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解密: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不是姜維而是他!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 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 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 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 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 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

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侯商周, 五霸七雄鬧春秋, 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 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播種後人收, 說甚龍爭虎鬥。 很多人認為, 蜀漢後期繼承諸葛亮遺志的是薑維, 他多次主持北伐, 可是實際上, 諸葛亮去世後, 先後有蔣琬, 費禕, 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 可是真正接班諸葛亮的確實蔣琬。

蔣琬字公琰。 三國時期蜀漢宰相。 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初隨劉備入蜀, 被任命為廣都長, 後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 在諸葛亮的勸說下, 蔣琬免於一死, 後重新被啟用, 諸葛亮將其悉心培養, 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 諸葛亮死後,

蔣琬執政。 拜尚書令, 又加行都護, 假節, 領益州刺史, 再遷大將軍, 錄尚書事, 封安陽亭侯, 並被受命開府, 後加大司馬, 總攬蜀漢軍朝。 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畫, 但未被採納。 延熙九年(246年)病卒, 諡曰恭 。

所謂氣度, 其實就是人品。 那種聽不得批評意見,

容不得才高於己的人, 一旦掌權, 後果堪憂。 蔣琬是三國時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其擔任丞相12年, 為蜀漢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 蔣琬的氣度, 表現在容人之短上。 部下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 為人坦誠直爽, 與人言談時, 從不隨聲附和。 蔣琬與他談論, 他常常默然不予應答。 於是, 侍衛單鎬就乘機向蔣琬進言說:“您身為大司馬, 位崇言尊, 連後主也要謙讓幾分, 而府中楊戲官不大, 架子卻不小, 竟然連您講話也愛理不理。 對這種傲慢無禮之官, 若不治罪, 豈不過於寬容?”蔣琬聞聽此言, 耐心地解釋說:“人們的思想不同, 正如每個人的面目長相不同一樣, 當面表示順從, 一味奉承, 而背後又說反對的話, 這是古人所告誡的。

對於楊戲這個人, 我是瞭解他的, 他從不違心地恭維別人, 我說的話, 也不可能句句在理。 他要贊許我吧, 又不是他的本心;要反對我吧, 又宣揚了我的錯誤, 所以他就默默不語了, 這正是他的耿直之處。 而我正是從他不理我言之中覺察到自己的不足, 這有何不好呢?為何要治他的罪呢?”單鎬聽後感動地說:“丞相真是虛懷若谷,

雅量過人!”

後來楊戲碰到薑維, 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他多次借著酒勁, 對薑維冷嘲熱諷, 薑維於是找個藉口把他貶為平民, 直到老死。 兩相比較, 姜維難容, 蔣琬能忍, 由此可見蔣琬的氣度和胸襟。 蔣琬的氣度,表現在容人之言上。府中督農官楊敏曾私下說蔣琬“作事憒憒(昏亂糊塗),誠非及前人”。有人將這話彙報給蔣琬,主管法紀的官員請求對楊敏追究治罪,蔣琬卻平靜地說:“我實在不如前人,沒有什麼罪可以追究他的。”並感歎道:“普天下人,皆知前丞相諸葛亮神武赫然,威震八方,功蓋宏宇,我怎能及他?我本無丞相之能,卻任丞相之職,身居如此高位,怎麼會沒有處事不當之時?而處事不當,那自然就是糊塗了。”

後來,楊敏因犯罪下獄,眾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誰知蔣琬心無親疏厚薄,依法秉公處理此案,使他得免重罪,絲毫沒有借機報復,並說道:“敢於直言參政的人,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其公正無私、寬厚容人的胸懷著實令人欽佩。

在蔣琬為相期間,蜀國基本上沒有人事上的重大矛盾和紛爭,保證了蜀漢官員同心,上下安定。蔣琬的才能遠不及諸葛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但他能沿用諸葛亮的成規,以靜治國,注意選拔人才,用人之長,兼之氣量寬宏,心存大局,因此使蜀漢在失去了諸葛亮之後維持了穩定的政治局面。至於北伐,他審時度勢,積極進取,雖壯志難酬,但其所作所為亦基本符合天下大勢和蜀漢國情。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蔣琬、費禕的評價很高:“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蔣琬的氣度,表現在容人之言上。府中督農官楊敏曾私下說蔣琬“作事憒憒(昏亂糊塗),誠非及前人”。有人將這話彙報給蔣琬,主管法紀的官員請求對楊敏追究治罪,蔣琬卻平靜地說:“我實在不如前人,沒有什麼罪可以追究他的。”並感歎道:“普天下人,皆知前丞相諸葛亮神武赫然,威震八方,功蓋宏宇,我怎能及他?我本無丞相之能,卻任丞相之職,身居如此高位,怎麼會沒有處事不當之時?而處事不當,那自然就是糊塗了。”

後來,楊敏因犯罪下獄,眾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誰知蔣琬心無親疏厚薄,依法秉公處理此案,使他得免重罪,絲毫沒有借機報復,並說道:“敢於直言參政的人,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其公正無私、寬厚容人的胸懷著實令人欽佩。

在蔣琬為相期間,蜀國基本上沒有人事上的重大矛盾和紛爭,保證了蜀漢官員同心,上下安定。蔣琬的才能遠不及諸葛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但他能沿用諸葛亮的成規,以靜治國,注意選拔人才,用人之長,兼之氣量寬宏,心存大局,因此使蜀漢在失去了諸葛亮之後維持了穩定的政治局面。至於北伐,他審時度勢,積極進取,雖壯志難酬,但其所作所為亦基本符合天下大勢和蜀漢國情。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蔣琬、費禕的評價很高:“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