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智庫人才如何獻策

古代智庫人才如何獻策

王兆貴

先秦時期有一部工藝百科全書叫《考工記》, 內容是對全國各行各業及其發展水準進行考察和總結。 這部典籍, 將國家通行的職官和行業分為六大類, 即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婦工。 其中, 百工是指手工業, 婦工是指紡織業。

《考工記》開篇寫道:“坐而論道, 謂之王公;作而行之, 謂之士大夫”。 意思是說, 坐在那裡論述治國之道的是王公, 動作起來執行治國之道的是士大夫。 這樣的說法, 放在當下有些不好理解。 因為“坐而論道”如今被看作是不辦實事的代名詞。 其實, 在《考工記》裡,

“坐而論道”是對王公職能的概略性表述, 並無批評的意思。 可以設想, 君王與公卿大臣們坐在一起共商國是, 再正常不過了, 怎麼會是貶義呢?可以說, 每一個王侯的身邊, 都有一班子“坐而論道”的人, 就連縣吏的身邊還有一位師爺呢。 在那些得天下、開盛世的帝王身後, 必定有一位或者說至少有一位“坐而論道”的謀略高手。

當然, “坐而論道”是務虛, 但務虛並不等同空談。 朝廷也好, 府衙也好, 部落也好, 家族也好, 為了生存和發展, 都必須先謀而後動, 否則就會因盲動、冒進而失誤甚至敗落。 “坐而論道”不是空發議論, 而是面對時局和難題, 進行分析與判斷, 探討和謀劃應對之策, 是知興替、明得失、出主意、想辦法。 如此說來, “坐而論道”類似於協商性、開發性的研討會或高層論壇。

推而廣之, 從古代的幕府到現代的政策研究室, 乃至當今興起的諮詢公司和智囊團(智庫), 參與其間的出謀劃策人員, 他們的行為不都表現為“坐而論道”嗎?

“坐而論道”的要義, 不在於“坐而論之”, 而在於“論之有道”。 這就既需要資格, 更需要本事。 因此, 參與“坐而論道”者多半不是平庸之輩。 如姜尚、范蠡、張良、孔明、賈詡、郭嘉、王猛、李泌、劉基者流, 看起來不過是口舌之勞, 卻能“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 靠的是震古鑠今的大智慧, 因此被人們譽為將才、帥才、謀略之才、奇佐之才。 戰國時期田齊創立的稷下學宮, 興盛時期曾彙聚了多達千人的天下賢士。 這裡不僅是學術爭鳴性質的高等學府,

而且是智囊智庫性質的詢議機構。 其中, 孟軻、淳于髡、申不害、鄒衍、田駢、魯仲連、荀況等, 都曾在此“坐而論道”, 他們的學術思想, 不僅促進了當時的思想大解放, 推動了社會開化, 而且對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歷史影響。

自古而今, 向有“一言興邦”的說法, 且不乏說服力的史實。 如, 莊子“巧論三劍”, 讓趙文王心悅誠服地戒除了好劍誤國的不良嗜好。 再如, 孫臏出謀劃策, 不僅讓田忌在賽馬中贏得千金, 而且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一再出奇制勝。 又如, 魏征犯顏直諫, 寥寥數語, 就使唐太宗收回了增加賦稅、低齡徵兵等勞民傷財的詔命。 至於戰國四公子門下的那麼多食客, 並非都是吃閒飯的, 他們中的優秀者, 都在關鍵時刻獻計獻策,

大顯神通, 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當時的社會歷史進程。

所謂“一言興邦”, 當然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 也不宜片面誇大個體智慧的威力, 但它至少告訴我們, “坐而論道”建言獻策之舉, 或能影響大政方針的制定, 或能左右戰役戰術的勝負, 或能糾正治國理政的偏差, 或能革除社會運行的弊端。 有道是“良策足以發聾振聵, 妙計能敵千軍萬馬”。

有鑑於此, 我們在治國理政、發展經濟、振興科技等各行各業中, 不僅要重視加強理論和學術建設, 更要重視加強諮詢和智庫建設, 培養更多的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謀略人才和群體, 依靠集體的智慧, 積極推動社會文明和進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