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震驚!中美貿易戰特朗普竟然首先朝這行業發難!

《女神夜財經》今晚關鍵字“汽車業貿易戰”陪你夜讀財經

一、背景

我國高層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期間表示, 中國不希望與美國發生貿易戰,

貿易戰帶不來貿易公平, 中國也不會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增加出口。

對此,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 中方試圖在中美一系列高級別雙邊會晤前定下緩和的基調。

中美兩國外交部門正就元首會晤進行溝通。 那將是特朗普上任以來中方領導人首次訪美並會晤特朗普。

中方領導人在3月19日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時表示, 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 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特朗普在競選時聲稱將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35%-45%的關稅, 但迄今尚未兌現他在關稅方面的狠話。 在持續的“嘴炮”和各方貿易大戰的臆測之中, 特朗普終於要對中國動手了。

然而, 就在中方發表上述講話的數小時前, 特朗普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西哲表示,

中國將成為他的主要挑戰之一, 需要採用“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打擊所謂的中國貿易惡行。

據美國媒體週一報導, 白宮高級官員正悄悄準備在汽車行業針對他們認為的中方不公平做法開展對抗措施。 目前,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

二、詳情

報導中對這麼做的原因分析卻沒有真正落到點子上。 背後的真正原因是, 只有汽車方面的貿易戰才對美國有利, 所以至少在初始階段, 美國更傾向于將貿易戰局限在對自己有利的範圍內進行。

中國目前對美國出口的汽車很少, 但他們渴望銷量大幅增長。 特朗普政府在中國企業的市場准入談判中處於明顯優勢地位。 他擁有調整關稅和界定產地的很大空間。

雖然目前白宮還在考慮他們的談判策略, 但《美國輪胎, 中國之路》一書的作者鄧恩已經對美方可能提出的談判條款給出了猜想:

1、如果中國人想把汽車賣到美國, 他們就必須在美國投資建設汽車生產工廠。

2、中國企業可以在美國自由地擁有100%所有權的業務, 不過, 美國企業在中國也必須擁有同等的權利, 允許美國公司在華設立獨資企業。 如果中國予以拒絕, 美國將開展報復行動。

3、中方在美國的業務所產生的利潤必須留在美國境內。 利潤匯回中國將設置上限, 並且需要取得美國政府的批准。

媒體文章稱, 目前, 美國企業若向中國市場出口汽車, 就必須繳納25%的關稅。 這就是為何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大約2750萬輛的新車銷量當中有96%都是在中國境內生產的原因。

並且, 諸如通用汽車等美國車商要想在中國建廠, 必須與中國公司成立合資企業。

相比之下, 美國只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 並且外國企業可以在美國設立獨資企業。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此前表示, 如果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關稅戰, 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中國和美國互為重要的汽車零部件貿易國。 我認為, 貿易壁壘一方面阻止了國外質優價廉的產品供應美國市場, 同時也增加了美國本土汽車製造業的生產成本, 這毫無疑問將對美國的汽車製造業產生不利影響。

動力聯合亞太區中國副總經理梅松林曾稱, 若出現產業博弈, 中國企業握有競爭主動權:

特朗普執政帶來貿易保護主義, 或將改變國際汽車產業全球化分工的格局。 各大汽車集團不得不重新考慮其在美國甚至全球的佈局。

不過, 中國作為最大汽車市場, 國內廠商背倚廣闊市場空間, 若出現產業博弈現象則握有競爭主動權。 同時, 這也將助力我國整車廠商崛起。 此外, 汽車零部件行業很多產品技術含量高, 涉及節能、減排等問題。 我國產品性價比很高。 汽車零部件工廠從中國轉移到美國的可能性不大。 現在看來大多數汽車零部件產品出口所受影響可能不會很大。

三、分析

貿易戰的直接目的簡單來說就是:損人利己。 要達到這一目的, 需要根據自身的貿易結構來出牌, 基本“規則”如下:

如果進口的商品是最終產品且可以在國內進行進口代替,那採用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以提升國內產出;

但如果進口的商品是中間產品且國內生產無法代替,那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讓進口價格更高,並削弱國內公司的競爭力。

