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老人帶上助聽器後還說聽不清呢?

有些聽障患者, 特別是老年聽障患者, 經常會有聽得到但是聽不清的抱怨, 那麼為什麼戴助聽器進行了補償還是聽不清呢?

01、聽障患者自身言語解析度的下降

有部分患者聽力下降五年、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卻沒有進行干預和補償, 平時在交流過程中靠對方大聲說話、看對方的口型或者用文字進行交流, 平時與外界的交流越來越少, 甚至有部分患者直接不與外界交流。

我們通過語言來進行交流的流程是:通過外耳收集聲音, 鼓膜和聽骨鏈放大聲音, 內耳把聲信號轉換成生物電信號, 再通過聽神經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

有句話叫腦子越用越靈, 如果言語信號大腦很少接觸到, 那相應的這部分功能會退化。 所以很多患者平時聽的少, 交流的少, 突然戴上助聽器, 可能會出現聽得到, 但是不能夠理解的現象。 這種現象如同經常使用拼音進行電腦打字, 而在偶爾在稿紙上書寫時出現提筆忘字的尷尬。

感音神經性聽障患者的言語辨別率會比傳導性聽障患者差很多。

與正常聽力者相比, 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不僅存在著音量減輕的問題, 同時還存在著頻率失真(頻率解析度差)的問題。

換句話說, 我們用一般講話音量交談, 聽力正常者交談起來毫無障礙, 而聽閾為6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障患者則可能出現聽不清,

甚至聽不全發音。 雖然戴上了助聽器, 但聽障患者還是不可能把每個音節或字都聽得清楚, 尤其是在雜訊環境中。

這是因為, 雖然經過助聽器的正確補償, 但患者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①時間解析能力差;

②頻率解析能力差;

③聽覺系統受傷後的降噪能力差, 如同眼睛一樣能看到的東西不一定能看清;同理, 能聽到聲音不一定聽清了, 而即使是能聽清聲音也不一定能聽懂。

若聽覺中樞受損, 聽覺分辨能力會更差, 稱為中樞性聽力損失。

典型的中樞性聽障患者完全可以聽到聲音, 甚至是極細小的聲音, 但他們聽不清、聽不懂。 顯然, 聽不到肯定會聽不清;但即使聽到了, 由於內耳、聽中樞分析能力下降, 也依舊會可能聽不懂。

02、佩戴助聽器需要一個磨合期

當初次佩戴助聽器時,

或者更換了新的助聽器時, 需要有一個磨合期, 就像剛戴上一副新眼鏡時, 可能會出現頭暈的現象。

我們初次佩戴助聽器時, 大腦必須學習如何重新理解這些聲音, 特別是聽複雜的語言。

如果聽不懂別人的講話, 偶爾聽不到一些比較輕的談話時, 不要著急, 與別人交流時需要結合視覺提示, 觀察談話人的面部表情或者體態來説明理解談話內容。

剛開始佩戴, 儘量先從安靜的環境, 一對一交流, 和熟悉的談話人開始鍛煉, 交流的時候需要讓對方放慢說話的語速, 遵循由簡到繁、由淺至深的原則。

03、助聽器的調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在助聽器驗配時, 最好找經驗豐富、專業水準高的驗配師進行驗配和調試,

一個好的驗配師不一定能夠讓一台1000元的助聽器達到10000元的效果, 但是一個毫無經驗的驗配師可能會讓一台10000元的助聽器還達不到1000元助聽器的效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