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眾籌:大潮已退

開心農場不再只存在於網路遊戲上。

現如今通過農業眾籌的方式, 大家先眾籌資金, 然後農場根據需求進行種植, 將成熟後的新鮮果蔬配送到投資者的手裡。

農業眾籌拓展了農產品的生產和行銷方式。 早在2014年, 以“大家種”、“有機有利”、“嘗鮮眾籌”、“耕地寶”為代表的農業眾籌平臺發展得如火如荼, 可好景不長, 潮水退去, 方知誰在裸泳。 現如今, 這些農業眾籌平臺有的不再涉及眾籌, 有的專案數、融資額“一瀉千里”, 農業眾籌的發展模式飽受質疑, 早已不再火爆如初。

發展模式飽受質疑

農業眾籌起源於美國,

是一種輕資產的運營理念。 最簡單的農業眾籌模式就是消費者或投資人先籌集資金, 讓農民或農場根據需求進行種植, 農產品成熟後直接送到用戶手裡,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農產品的預售。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分支, 眾籌本身在業務模式上存在發展瓶頸, 發展狀況並未達到預期, 這是農業眾籌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蘇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看來, 實物眾籌類似於商品預售, 與電商平臺的商品銷售缺乏本質區別;收益眾籌則類似互聯網理財, 因面臨合規風險而趨於衰落;股權眾籌和類股權眾籌則因其高風險性與參與人群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 遲遲難以做大;公益眾籌作為眾籌內部的特定分支,

一直比較小眾。 眾籌模式本身遭受質疑, 農業眾籌自然就飽受風霜。

大家種眾籌創始人陳傑表示, 農業眾籌發展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眾籌”這種形式面臨的困境, 眾籌在用戶端是不具備需求的, 用戶會因為娛樂的需求上優酷玩王者榮耀, 會因為買書的需求上當當網, 買電子產品的需求上京東, 但是用戶並沒有“眾籌”的需求。 農業眾籌平臺如果一直堅持眾籌的形式, 而不去探尋用戶的內在需求, 整個眾籌模式都會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社會認知度較低、信任缺失, 也是導致農業眾籌規模較小、失敗率較高的因素之一。 《2016年中國農業眾籌發展研究報告》顯示, 在專案數排名前列的28 個平臺中, 14 個平臺項目成功率低於50%。

一方面, 農業眾籌起步晚、受眾少, 投資者、消費者對其瞭解甚少, 籌資者大多為不具備金融投資專業知識的農戶、農場主, 未接觸過農業眾籌, 也不願接受約束和變化。

另一方面, 農業眾籌常常以“綠色”、“有機”作為賣點, 但消費者投資前無法見到實物, 對農產品的安全性存在質疑;而投資認購後, 農業眾籌平臺又難以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 無法確保品質關。 “從食品安全角度, 農產品已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 有機、綠色的認證機構公信力越來越弱;普通老百姓難以辨別農產品是否安全。 假貨或者過度宣傳的產品, 以低價佔領市場, 這些因素降低了農業眾籌的信任度。 ” 劉崢直言。

此外, 傳統農業存在的固有問題,

使得農業眾籌很難被投資者接受, 這也是農業眾籌遇冷的原因。 從事農業眾籌工作的樂趣來CEO劉崢坦言, 樂趣來以“原產地、優質農產品預售”為主打, 但原產地的真實種植戶多數小而分散, 種植生產缺乏宏觀控制, 高品質的產品一定會需求大、產量低, 由此, 不是出現斷貨, 就是擴大生產後品質下降。

“就農業眾籌而言, 並未擺脫眾籌行業的整體限制, 還額外面臨農業自身的風險, 進一步制約了行業發展空間。 以農產品眾籌為例, 面臨著農業生產高度不確定性、產品標準化程度低、易腐壞、難運輸等難題, 實物產品與宣傳效果多存在明顯差距, 易引發糾紛, 損害參與者的積極性。 因此, 小範圍內小而美地運營農業眾籌並無問題,