所以出什麼牌,要根據自身貿易結構而定。美國的進口產品主要是日常消費品、中間產品和汽車這“三大件”,在三大件中只有汽車行業具有較高的國內替代能力,所以單打汽車行業牌可以將貿易戰局限在對自己有利的領域中,同時不至於傷及“無辜”。

圖:汽車貿易逆差是美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的主要貢獻來源之一

但中國的情況有點特殊:中國並非美國進口車的主要來源;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汽車進口率僅有3%左右。顯然,針對中國的汽車牌不太可能通過提高關稅這種傳統的貿易戰方式來打。

圖:美國進口車的主要來源國

用反向思維來看,美國最具有進口代替能力的產業,同時也最具有出口潛力;如果能夠提升出口量,其與減少進口量並用國內生產代替所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同時還不會損害與盟友間的關係和盟友的利益。

所以向中國打出表面上讓人匪夷所思的汽車貿易牌,對美國而言具有多方面的好處:

1)用非典型性手法開打貿易戰,先佔領“道德”高點。美國沒有採用主動對中國進口徵收高額關稅這種簡單粗暴的辦法,而是“偽裝”成了中美貿易的受害者:中國對美汽車關稅25%,美國對中國汽車關稅2.5%,對美國“不公平”;

2)將戰場限制在對自己有利的範圍內。目前開展全面貿易戰對美國未必有利,但將貿易戰局限在對自己有利的範圍內開展符合美國利益;

3)對中國“發飆”是精准定向打擊。可以在不損害盟友關係和利益的情況下,達到提升國內製造業的目的;

4)中國可能只是美國非典型貿易戰的“引子”。中國與美國關稅“不對等”僅僅是冰山一角,美國與其它主要貿易對手存在同樣的問題:目前美國所有進口產品加權平均的稅率僅有1.4%,而美國出口面臨的加權平均稅率高達6.8%。這種非典型貿易戰若在中國身上“實驗有效”,有望在日後大規模推廣。

一言看透財經事,紅袖夜伴解紛紛,每晚九點,女神陪你夜讀財經,助您財色兼收!!

如果進口的商品是最終產品且可以在國內進行進口代替,那採用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可以提升國內產出;

但如果進口的商品是中間產品且國內生產無法代替,那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讓進口價格更高,並削弱國內公司的競爭力。

所以出什麼牌,要根據自身貿易結構而定。美國的進口產品主要是日常消費品、中間產品和汽車這“三大件”,在三大件中只有汽車行業具有較高的國內替代能力,所以單打汽車行業牌可以將貿易戰局限在對自己有利的領域中,同時不至於傷及“無辜”。

圖:汽車貿易逆差是美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的主要貢獻來源之一

但中國的情況有點特殊:中國並非美國進口車的主要來源;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汽車進口率僅有3%左右。顯然,針對中國的汽車牌不太可能通過提高關稅這種傳統的貿易戰方式來打。

圖:美國進口車的主要來源國

用反向思維來看,美國最具有進口代替能力的產業,同時也最具有出口潛力;如果能夠提升出口量,其與減少進口量並用國內生產代替所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同時還不會損害與盟友間的關係和盟友的利益。

所以向中國打出表面上讓人匪夷所思的汽車貿易牌,對美國而言具有多方面的好處:

1)用非典型性手法開打貿易戰,先佔領“道德”高點。美國沒有採用主動對中國進口徵收高額關稅這種簡單粗暴的辦法,而是“偽裝”成了中美貿易的受害者:中國對美汽車關稅25%,美國對中國汽車關稅2.5%,對美國“不公平”;

2)將戰場限制在對自己有利的範圍內。目前開展全面貿易戰對美國未必有利,但將貿易戰局限在對自己有利的範圍內開展符合美國利益;

3)對中國“發飆”是精准定向打擊。可以在不損害盟友關係和利益的情況下,達到提升國內製造業的目的;

4)中國可能只是美國非典型貿易戰的“引子”。中國與美國關稅“不對等”僅僅是冰山一角,美國與其它主要貿易對手存在同樣的問題:目前美國所有進口產品加權平均的稅率僅有1.4%,而美國出口面臨的加權平均稅率高達6.8%。這種非典型貿易戰若在中國身上“實驗有效”,有望在日後大規模推廣。

一言看透財經事,紅袖夜伴解紛紛,每晚九點,女神陪你夜讀財經,助您財色兼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