略, 乃一代之英主也……而降年不永, 美志不就, 悲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