但缺乏做大的空間。 ” 薛洪言說。

推動農業眾籌做大做強

雖然農業眾籌的發展模式並不完美, 壯大發展之路佈滿荊棘, 但農業眾籌在縮短農業流通鏈, 整合農業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效應, 進一步推動農業眾籌做大做強也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瞭解好用戶的真實實際需求也是確保農業眾籌健康穩定發展的推動因素。 陳傑認為, 需要把農業眾籌分成“農業”和“眾籌”兩個維度來看, 農業是根本, 眾籌是形式, 關鍵是如何把農業做深做透, 同時不受眾籌形式上的束縛, 深入分析清楚用戶在“消費”和“投資”兩個方面的不同需求, 才有可能真正推動農業眾籌做大做強。 具體來說, 用戶參與農業眾籌的需求可能囊括了兩個方面:消費和投資。 從消費的角度看,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生鮮電商要解決的難題可能會比較相同,即要解決如何能讓用戶的消費體驗多、快、好、省,形成消費粘性;從投資角度來說,則就需要分析清楚使用者的投資意願與投資能力,如何能讓農業項目滿足用戶的持續投資需求。

提升農業眾籌的市場認可度、增強信任度也尤為必要。調動業內業外的參與積極性,普及農業眾籌專業知識,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擴大農業眾籌的影響力;運用“互聯網+眾籌+金融”的模式,嚴把農產品生產鏈的每一環節,確保農產品品質,設置農業生產、行銷、流通過程的全過程監測體系,採取定期邀請投資者、消費者參加農場現場參觀體驗等活動,提高視覺化、透明度。

逐步完善監管補償機制,建設信任農業眾籌。江蘇大學講師史瑩娟建議,繼續完善農業眾籌模式,以立法來保證農業眾籌的規範性。儘快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業眾籌的行業准入和監管制度等給予明確規定,為農業眾籌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建立農業眾籌風險補償機制,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通過財稅、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優惠扶持農業眾籌的發展。

尋求全新突破口,創新農業發展形式,推動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對農業發展而言,眾籌並非萬應靈藥,充其量只是部分緩解了資金問題和管道問題,農業生產自身面臨的難題才是問題的根本,這些問題不解決,反過來便會制約農業眾籌的發展空間。就目前來看,農業眾籌做大做強的時機尚不成熟,需要與農業規模化生產、農產品溯源、農產品物流運輸等問題的解決同步推進。” 薛洪言說。

(責編:馬春陽)

從消費的角度看,需要解決的問題和生鮮電商要解決的難題可能會比較相同,即要解決如何能讓用戶的消費體驗多、快、好、省,形成消費粘性;從投資角度來說,則就需要分析清楚使用者的投資意願與投資能力,如何能讓農業項目滿足用戶的持續投資需求。

提升農業眾籌的市場認可度、增強信任度也尤為必要。調動業內業外的參與積極性,普及農業眾籌專業知識,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擴大農業眾籌的影響力;運用“互聯網+眾籌+金融”的模式,嚴把農產品生產鏈的每一環節,確保農產品品質,設置農業生產、行銷、流通過程的全過程監測體系,採取定期邀請投資者、消費者參加農場現場參觀體驗等活動,提高視覺化、透明度。

逐步完善監管補償機制,建設信任農業眾籌。江蘇大學講師史瑩娟建議,繼續完善農業眾籌模式,以立法來保證農業眾籌的規範性。儘快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業眾籌的行業准入和監管制度等給予明確規定,為農業眾籌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建立農業眾籌風險補償機制,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通過財稅、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優惠扶持農業眾籌的發展。

尋求全新突破口,創新農業發展形式,推動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對農業發展而言,眾籌並非萬應靈藥,充其量只是部分緩解了資金問題和管道問題,農業生產自身面臨的難題才是問題的根本,這些問題不解決,反過來便會制約農業眾籌的發展空間。就目前來看,農業眾籌做大做強的時機尚不成熟,需要與農業規模化生產、農產品溯源、農產品物流運輸等問題的解決同步推進。” 薛洪言說。

(責編:馬春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