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手機行業一分錢一分貨“潛規則”,對華為來說可能並不適用

近日, 來自華為前高管的一篇博文引起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 這位華為前高管深刻向消費者闡述了“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同時他也表明了“系統更新打補丁是因為系統不穩定”的立場。

雖然他說的很有道理, 但是為什麼我聽起來這麼“無力”呢?

談及一分錢一分貨, 我還是不禁想起了華為P10的快閃記憶體門, 可能華為P10的eMMC快閃記憶體的價格比USF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品質好不少吧。 快閃記憶體門事件應該給華為P10銷量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雖然最後的銷量也不錯。

其實了解手機圈的朋友都知道, 快閃記憶體門事件並不是只有華為經歷過。 2014年iPhone 6/6 Plus上市不久就曝出“宕機門”, 最終也是由於快閃記憶體晶片引起。

無獨有偶 , iPhone 6也曾因快閃記憶體宕機

2014年iPhone 6系列剛上市, 就出現了大面積的手機宕機重啟, 並且發生重啟的手機主要集中在64GB和128GB版本中, 128GB版本居多, 16GB版本沒有發生。

據電科技瞭解, 宕機事件是由於使用了TLC NAND架構快閃記憶體引起, 而使用MLC NAND的則不存在這一問題。

也就是說16GB和部分64GB版本的iPhone 6使用的是MLC NAND架構快閃記憶體晶片, 其餘64GB版本和128GB版本的iPhone 6採用的是TLC NAND架構快閃記憶體。 至於為什麼會採用不同的標準, 無非是成本,

TLC成本大約只要MLC的一半。

雖然iPhone 6的快閃記憶體事件引起了諸多消費者的不滿, 但最終蘋果也通過iOS的系統更新和“以換代修”的方式渡過了這一劫, 而iPhone 6的銷量也並沒有因為快閃記憶體事件受到波瀾。

對標蘋果, 華為的利潤並不高

其實, 華為一直都把蘋果看做是對標的目標。 去年, 蘋果市場份額只有華為的1.5倍, 但經營利潤的卻仍然是華為的幾十倍。 由於定價、銷售成本率以及期間費用率之間的差距造成華為產品經營利潤率遠低於蘋果。 有研究表明華為手機業務的經營利潤率為7.7%, 而蘋果的為32.2%。

以狼性著稱的華為文化造就了華為高層對手機業務的嚴格要求, 雖然華為非常有錢, 但去年底任正非還是對華為手機盈利不足提出嚴厲批評。 所以, 當面對華為P10問題採用推辭的態度, 也表明餘承東自身可能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

華為P10混用的快閃記憶體、沒有疏油層, 其實無非都是節省手機成本, 增加手機利潤的手段。

同樣的快閃記憶體事件, 最後“待遇”卻不同

向來把蘋果當做目標的華為,

在處理華為P10的事情上, 並沒有採用相同的方法去給消費者一個交代。 華為的處理方式簡單粗暴, 就是請水軍, 不對應該是“海軍”。

所以, 就針對華為前高管的言論, 我想說談麒麟、技術, 消費者可能沒話說, 但是談“一分錢一分貨”, 還是考慮考慮在談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